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编织民生幸福网)(1)

网格员与群众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编织民生幸福网)(2)

郊尾镇伍狮公园为民办实事项目。

社情民意是百姓生活的晴雨表,也是沟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载体。仙游县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网格化 社情民意”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情民意采集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截至目前,该县网格队伍共采集社情民意信息16304条,流转至有关单位处置16296条,解决了大量群众急需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认可。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仙游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网格化 社情民意”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情民意采集工作,细化分工,完善事件查处分离机制,畅通流转处置渠道,规范事件信息流转机制,建立分级处理、协调联动的处置机制,实现群众反应的社情民意由“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预防、源头治理”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使群众有更多的、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新仙游提供坚强保证。

建章立制 为民意代言

“现在休闲娱乐活动总算有个去处了,为村里的网格员、年轻人点赞。”赖店镇岐山村63岁的村民郑金树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不久该村坝头溪边还是一杂地,如今,“十音八乐”小广场竣工,村民三五成群或散步纳凉、或演奏音乐,十分热闹,已然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来,近段时间,岐山村社会治理网格站的网格员郑玉尾在坝头溪边散步发现,村里的老人在溪边的一块杂地上组织了一支“十音八乐”乐团,许多老人小孩都来在此纳凉玩耍,但是溪边杂地无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得知情况后,他随即用手机拍照录入社情民意信息,并上报网格化平台流转处置,引起了镇村两级的重视。于是,由村干部和网格员牵头,通过在网格化群众微信群里晒出集资倡议书等方式,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支持,不仅凑足了修建小广场所需费用,许多村民还自愿与网格员一起加入了义工队伍,短短十几天就建起了“十音八乐”小广场。

眼下,在仙游,通过社情民意办理解决民生问题的类似事例很多,“网格化 社情民意”了解百姓关心问题,化解百姓疑惑问题,整顿重要部位治安,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民生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

依托全县730个单元网格和1012名网格工作人员扎根基层的优势,仙游建章立制,推行“网格化 社情民意”,要求网格员全面进村入户,采集社情民意信息,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各级党委政府。依托网格化大平台的优势,做到社情民意信息有序上报、迅速流转、留底处置、方便统计,做真做实群众工作;依托流转处置问责制度,做到村(社区)微闭环处理问题,乡镇(街道)小闭环处理问题,县中闭环处理问题,确保民生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县网格办副主任陈启恩告诉记者,为做好社情民意工作,仙游县根据市综治委《莆田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治中心和社会治理网格中心“两心合一”的运行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规范事件、信息流转机制,分级处置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等,发挥综治总牵头作用,努力推动社情民意和事件工单合理有序流转,使每件群众诉求和事件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日常走访 助解民生事

8月28日,记者来到赖店镇前埔村旧厝自然村,只见一条崭新平坦的水泥路在稻田里延伸。

该村村民陈朝阳告诉记者,新村道长310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道未修之前,这里是一条田埂路,同时,边上溪道因久未清理积累大量沙泥,溪道堵塞严重,杂草丛生,遇到暴雨天气,经常淹没周边部分农田和下游低洼处的房屋。

如今,得益于网格员日常走访入户,倾听民声,传达民声,解决问题,不仅修了村道,周边450米的河道也得到了修缮,大大改善了环境,受到村民的好评。

天天下网格,收集社情民意,办理难事琐事。在仙游,总有一群身穿蓝色背心的“服务者”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和百姓身边,他们就是群众最熟悉的网格员,默默编织着民生幸福网。

菜溪乡、度尾镇、游洋镇部分群众反映村道路面坑洼、受损严重影响行人出行,望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龙华镇红星村村民反映后墓路口处道路转弯无标志或无反影镜,易造成交通事故,望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赖店镇罗峰村新桥村民反映道路被施工队破坏未及时恢复正常,造成出行不便,影响交通,望有关部门及时督促施工队伍整改到位……

如今,在仙游,网格员每日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将信息及时、准确上报至综治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陈启恩介绍,该县要求网格员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正确掌握业务操作方法,对照隐患排查要求规范录入信息,提升沟通技巧,积极开展走访,对网格内的格情做到底数清、事项明,并制作相应工作计划,逐步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确保正确传达社情民意。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该县各级综治(网格)中心广泛收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及时在平台中回复填写当前的处置进度,并将结果反馈给反映群众,将社情民意处置机制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该县网格队伍共采集社情民意信息16304条,流转至有关单位处置16296条,包括找寻走失老人儿童6名、拆除马蜂窝13个、代办证件800余次,受到了群众的认可。

此外,为进一步方便民众传达诉求,仙游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网格”,群众只需点击手机填入相应事件,平台随后便上传流转直到处置完毕。

主动作为 服务“零距离”

“我来回答,这个我会,我还会……”,近日,由书峰乡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傅金梅发起组织,书峰乡网格综治中心全体网格员在兰石村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围绕书峰乡最具地方特色的青黛种植和青黛印染,网格员们和孩子们开展了多种学习互动,引导留守儿童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留守儿童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由从前的那个“快递员”“推销员”,到如今的“志愿者”,近年来,各级综治(网格)中心,担当作为,主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百姓心中所感、所想、所需,为群众做实事,将服务下沉,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组团式服务,确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盼望和期待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诚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网格化“便民”服务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利用“网格化 社情民意”机制,该县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以“党员先锋做表率,服务群众暖人心”为出发点,组织党建网格员常态化入户巡查,重点走访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等群体,逐一分发便民联系卡,深入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广泛收集居民“微心愿”,组建在职党员“微团队”,开展为民“微服务”,使网格片区成为流淌着红色因子的“先锋家园”。

此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将网格化队伍整合,成立网格志愿服务队,拓展服务群体,丰富服务内容,更好依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帮扶困难户和贫困户。截至目前,该县共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9支、开展32场次组团式服务;成立应急小分队7支,紧急出动应急解决群众困难12次。

下一步,仙游县还将继续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推进“网格化 社情民意”机制,打造特色仙游品牌,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加大倾听回应力度,常态化开展“组团式”服务,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取信于民,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新仙游作出应有贡献。(湄洲日报 朱建婷 通讯员 谢晶晶 张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