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小三岔口1号大桥:右幅中心桩号K5 931,左幅中心桩号ZK5 917,交角45度,上部结构采用3×30m 3×30m 3×30m先简支后连续预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为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

0#桥台桩基12颗,桩径1.5m,桩长15m;

9#桥台桩基12颗,桩径1.5m,桩长15m;

桥墩桩基48颗,桩径1.8m,桩长18m;

共计桩基72颗,桩长共1224m,砼2834.4m3,一级筋29540Kg,二级筋209411.1Kg

二、水文地质情况:

小三岔口1号大桥桥段落表层覆盖主要为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土,0#桥台处有8.3m厚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碎石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混合岩,岩质硬,强度高。图纸建议以中风化混合岩为基础持力层,并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施工准备及施工工艺

钻孔灌注桩是本工程的一道重要工序,具有工艺流程长,易发生质量隐患且补救困难的特点,其基本工艺流程为:

钻孔灌注桩这样施工才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专项方案)(1)

3.1 钻孔

3.1.1 场地整平夯实、桩位定位后,埋设钢护筒。护筒应保证足够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刚度(壁厚大于5mm)。护筒孔径宜比桩径大30-40cm,高度应高出地面0.3m。护筒四周使用粘性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3.1.2 成孔主要采用冲击钻钻进施工工艺。

3.1.3 钻机安装就位后,要调整好钻机,使钻锥起吊轮滑边缘、钻锥中心和装控中心三者在同一垂直线上,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保证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不会产生位移或沉陷。

3.1.4 钻孔护壁泥浆由粘性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泥浆指标见表1。开钻前,要挖好泥浆池、沉淀池,并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不得污染环境及河流等。

3.1.5 桩的钻孔,必须在中心距离5m以内的任何桩的砼浇筑完毕24小时以后,才能开始。

3.1.6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排除钻渣,并添加粘土造浆,使钻锥经常冲击新鲜地层。

3.1.7 升降钻锥时须平稳,钻锥提出井口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孔壁和钩挂护筒底部。

3.1.8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及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应经常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应采取渣样,判断土层,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3.1.9 在砂类土或软土层中钻进时,宜选用平底钻头,控制钻进速度,低档慢速、适当增大泥浆比重,增加泥浆护壁的厚度,保证成孔质量。

3.1.10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使用检孔器【直径为钢筋笼直径加10c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钢筋笼外径的4-6倍】对孔径、孔型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 清孔

3.2.1 钻孔完毕并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清孔。本桥桩基使用正循环泥浆泵进行清孔。

3.2.2 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3.2.3 孔底回淤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即可停止清孔。

3.2.4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3.3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

3.3.1 制作前每批进场使用的钢筋应具有出厂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同时应做机械性能测试抽验,焊接用的钢材,应做可焊性和焊接质量试验,对生锈的钢筋在使用前应认真除锈。

3.3.2 按照地面标高算出每个钢筋骨架实际长度,然后再配料成型,并注意挂好标牌,防止用错。主筋必须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焊接的中心线直线的偏差不得超过其全长的1%。

3.3.3钢筋笼按尺寸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运输至现场

3.3.4加强箍筋必须在主筋的内侧且同主筋焊接(不是绑扎),环形筋在主筋的外侧,其相交点应点焊1/3以上,其余可用铁丝绑扎。

3.3.5钢筋笼成形后,为使钢筋笼主筋有一定保护层,在钢筋笼的外侧安置保护层垫块(圆柱形,直径18cm,中间预留1cm孔,穿在箍筋上),每组对称设置4块,每200cm设置一组。

3.3.6钢筋笼安放前,应用检孔器再次进行检查成孔质量,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笼安放。安放钢筋笼时应徐徐下放,严禁高起猛落、碰撞和强行下放。骨架吊装就位后,应检查其是否牢固,骨架中心是否与桩位对应,否则及时调整。

3.3.7钢筋笼尽可能一次入孔,当钢筋笼较长时,无法一次入孔时,可分段入孔,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同时应配备足够的焊工,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尽量缩短焊接时间。

3.3.8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在顶面应有地面框架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固定,以防提升导管时或钢护筒时将钢筋笼拔起以及在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3.4 下导管

导管内径采用不小于30cm的钢管,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密封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应进行编号,在下导管时应按编号进行。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得大于40cm。

3.5 砼配置

3.5.1 水泥硬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标号、出场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经监理实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5.2 粗骨料选用坚硬的碎石,而且碎石中不得混入泥土和杂物,采用最大粒径40mm连续级配碎石。

3.5.3 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中砂,细度模数为2.3-3.0。

3.5.4 砼的配合比在开工前应通过试验,按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须符合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等质量要求,凝固时间还应以满足水下灌注作业需要为前提,坍落度宜选用18-22cm。

3.6 砼灌注

3.6.1 浇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对回淤厚度进行复查,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清孔。

3.6.2 砼拌合物运到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塌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合,二次拌合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灌注水下砼应及时连续进行,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止。在灌注之前应再次检查孔深和沉淀层厚度及钢筋笼标高,确认成孔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方可进行灌注。

3.6.3 砼灌注采用导管法。在导管上方使用吊斗,与吊车及混凝土运输车配套使用,以确保灌注过程的连续性。导管底部以适当的深度埋在灌入的砼拌合物内。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应注意: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一般宜为25-40cm,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应将导管埋入的深度不得小于1m。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百米绳探测孔内砼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m-6m之间,拆除导管时,应控制在每次只拆除一节(2-2.5m)。

3.6.4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砼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砼的灌注速度。当砼上升到钢筋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3.6.5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预加一定的高度,一般应高出设计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在接桩前截掉并清除,截桩时应防止损毁桩身,桩头应无松散层,截桩时可将桩头主筋稍向外弯曲,但其角度不得大于15°。

3.6.6 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温度不低于5℃。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3.7 桩的质量检查

3.7.1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各种记录,并按规范要求制备试件,为检查桩的质量提供依据。

3.7.2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开挖基坑,对桩头予以凿除,桩头凿除应平整,应凿成中央部分稍凸的形状。

3.7.3 采用超声波探伤法或声测管检验桩的质量,保证无断桩、夹层、缩颈等质量隐患。

3.7.4 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见下表2)

钻孔灌注桩这样施工才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专项方案)(2)

四、质量预防措施:

4.1 预防塌孔:

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黏稠度,确保孔内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清孔后及时灌注混凝土,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发生塌孔时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如果塌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填密实,重新钻孔。

4.2 护筒冒水,钻孔漏浆预防:

4.2.1 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土要分层夯实,土质要选择含水率适当的黏土。4.2.2 起落钻头时,要注意对中,避免碰撞护筒。

4.2.3 护筒刃脚冒水,用黏土在周围填实、加固。

4.2.4如护筒严重下沉、位移,则应返工重埋护筒。

4.3 提升导管卡挂钢筋笼预防:

4.3.1 导管拼装后轴线顺直,吊装时,导管应位于井孔中央。

4.3.2 发生卡挂钢筋笼时,可转动导管,待其脱开钢筋笼后,将导管移至孔中央继续提升。

4.4 钢筋笼上浮预防:

4.4.1 钢筋笼制作时,将笼底进行防止上浮处理。

4.4.2 灌注孔底时,勤量测灌注混凝土高度、导管埋深、距离钢筋笼孔底位置,防止灌注混凝土导管口距离钢筋笼底过近。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4.4.3 根据孔径的大小选择不同直径的导管,控制混凝土的通过量。

五、质量保证措施

5.1 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实现工程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l00%,分部工程优良率95%,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95%,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的质量目标,我们将按照GB/TI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展开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以业主为关注焦点、强调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实施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采用过程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坚持持续改进、基于工程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质量管理原则。

结合本合同段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来实现质量目标,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使项目经理到全体员工均能明确质量目标的要求和明确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各自的作用和责任,并有效地实施岗位责任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将对关键工程、工序予以严格管理与控制,并进行科学的评定,以确保质量稳定符合标准,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使体系能持续改进。

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和各岗位的责任制,并严格要求执行,特别是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施工队长应执行岗位职责的规定。

5.2 创优计划、质量奖罚措施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施工,争创优质工程,实现本项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以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予以保证。即将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责任到人、到班组,对造成质量事故的人员予以重罚,对工程质量积极地采取预控措施及技术革新者予以重奖。

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6.1 钻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

6.1.1现场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吊装钢筋笼时不站在机械臂活动半径范围内。

6.1.2护筒埋设完成好,钻机就位前,对护筒顶要覆盖。

6.1.3对起吊设备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破损部件应及时更换,确保安全。钻孔施工设备停放地点应平整、夯实,并避开高压线。

6.1.4桩机作业区域应平整,并设立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6.1.5在进行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应牢固。

6.1.6钻机设工程标示牌,标明所施工桥名、墩台及桩位编号、护筒顶高程、设计桩长、孔深及桩底高程等,施工中并做好详细钻孔记录,保留好渣样。

6.1.7禁止随地排放泥浆和钻渣,钻渣外运到指定弃土场。

6.1.8制浆材料的堆放地有防水、防雨和防风措施,钻渣泥浆及时外运到指定弃土场。

6.1.9泥浆池考虑两排桩共用,就近布置。泥浆池设置为长5m宽3m深4m大小的池子。周围1米处设1.2m高的防护围栏,并设置安全标志,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

6.1.10导管要及时清洗并码放整齐。 灌注时做好排浆工作,保持灌注现场的清洁。

6.1.11晚上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设备。

6.1.12灌注结束后,清理现场。

七、标准化施工

7.1施工现场布置应符合平面规划的总体布置和物料器具定位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均应按规定制作设置各种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和明示标志。

7.2施工现场一般应用围档等实施封闭式管理。现场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和“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禁止标志和指令标志,

7.3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识牌按照现行《安全标志》(GB 2894)统一制作,悬挂于醒目位置。

7.4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

7.5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设备标识牌和安全操作规程牌,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禁止标志和警示标志,应在机械正常停放位置设置设备状态牌,牌中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操作人员、现场负责人、进场日期、状态、防护人员等。

7.6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工程公示牌和工地宣传牌。桩基础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设置工程公示牌,注明孔号、孔径、孔深等。

7.7各类桩基地面孔口四周必须搭设防护围栏,采用钢筋牢固焊制,并设置警告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