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7日。这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
四十四年前,1977年12月17日,是改变我的人生命运的一天。
那天,北风呼啸,雪花飘舞,万物萧杀,寒气逼人。但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那天,我内心充满激动,充溢温暖,去参加一场迟到五年的高考,去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
那是一个改变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这个伟大时刻,来自于第三次复出,重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的一句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终于让停摆了11年之久中国高考之钟,终于又嘀嘀嗒嗒地摆动了……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啊?那是一次积聚十年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向高等教育的“龙门”的冲击搏战呐!
那次参加考试的人,有已经结婚生子的三十多岁的文革初始时的66、67、68届的“老高中”;在文革结束之后“教育回潮”时高中毕业,但又下乡接受“再教育”和回乡参加劳动的二十多岁的72、73、74届的“新三届”;当然还有部分刚刚走出校门十七八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些人里面,有幸包括了我。我是在回乡参加五年劳动,四次被村民推荐上大学,四次都被村里和公社刷下来之后,终于重新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和全村37名、全公社360名历届高中毕业生,背着被子干粮,顶着索索寒风,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毛集高中参加了那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考。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那次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七个、全国27万个考上大学本科的高中生中之一,昂首走进郑州大学的大门……
四年大学生活,在如诗如歌的浪漫和紧张的求知求索中转瞬即过。
1981年12月大学毕业。四十年来,当年的大学同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结出了累累的硕果:为官者当上了处级厅级甚至副省级干部;搞学问的当上了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经商的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富豪;出国者更是在外面顺风顺水,早已变成乐不思蜀的“外籍华人”……
唯有本人和少数几个“误入歧途”,选择文化艺术事业的“迷途的羔羊”,在艰辛繁乱的环境中孜孜以求,执著探求自己的梦想……本人写过剧本,编过杂志,做过作家协会和文学院工作。文学写作成绩不大,也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成果。
回想四十年走过的来路,作为中国大学生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七七级和七八级大学生,这一茬动乱十年沉积下来的社会精英分子,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成为各个部门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和中流砥柱,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皆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中国七七、七八级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录在共和国的社会档案中……
有幸的是,不管必然抑或偶然,本人也是这届大学生中的一员!
虽然我所从事的工作,无关国家大计的党政、经济,但本人在文学艺术部门勤勉服务,艰辛耕耘,也算为国家的振兴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管已经退休,但回望国家恢复高考之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就觉得曾经受过的磨难,根本不算什么!更觉得今生没有虚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笔耕不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是我的心里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