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庸《碧血剑》里的阿九,梁羽生《江湖三女侠》里的独臂神尼,原型都来自于崇祯帝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的传说。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1)

虽然长平公主十七岁时,就在忧郁悲哀中薨逝,但出于同情和怜惜,人们更愿意相信她出家为尼后,练出了一身绝世神功,并且收的那个徒弟吕四娘如入无人之境地飞进皇宫,摘走了雍正帝的项上之物。

无论怎样,长平公主出家为尼的传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直在流传着,已是深入人心。正是这缘故,《红楼梦》中要隐写长平公,“出家为尼”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可是,《红楼梦》中会不会利用这一点来隐写她呢?如果利用,书中出家为尼者不少,哪一个才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呢?

与秦钟幽会的智能儿,作为优伶的芳官、藕官、蕊官肯定不是,因为那样写,就是对长平公主的亵渎;妙玉也不会是,因为她三岁即出家的那个玄墓蟠香寺,原型为玄墓山圣恩禅寺,那可是个和尚庙。

这样比较起来,也只有贾府四小姐惜春更有可能影射长平公主。可是,惜春最擅长的是画画,而长平公擅长针黹、烹饪,没听说过她会画画呀?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2)

这就需要把“”字都有何种解释给搞清楚了,因为除了画画、图画之外,“画”还有别的含义:

画的繁体字是“畫”,上面是“聿”,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界之形。本义为:划分、划分界线。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洲。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又如:画野分州,画土分贡,画地,划界。

还有截止停止之意:

《论语》: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何晏集引,孔安国说:“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女,同“汝”。

汉,杨雄《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兵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李轫注“画,止”。

《红楼梦》开卷即这样写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何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既然如此,惜春擅画,影射的原型就未必会作画,同样长平公主朱媺娖虽然不会画画,为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之下,将她塑造成一个擅长作画者,又有何不可呢?

况且,在整体设计中,书中处处是谜语、象征、借喻、隐寓、意象,惜春作画为何不会是一种特殊的意象,隐寓着画线分界,和停止截止呢?

(二)

且看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因从惜春的丫鬟入画那里,抄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这是宁府珍大爷赏给入画哥哥的,让老妈妈带进来叫入画收着的,细究起来并不算什么大错,稍微通情达理的人就会原谅入画。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3)

惜春却表现得极其反常,先是对王熙凤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第二天,遣人把尤氏请来后,也不管尤氏如何劝解,入画怎么跪下哭求,惜春的话说得更加决绝:“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没脸……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好歹自有公论……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自己就够了,不管你们。”

尤氏说:“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惜春道:“古人也说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使得尤氏丢下一番话赌气走了。惜春又说:“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

都说惜春这些话,正是她已经了悟,勘破红尘的表现,为最终出家埋下了伏笔。但是,这些对宁国府充满了蔑视、怨恨、决绝的话又似乎不太象一个把红尘看破之人说得出口的。

把惜春那些绝情的话,与回目中的“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之“杜绝”二字结合起来,不就是要坚决地与宁国府“画清界线”吗?这“杜绝”可真的是充满了“”意。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4)

因此上,惜春的丫鬟才叫“入画”,把她赶回宁国府,即是“杜绝”宁国府”,与宁国府彻底画清了界线。可怎么才算是彻底画清界线呢?

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小花枝巷,据考证是北京内城,德胜门大街西侧的花枝胡同,那么离小花枝巷二里远近的宁荣后街,就是紫禁城北墙外的地安门街(今平安大街),而宁荣府自然就是紫禁城了。可是,书中为何把紫禁城分开写为宁国府和荣国府呢?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5)

因为朱姓的图腾为赤心木,“荣”是树木茂盛的样子,“荣国府”隐指朱明时期的紫禁城;而满清女真族的发源地是宁古塔,“宁国府”代表满清占领了紫禁城。

又因为满清来自东北,书中才称宁国府为东府;贾珍名“珍”,是用谐音“真”,来隐指满清原为女真族;贾蓉贾蔷则暗指满清为“戎羌”;凤姐骂尤氏为“锯了嘴子的葫芦”,隐指尤氏为“胡虏”;尤氏之所以姓“尤”,是因“尤”姓来源于“沈”姓,暗指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立了满清;焦大骂宁国府“爬灰、养小叔子”,则是指多尔衮与庄妃私通,和霸占侄儿豪格的福晋。总之,宁国府里充满了满清的元素和信息。

在第七十八回林四娘的故事中,那位被杀的青州恒王,隐指青州未代衡王朱由棷。他于1646年四月二十五日,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等十七人一起,被清廷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长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心如死灰,终于在1646年八月十八日于忧郁中薨逝。彻底与满清画清了界线,杜绝了清廷粉饰自己的那些虚情假意的丰厚“恩赐”。

(三)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分别以“红、梅、花”为韵各写了一首七律《咏红梅花》。

其中,邢岫烟诗中展现的高洁品质,一是暗隐隆武帝与何腾蛟被大庾岭阻隔,一是赞扬何腾蛟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李纹诗中的“移真骨、脱旧胎”,是赞扬李赤心(李过)等起义军将领,在李自成遇难后,率领三十万农民军接受隆武帝招安,被封为“忠贞营”,成为了南明抗清的主力军。

薛宝琴诗中的奢华,暗指郑成功被赐朱姓,成为“国姓爷”的荣耀,以及坚持抗清到最后。

此三首传体现出了何腾蛟、李赤心、郑成功,是隆武帝朱聿键时期所倚重的最大的三支抗清力量。

随后,贾宝玉写了一首《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撙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尖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主要是,在暗写中把隆武帝朱聿键抗清复明的行为和精神,比作了红梅花。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6)

随后,贾母带着大家,来到暖香坞催促惜春赶快把大观园画出来。

这些情节,把妙玉比作红梅花为暗写,暖香坞惜春作画为明写,二者为什么会连在一起呢?

应该是因为,长平公主薨逝于1646年八月十八日,而隆武帝则于同年同月的二十九日在汀州被俘遇难,二者相差仅十一天,或许这也是把妙玉和惜春的关系写得亲密的重要原因吧。

(四)

再来看第二十二回的那些灯谜,按照文本中的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个是贾环出的: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在众人大笑声中,贾环解释说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我们不能只顾嘲笑贾环的粗鄙俗陋,枕头和兽头放在一块的寓意一点都不可笑:床上的枕头自然是在卧室,而房子上的兽头全部都是面目狰狞,风水学上认为,兽头如果被放入卧室里,即代表着祸患与灾难。

第二个是贾母出的: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此谜底为“荔枝”自然也不是本意,本意是谜面中的“猴子”,暗指崇祯十七年,这个甲申年为猴年,这与本回前边宝钗点的《西游记》隐意是一样的。加上贾环的灯谜,就是说祸患与灾难必将降临在崇祯十七年这个甲申之年。

第三个是贾政出的: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谜底“砚台”同样是幌子,真正隐指的是“传国玉玺”。隐意是,在这个甲申年,祸患与灾难必将降临到国家与帝王的头上。

第四个是元春出的: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爆竹”,结合前三个灯谜,其意已经非常明显:即在这个猴年,国家、王朝、帝位将如爆竹一般化作灰烟。当然这里指的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无奈中在煤山自缢殉国。而在此之前,他命令周皇后,袁贵妃先后自尽,斩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刺死了昭仁公主。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7)

第五个是贾迎春出的: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算盘”的隐喻是什么呢?贾迎春影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算盘中间横梁上边的两个珠子相加为十,下边是五个珠子,这是隐指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同时横梁上边两个珠子,下边五个珠子,又是二和五,隐指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弘光帝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太后邹氏,假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清廷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第六个是贾探春出的: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的隐喻是,1646年五月,本是雨季却遇干旱,清军趁钱塘江水变窄变浅而渡,攻陷鲁王监国之都城绍兴,在张名振、张煌言等人的保护下,鲁王朱以海从浙东的石蒲镇出海,从此过上了在海面上飘泊不定的生活。

第七个是贾惜春出的: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是“海灯”,惜春影射长平公全朱嬍娖,当她听到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找借口杀害后,痛不欲生,上书顺治帝请求出家而未被应允,顺治反将她嫁给了周显。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弘光帝等人被杀的消息传来后,悲痛的长平公主终日以泪洗面,忧郁中于于八月十八日含恨薨逝,此时,她十七岁,还怀着五个月的身孕。

(五)

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必须倒叙解读,这样才能看出判词中隐藏着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其中,秦可卿的判词是对嘉靖二十一年进入末世,至崇祯十七年大明朝灭亡的概括;

第二,李纨的判词,暗隐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可是只待了四十二天;

第三,巧姐的判词,暗隐太子朱慈烺明亡之初陷于李自成的起义军手中,逃脱后于1645初逃回北京,却被外公周奎,舅舅周绎出卖,最终被多尔衮借“假太子”之名杀害;

第四,王熙凤的判词,暗隐明亡后,明朝皇室与大臣们逃到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

第五个判词便是惜春的,开始写道: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古庙代表着被满清占领的北京和紫禁城,长平公主被崇祯帝砍断左臂后,被抬到外公周奎府上,五天后才苏醒过来。五月初二,满清进入北京后,降清的周奎不敢瞒报公主在自己家。清廷明白断臂的公主对满清没有任何威胁,因而大加厚赐,来彰显自己的仁德仁义。但长平公主早已心灰意冷。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8)

判词的第一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三春”指的是大明朝、南明弘光政权、鲁王监国政权相继灭亡;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是黑色的衣服,表面上是说,出家人的衣服代替了过去华丽的衣装。应该是在隐喻亡国前后身份的变化,以及希望的破灭。

第三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绣户”字面意思是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女子温香美观的居室,总之与美有关;“候门”常用来指王候之家,古时,王候富贵人家的大门皆为红色,因而被称为“朱门”。似乎这“绣户候门女”隐藏的是长平公主的名字“朱媺娖”,“媺娖”即完美,美而整齐之意

第四句“独卧青灯古佛旁”,表面意思好象是出家了一样,其实“出家”代表着远离尘世,宝玉和柳湘莲的“出家”,即暗隐着灭亡和死亡。而长平公主在看到1644年至1646年,三年中,大明朝,弘光政权,鲁王监国政权相继灭亡后,.过了不足三个月,也在悲痛忧郁中薨逝。

红楼梦书里的皇后(红楼梦里的崇祯之女长平公主)(9)

不过,书中写惜春出家,也不是没有影儿的事。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这段文字暗隐的是,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杀害后,悲痛欲绝的长平公主向顺治上书,要求出家为尼都未获应许,因此也成了传说中长平公主出家的起因。

《红楼梦曲》中惜春的曲子《虚花悟》写的是: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首曲子,比十二钗中其他人的曲子都更加悲惨凄凉,“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呤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既是明朝灭亡之际的末世景象,也体现了长平公主的凄凉境遇。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更象是对长平公主升向天国的灵魂,进行的祈祷与祝愿,祝福她在那里得到永恒的安宁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