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依据《吕氏春秋》、《智囊全集》、《说苑》等记载编写而成。

中牟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夹在郑州、开封两大古都之间,自古就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本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中牟名人里以大文人居多,像列子、潘安、冉觐祖等,他们都以学识渊博著称于世,而像白锁柱、史可法这样的武将相对较少。这主要得益于中牟自古就民风纯朴,崇尚读书,尤其是任登做中牟县令时,尊师重教大兴读书之风,让中牟闻名华夏,因而文才辈出。春秋时宁越就是其中佼佼者,堪称代表人物。

宁越,出生在中牟边远地区,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他不甘心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他问朋友:“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劳苦呢?”朋友回答道:“那就好好读书吧,等你学到三十岁就可以飞黄腾达了。”宁越说:“我等不到三十岁,到十五岁就可以了。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把这些时间都用来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十五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识渊博之人。周威王闻其名,尊崇为师。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提升身份。只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宁越就是成功的例子。

吴国有哪些重要的人物(中牟历史名人宁越)(1)

春秋战国时中牟县地形

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宣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大臣在王位人选上发生重大争执,田会成了失败一方,他就在廪丘叛乱,归降了赵国。廪丘,在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西北水堡,是齐国重镇,公元前548年齐大夫乌馀以廪丘叛归晋国赵氏,齐与晋国发生廪丘之战。一百多年后,历史又在这里重演。廪丘城丢失会对齐国造成很大的威胁,齐国出兵想夺回来,就派出大军围攻。赵国也派出大将孔青率领敢死队前去救援,两国在此大战,杀死齐国领兵将领及三万多士兵,夺得战车二千多辆,把齐国打得惨不忍睹。孔青把三万多齐国士兵的尸体堆成两座小山,用土掩盖后叫京观。宁越就去劝说孔青:“你这样做太可惜了!不如再利用这些尸体做点文章,把尸体还给齐国,对他们再进行一次打击。让他们的兵车、盔甲都用来打仗、财政收入都用在阵亡士兵的安葬上,这就叫内攻。”这种经济战的模式至今还在使用。孔青问:“要是齐国人不收这些尸体怎么办?”宁越说:“这就好办了,不能打胜仗,这是一个过错;和战友一同出征却不能一起回家,这是第个过错;自己战友的尸体敌国却不要,这是第三个过错。有此三错,将会让齐国民怨沸腾,齐国就会出现君臣不同心、臣民离心离德,统治基础出现裂缝,齐国就危险了。这是又一次打击。”此举的确厉害一箭多雕,可见宁越智谋这深。文能为帝王之师,智能平定天下,宁越被后世推崇出大智士。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唐代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幸容宁越之辜,深荷王公之德。”

关于宁越到底是帝王之师还是诸侯之师,史料记载对此有所不同,《吕氏春秋》、《说苑》云“周威公师之”,《汉书•艺文志》:“《宁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再来查阅一下两人的资料:

西周威公(?-公元前367年):姓姬,名灶,谥号威,是中国战国时期小国西周的第二任国君,西周桓公姬揭之子。公元前414年-公元前367年在位,共47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东周第20代君主。周考王之子。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病死。

参看两人的在位时间有12年的交叉,所以他们都有可能“师”宁越。先谈“诸侯师”的可能性,据《史记》:“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正义帝王世纪云:‘考哲王封弟揭於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按:自敬王迁都成周,号东周也。桓公都王城,号西周桓公。”从中可以看出,若是周威公,一般要加上西周两字,和东周以示区别。再参考廪丘之战的时间(公元前405年),宁越劝说孔青的思路清晰,考虑全面,表明已经是他已经是阅历丰富的成年人了,此时与西周威公的继位时间相差9年,感觉宁越历练的时间有些短,毕竟他十五岁时的知识都是书本上学来的理论,要转化为成熟地实践经验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至此“帝王师”之说的可信度就高一些。首先这是正史记载的,史料记载有出入时,如无确凿证据当以正史为准,这是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则;其次,当时华夏尚有很多诸侯国,诸侯师也应该有很多,帝王之师相对更少,宁越的智慧与名气当是帝王师。第三,周威王的在位时间与宁越的年龄更合适些。史料没有记载宁越的去世时间,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宁越生活的大致时间段。

春秋战国时期,中牟县境内有三渎两泽,真可谓是地灵人杰,出现了大批的才俊,如宁越宁翊的智慧、任登的贤政、田基的正气、列子的洒脱、师延的箜篌等等,他们以各种方式展现着自己的才能,绽放着自己的才华,他们的事迹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也共同筑起中牟县历史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信息来自:齐治平(头条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