东周洛阳人苏秦,少年时期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和张仪一起同为鬼谷子学生,鬼谷子先生传授了一套在各国之间进行权谋游说的“纵横之学”。

学成以后的苏秦开始在外闯荡,可是闯荡多年以来,没有任何成绩,最后潦倒而归,他的亲戚朋友们都在背后嘲笑他,有个族人说:依照洛阳人世世代代的习惯,应该在家治理田产,努力的经营生意,以求取可观的收入,而苏秦放着该做的事情不做,到处去卖弄口舌,把自己弄得如此潦倒,这完全就是活该。

苏秦听了亲戚朋友们的话,心里既觉得惭愧又难过,从此以后,他决定闭门不出,把家里的藏书找出来复读一遍,读了一段时间,苏秦感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既然已经拜了师,也选择了读书,若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博取尊荣,那么读再多的书还有什么用。

因此他再次决定在他读的藏书里,挑出一本最实用的,最终他挑出了相传是太公望所作的《阴符》,日日夜夜反复研读,一年之后,苏秦大概掌握了如何揣摩君主心意的诀窍,他觉得凭这个就可以游说当今世上的国君了。

于是出门游说周显王,周显王身边的臣子素来就知道苏秦这个人胡说八道,因此没把苏秦放在眼里,也不采用他的建议,无奈的苏秦只好离开洛阳,前往秦国。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1)

公元前338年,苏秦来到秦国时,秦孝公刚好去世,秦惠王继任为国君,于是苏秦便开始游说秦惠王,苏秦指出秦国位居形势险要之地,是天府之国,秦国的百姓是天下最多的,如果教导他们作战技术,一定可以吞并天下,直到称帝。

秦惠王继任后刚刚处死了商鞅,本来就厌恶这些游说为业的辩士,因此拒绝了苏秦的游说,被秦国拒绝之后,苏秦继续赶路前往赵国,赵国的丞相奉阳君不喜欢苏秦,因此没有聘用他。

苏秦辗转来到燕国,在燕国带了一年之久才见到燕文候,苏秦和在秦国一样指出燕国在地形上的险固,称赞燕国是天府之国,他说燕国历来受到战争的危害是最小的,原因是有赵国挡在西边,让秦国无法攻打燕国,但是如果赵国想攻打燕国,最多不出十天,赵国几十万的军队就能到达燕国的边境,只需四五天,赵国路队就能渡河直达燕国的都城。

苏秦还补充道:燕文候眼下不担心赵国,却担心千里之外的秦国,这是一个离谱的政策,因为赵国攻打燕国只需百里路,如果与赵国搭起合纵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让天下各国合为一体,但是燕国就可以高枕无忧。燕文候听了苏秦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资助苏秦车马和黄金等,让他出使赵国。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2)

此时赵国大臣奉阳君过世,苏秦见到了赵肃侯,苏秦告诉赵肃侯安定人民的根本,在于如何选择邦交,选择适当的邦交,人民便安定,反之,人民就会终生不得安宁,如今赵国有四点外患,请让我分析一番:

六国只要能做到这个地步,秦国的军队肯定不敢越过函谷关,如此一来,赵王的霸业指日可待。苏秦的一番话让赵肃侯很是心动,表示大力支持苏秦的一番言论。

赵肃侯给苏秦提供重金与美车百辆,让他去邀约各个诸侯,此时周天子把祭祀过文、武两王的肉赏赐给了秦惠王,说明苏秦的合纵计划还没开始就已经破灭,因此秦惠王派兵攻打魏国,擒拿魏将,夺取魏地,眼看就要挥师东进。

苏秦怕秦国军队攻打赵国,破坏最终的合纵计划,便用计谋激怒同学张仪,让他投奔秦国,然后在张仪身边安置自己的人,暗中帮助张仪在秦国取得一定的地位,由此一来,苏秦最终得以牵制秦国的攻势。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3)

就这样苏秦继续了他的游说之路,苏秦来到韩国,用激将法说服韩宣王加入合纵联盟,他说韩国四边险要,兵卒众多而骁勇善战,武器精良,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却要服侍与秦国,简直就是让天下人笑话。

另外韩国土地有限,但秦国贪得无厌,以自己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尽的贪求,这难道不就是破财消灾,最后埋下祸根,没被打败土地就已经被夺走。

听了苏秦一席话,韩宣王脸色大变,突然开窍,愿意把国家托付出去,加入横纵的行列,说服了韩宣王,苏秦前往魏国游说魏襄王,苏秦使出的计谋跟游说韩宣王的手段一样,最后魏襄王也答应加入合纵的行列,苏秦随后来到了齐国。

苏秦首先把齐国的国事之强和人口繁盛夸赞了一遍,然后称赞齐宣王的贤能没有谁比得上,但如果齐宣王若臣服于秦国,岂不是让人笑话,韩、魏两国之所以惧怕秦国,那是因为两国于秦国相临,而齐国位于东方,秦国对于齐国没有地缘上的直接直接危害,如果还继续向秦国表示臣服,这是齐国的失策,最后齐宣王愿意加入合纵行列。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4)

苏秦游说的最后一站是楚国,苏秦告诉楚威王秦国最大的忧患是楚国,楚国强,秦国就弱,楚国弱,秦国就强,因此秦国与楚国势不两立,基于这一点,楚国应该先与其他五国进行合纵,建立同盟关系,以此来孤立秦国,只要合纵政策成功,楚国就能称王。

楚威王感慨秦国是个虎狼之国,也正是这个烦心的事情,这些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今天要把各诸侯聚在一起,让危急的国家合为一体而得以续存,自己肯定要举双手赞成加入,至此苏秦的合纵计划已经成功,他被聘为六国的纵约长,同时担任六国的宰相。

苏秦完成任务后,北上向赵王复命,期间经过洛阳,随行的人数众多,包括诸侯们派来送苏秦的使者,因此让苏秦看起来非常的气派和威风,周显王听说苏秦要经过洛阳,想起当年苏秦前来求见却被臣子屏退的事情,感到惭愧又惶恐,便派人前去清扫道路欢迎和犒劳。

苏秦的亲戚朋友包括自家的兄弟嫂嫂,每个人都跪在地上进奉食物,都不敢正视苏秦,苏秦问嫂嫂以前对自己很傲慢,如今却如此恭敬,这是为何!嫂嫂回答说这是因为如今小叔官位大,钱财多,苏秦感慨一个人落魄时和富贵时的待遇完全不同,亲戚都如此,何况是一个外人,苏秦最后还是把千金分给宗族和朋友,之前苏秦去燕国时向一个人借了一百金,如今要加倍回报。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5)

苏秦游说六国签订合纵盟约后,回到赵国的他被封为武安君,他把六国的盟约拿去给秦国看,秦国在不敌六国联盟的情况下,有十五年的时间,秦国都不敢对六国有任何打算,不过后来秦国派人出使齐、魏两国,诱骗他们一起攻打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的合纵联盟关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齐、魏两国居然答应了秦国的诱骗计谋,出兵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被吓的不知所措,最后决定出使燕国,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之约也就自动失效了。

秦惠王为了拉拢燕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燕文候过世后,燕太子继位,是为燕易王,而齐国在燕国正值国丧期间,居然出兵突袭燕国,最终拿下了燕国十城,无奈的燕易王只能找苏秦说理,燕易王告诉苏秦合纵联盟计划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苏秦得到了先王燕文候资助,才能去见赵王,如今齐国先打赵国,后打燕国,这些都是苏秦导致的缘故,如今燕、赵被天下人嘲笑,试问苏秦能否拿回被侵占的土地。

苏秦最终还是答应了燕易王一定会拿回被齐国侵占的土地,于是苏秦便启程去见齐宣王,苏秦见到齐宣王是行了两次礼,先抬头表示祝贺,后又低头表示吊慰,齐宣王不思其解,于是问苏秦这是为何!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吃一种叫乌喙的有毒植物,因为就算它能填饱肚子,最终也会中毒身亡,燕国虽然是小国,可燕王是秦王的女婿,难道齐宣王要为了十座城池而和强大的秦国为敌吗!这是不明智的做法,要是燕国邀请秦国以天下的兵力回击齐国,这就真的像乌喙充饥了。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6)

齐宣王知道了自己做的不对,于是问苏秦该如何去做!苏秦认为首先要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然后让秦国知道齐国之所以还燕国十城,都是因为秦国的缘故,这样一来化敌为友,燕国和秦国都能和齐国交好,齐宣王以后号令天下谁敢不从,表面上是看秦国的脸色,其实只用了归还十城一技就得到天下,这才是真正的霸业。

齐宣王觉得苏秦所说有道理,因此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苏秦帮燕国收复了失地,不过有人趁苏秦不在时,在燕易王年前说苏秦的坏话,说苏秦是一个为了利益可以反复无常、出卖国家之人,燕易王果真上当罢免了苏秦的官职,苏秦回到燕国后,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燕易王,最终又恢复了他的官职,而且燕王更加的厚待苏秦。

后来燕易王的母亲和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后不仅没有责罚苏秦,还对苏秦更好了,苏秦觉得心虚,又觉得燕易王这个态度是否对自己不利,是否有什么阴谋!于是苏秦对燕易王说:我在燕国不能提升燕国的地位,要是我到齐国去,肯定能为燕国带来好处,燕易王很爽快的答应了,让苏秦自己决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苏秦假装得罪燕易王,前往齐国,齐宣王奉他为客卿。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7)

齐宣王过世后,齐愍王继任,苏秦鼓动齐愍王厚葬齐宣王,以表示自己的孝心,还劝说齐愍王建造高大的宫殿和林苑,以表明自己尊贵的身份,其实苏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来消耗齐国。

后来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任为王,齐国有很多大夫跟苏秦争宠,有人还派人暗中刺杀苏秦,因此苏秦受了重伤,齐愍王下令搜捕刺客,却一直找不到,苏秦在临死前对齐愍王说:若臣死了,请将臣五马分尸,示之与众,并宣告天下,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作乱,还要悬赏刺杀苏秦之人,如此一来可以抓住凶手。

苏秦死后齐愍王按照计划将苏秦五马分尸,并示之与众,并说要重赏刺杀苏秦的凶手,不久之后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现身,最后也被绳之于法,燕国知道这件事后,表示齐国为苏秦报仇未免也太过分,不过苏秦这个人太狠毒,对自己都如此!

苏秦后来为谁效力(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苏秦)(8)

结语

苏秦驰骋与各国的外交场合,凭的就是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对于苏秦自己来说,想要成为一个对时代有影响的人物,就得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损失私心自用,不以天下为公,再美妙的言辞也只是昙花一现。

可以说苏秦是古代游说人士的鼻祖,他为了不让鬼谷子所教的知识作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终实现了自己游说的成绩——六国合纵联盟,虽然期间出了很多小插曲,可都以那三寸不烂之舌,把事情拉回正轨。因此他之所以能成功,有时候也得看苏秦执着的性格。

经历嘲笑之后更加发奋图强,这也让苏秦没有放弃他的初衷,因此也决定了苏秦肯定能成为大事,因为他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