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金瓶梅系列(闲聊金瓶梅系列)(1)

闲聊金瓶梅系列(闲聊金瓶梅系列)(2)

《金瓶梅》第一回的开篇是一首诗,诗曰:

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用对照的方式写出了瞬间繁华、瞬间冷寂的景况,流露了一种通透悲凉的况味,这和《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又有诗曰: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这首诗假托吕洞宾所作,浅显直白,主旨就是莫贪色,贪色断送性命。虽然用词颇狠,却略嫌粗俗。

笑笑生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说明酒色财气尤其财色的厉害,“趋炎的压脊挨肩,附势的吮痈舐痔,真所谓得势叠肩而来,失势掉臂而去。”正如西门庆生前死后亲朋妻妾的众嘴脸变化。

至于色方面,“见了个妇女略有几分颜色,便百计千方偷寒送暖,一到了着手时节,只图那一瞬欢娱”,“到后来情浓事露,甚而斗狠杀伤,性命不保,妻孥难顾,事业成灰”,恰如西门庆的追花逐玉之旅。

《金瓶梅》里,西门庆没有像《水浒传》里那样惨被武松杀死,虽不是寿终正寝,也算是死在了自家的热炕头上。然而,他死后,众姬妾风流云散,众家丁坑蒙拐骗,众朋友落井下石,也算是一大报应不爽。

封建社会是男权本位,凡事以男人视角出发,所以它里面的“就如那石季伦泼天豪富,为绿珠命丧囹圄;楚霸王气概拔山,因虞姬头悬垓下”的论断,在我们当代女性看来,简直是鬼扯再加无稽之谈。从古至今,很多男人都是甩锅达人,自己搞不定就把责任转嫁出去。

再往下,有一句话甚妙,“生我之门死我户,看得破时忍不过。”

我每次读了都想笑,真真是道尽了男人的软肋、人性的弱点,有无奈,有委屈,还有挣扎不过就索性从了吧的破罐子破摔。

看西门庆这一生,从色上讲,那真是环肥燕瘦,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卑贱的家仆来旺之妻宋蕙莲,有小康之家的孀妇孟玉楼,有尊贵的官宦太太林夫人……,真真是包罗万象,不一而足。

西门庆从来没忍过,基本上属于有想法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将死之时,还惦记着俏丽的何千户娘子还有画上人般的林三官娘子没有得手。

他看破了吗?未必,起码从文中没有看到他有这方面的忏悔和感慨。他之所以没看破,主要是他以权财做底子,相貌风流、出手大方、胆大心细做面子,几乎箭无虚发,屡屡得手。志得意满之时,哪会悬崖勒马,从善如流?只是阎王爷不容他的好日子,硬把他招了去,他才被迫断了这一世风流。

贪婪是人性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或有权或有钱的男人,往往会膨胀。老祖宗说:食色性也。饱暖思淫欲,在这“淫欲”上翻船的男人,今时今日,也是一浪接一浪,生生不息啊!

所以,笑笑生结论是:“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

若看得破,必得如贾宝玉一般,身历家业凋零、爱人身死的巨大变故之后,才有可能看得出这满目繁华,佳人美馔皆是“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

这一大篇劝诫之语在章回本小说里常用,是陈词滥调,但往往会点出文章主旨,是作品的题眼所在。

我幼时读《红楼梦》,往往跳过开篇的空空道人、贾雨村等等章节,直接读林黛玉入贾府。现在来看,才明白前面这些情节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提出了一个定理,这个故事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但年少时分,只顾着看公子佳人,繁华热闹,哪能耐得住性子,读这些乏味晦涩的大道理?

笑笑生用了大段篇幅,讲了世人看不透酒色财气的厉害,至此才转入正题,说明了为何说此一段酒色财气的缘故?“只为当时有一个人家,先前恁地富贵,到后来煞甚凄凉,权谋术智,一毫也用不着,亲友兄弟,一个也靠不着,享不过几年的荣华,倒做了许多的话靶。内中又有几个斗宠争强,迎奸卖俏的,起先好不妖娆妩媚,到后来也免不得尸横灯影,血染空房。”这些话,可以说基本概括了金瓶梅的主要情节。

作者把金瓶梅的背景设置在了宋徽宗年间。

假托朝代比较好理解,不外乎是惧怕文字狱,对当朝当世讽刺劝谏难免会惹祸上身,更可能会身陷囹圄,性命不保。然而,他为何会假托宋徽宗年间呢?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武松杀嫂的故事脱胎于《水浒传》,群众基础深厚,而《水浒传》的时代背景是宋徽宗年间,这样的话逻辑上比较容易接受。

其二是宋徽宗虽然书法绘画俱佳,创造了“瘦金体”,但在他的本职工作做皇帝上做不算是个优等生。靖康之耻后,康王南渡,建立南宋朝廷,祖宗基业毁于他手,算的是千古罪人。末世之时,奸臣当道,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权有势者横行霸道,草芥小民苦不堪言。这样的社会境况和笔者当时的万历年间很接近,都是皇帝昏庸无能,奸佞小人当权,政治腐败,买官卖官,是一个魑魅魍魉的黑暗世界。

西门庆的出场交代的十分清楚,“有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家中呼奴使婢,骡马成群,虽算不得十分富贵,却也是清河县中一个殷实的人家。”“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学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西门庆是一个初级的高帅富,相貌好情商高,有情趣有资财,但身上的毛病也不少,不良嗜好很多,贪色好赌,游玩无度。

在第七十九回里,西门庆淫尽而死,亡年三十三岁,也就是说西门庆在这部书里的花花世界里遨游了六七年的时间。这短短几年,见证了西门庆家从小康之家,到烈火烹油的权贵之门,写尽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西门庆年纪不大,在开篇就点明已经有了数名姬妾:“这西门大官人先头浑家陈氏早逝,身边只生得一个女儿,叫做西门大姐,就许与东京八十万禁军杨提督的亲家陈洪的儿子陈敬济为室,尚未过门。只为亡了浑家,无人管理家务,新近又娶了本县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填房为继室。这吴氏年纪二十五六,是八月十五生的,小名叫做月姐,后来嫁到西门庆家,都顺口叫他月娘。却说这月娘秉性贤能,夫主面上百依百随。房中也有三四个丫鬟妇女,都是西门庆收用过的。又尝与勾栏内李娇儿打热,也娶在家里做了第二房娘子。南街又占着窠子卓二姐,名卓丢儿,包了些时,也娶来家做了第三房。”

西门庆是独子,家业殷实,有一帮子凑趣占便宜的弟兄终日厮混。

应伯爵和他关系最密,常来常往,是西门庆最为看重的一个弟兄。

这应伯爵能伸能缩,心机深沉,行迹几乎贯穿了全书,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品味的的市井无耻小人。

谢希大、祝时念、孙天化、吴典恩、云理守、常峙节、卜志道、白赉光等人次之,都是一些帮闲抹嘴,不守本分之人。

吴典恩、云理守在西门庆死后还有一次出场,不过都是暗合了笑笑生所说的是一些“无益有损的朋友”。

《红楼梦》里人物名称多有谐音、隐喻之意,比如“甄英莲”谐意“真应怜”,广为人知。但这个手法并非曹雪芹先生首创,起码在《金瓶梅》里,笑笑生就用的得心应手。好些人物的名字也都是别有深意,比如吴典恩谐音“无点恩”,白赉光谐意“白来沾光”。也就是说这群狐朋狗友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以拍马屁来抱大腿占便宜之流。

这群兄弟并不受西门庆继室吴月娘待见,她明确地说:“你也便别要说起这干人,那一个是那有良心的行货!无过每日来勾使的游魂撞尸。”西门庆不认可吴月娘的话,认为“没有一个不依顺的,做事又十分停当”。

两口子正小有争执,可巧应伯爵和谢希大就来访。

应伯爵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此次前来,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劝说西门庆梳拢妓女李桂姐,二是替卜志道遗孀道谢西门庆的奠礼。

这“梳拢”一词是旧时妓女初次接客的隐称,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要价很高,一般要是有钱有势者的特权。

巩俐、章子怡、杨紫琼三人主演的《艺伎回忆录》也有类似的情节。插言一句,里面日本小演员大后寿寿花的颜真的好好看,清纯美好得如同夏日里的淡粉色小荷,可惜长大了反而没有了当时的灵气。

这李桂姐是西门庆妾李娇儿的娘家侄女。亲姑父梳拢老婆的娘家侄女,相信不少读者有些心理上的不适,有乱伦的恶心感觉。但在当时,这不算一个事,李娇儿对此不仅不反感吃醋,反而大力撮合,小气如她,也大方出手,“那李娇儿听见要梳笼他的侄女儿,如何不喜?连忙拿了一锭大元宝付与玳安,拿到院中打头面,做衣服,定桌席,吹弹歌舞,花攒锦簇,饮三日喜酒。”

我们必须要时时记得这是一本审丑的作品,才能卒读。如果按照正统道德标准来看,往往会气到吐血。

卜志道兄弟比较悲催,是个出场就挂的人物,却也正是他的离场,才有了花子虚的登场,继而牵出了西门庆和李瓶儿的一段孽缘纠葛。

谈到卜志道的丧事,西门庆认为这些弟兄们平时只是定期聚会,尚显不得十分亲厚,提出一个建议,“倒不如寻一个寺院里,写上一个疏头,结拜做了兄弟,到后日彼此扶持,有个傍靠。”并提出让间壁的花太监的侄儿花子虚顶死了的卜志道的缺,凑成十兄弟。

此言一出,能和有钱人称兄道弟,应伯爵自然满口称赞。

闲聊金瓶梅系列(闲聊金瓶梅系列)(3)

闲聊《金瓶梅》系列(3):《金瓶梅》的“启、兴、崩、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