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值得国人去阅读#

老话说:真三国,假封神,一本西游哄死人。四大名著里,《三国演义》脱胎于《三国志》和我国三国那段纷争上百年,群雄逐鹿的精彩历史。经过罗贯中和施耐庵的编写,以及清代文学批评家毛伦、毛宗岗父子的增删,最终使得这部书成为中国白话文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经典巨作。

再加上后来戏曲和评书艺人的演绎,以及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三国演义》比正史《三国志》更加脍炙人口被老百姓所喜爱。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1)

如今,虽然早就“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依旧)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词作家王健语),提到三国,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以及后来戏剧评书,都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话题。

特别是后来央视制作了大型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以后,第一次让人感受到三国那宏大的历史画面。而魏蜀吴三国之中的蜀国,就在今天四川大部分地区,也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共同缔造的一个三足鼎立之一的王朝。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2)

而巴蜀大地很多地方,也留下三国人物,特别是蜀国人物相关的印记,当然有历史也有传说。

今天,它们都成为了四川地方人文脉络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很多城市的旅游名片。

比如阆中的张飞庙、成都的武侯祠等,但是我们川南泸州的三国元素其实也颇为丰富,值得我们去了解,发掘以及推广。下面沽酒客就抛砖引玉,跟大家聊一聊。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3)

首先,诸葛亮这个在《三国演义》里的传奇人物,经过历史的变迁,其有被神化的地方,但是确实是一代名臣,也是蜀国的灵魂人物,当年泸州忠山上也有武侯祠,假如保留下来,不会比成都的差。

而忠山屯兵发现后来大曲酒的曲药,渡过泸水擒孟获,发展泸州经济和跟老百姓出头等民间传说,也让老百姓对诸葛武侯颇为敬仰。当然还有后来的三官祠,也就是武侯祠。

第二个是赵云,当年诸葛亮亲率张飞、赵云入川支援刘备,想与刘备会合于成都平原,一举夺下西川(益州),建立蜀国。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4)

诸葛亮派赵云率兵从江州(重庆)到了江阳,他首先占领了江阳城对面的制高点——就是现在泸州龙马潭区小市后面的马鞍山,在那里屯兵,这个地点可以俯瞰江阳全城,进可攻,退可守。

当时的江阳郡太守名成存,他是原来设在江阳县的枝江都尉府的都尉,设立江阳郡后升为太守。他一交战,哪里是常山赵子龙的对手,差点连老命都丢了。江阳被赵云所占据。几天后赵云又率大军溯江而上,直达成都。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5)

赵云攻占江阳,屯兵马鞍山是事实,马鞍山这个名字的来历也与赵云有关。意思是他在这里下鞍扎寨。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关注泸州地方史的文人墨客外,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和这个地名的来历。听老一辈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马鞍山还有纪念赵云的碑,可惜被人破坏了,那个年代做了恶的人,如今有得还活着,有些耄耋老人,不知道会不会有愧疚和忏悔感呢?

关于赵云的情况,比之诸葛亮民间传说要更有出处一点,《三国志》载: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江阳郡,即现在的泸州!当然《华阳国志》也有记录。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6)

然后皂角巷曾经有张爷庙,就是张飞庙,主要是屠夫们去朝拜也有老百姓,因为据说张飞是杀猪出身,屠夫们把他当祖师爷。后来被五十年代一个老师带头破四旧给摧毁了,据说这个老师也被神像倒下砸伤了,不知道是安全事故呢?还是冥冥之中有报应。

关羽则有关圣殿,如今也只剩下地名。而董允作为蜀中四大名相之一,在分水岭镇据说有衣冠冢,还有一个董允坝。蜀汉名臣秦宓在方山薄刀岭上题词“鬼虺之牙”。

泸州旅游文化(三国里的泸州元素)(7)

以上只是一部分而已,其实三国的元素还有很多,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思考,还应该怎么去挖掘和包装,我们要了解历史和地方人文,才能讲好文旅的故事,才能真的给泸州推动人文旅游起到作用。

草草作文一篇,希望有人能共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