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做猎头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类场景:顾问找到一个可能合适某个职位的候选人,经过双方几次沟通、信息的确认后,人选总会抛出一句:我再找熟悉的朋友了解些具体的情况吧。

于是,人选可能会找"熟悉"这家客户公司的朋友来咨询。所谓”熟悉这家公司的朋友”,大致分几类:

其一,之前从这家公司工作发展遇到瓶颈已经离职的;

其二,之前从这家公司工作不舒心已经离职的,甚至因能力不合适被lay off的;

其三,还在这家公司开心工作的;

其四,还在这家公司但是已经不能开心工作,甚至正打算

其五,没有在这家公司工作过,只是和上面几类之一或者多种有过交集,扮演“道听途说者”的。

这种场景还很多见,在我们做项目复盘的时候经常会被提起,因为人选找的可能上面几类人中的一种,结果往往和预期的大相径庭,严重的甚至让一个本来有大好前程的候选人,因为听了自认为“熟悉的朋友”的意见,而自毁前程。

询人问事之法完整版(询人问事之法)(1)

想起战国时庄周一次和时任秦相的张仪关于“是非”的辩论,其中庄周的观点,或许可以帮我们在找人咨询的时候做个参考:

“ 就说你我这场论争吧,假使你论胜我,你就一定是,我就一定非吗?假定我论胜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与你之间,难道只有一个是,只有一个非吗?为什么不是你我皆是、你我皆非呢?凡人皆执已见,无论是一个是,一个非,还是两个皆是,两个皆非,作为当事方,你与我都是无法判定的。

孰是孰非,既然你与我皆不能裁定,照理该请第三方。那么,该请何人为第三方呢?先请一个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吧。可是,既然已经与你相同了,他又怎能来裁定呢?那么,就请一个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吧。可是,既然已经与我相同了,他又怎能来裁定呢?好吧,二者皆不安,就去请一个意见不同的人来。可是,既然此人与你、与我皆不同,他又怎能来裁定你、我之间的是与非呢?那么,换一个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总该行了吧?唉,既然此人与你与我都相同,他又怎能来裁定你我之间的是非呢?由是观之,你、我与任何第三方的他,都是无法判断你我之间孰是孰非的。既然你我他都不能裁定,你又如何来确定?“

庄周这段说与张仪的话,无非说的“是”与“非”、“对”与“错”这些结果,本身都出自于个体的判断。但是每个个体的学识不同或相同,境遇不同或相同,习性不同或相同,地位不同或相同,所形成対事情的判断自然不同或相同,没有严格意义的定论。当我们要去咨询别人某个定论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对方表象出来的结果,更要深入了解对方形成结论背后的成因, 如以上之地位,习性,境遇,学识等等,也要了解自身此刻的地位、习性、境遇等。那些不知道或不关注”因“,而随意评价”果“的"朋友”,是不负责任的或者肤浅的,其帮助大多也是徒劳的。更不要说”专业“和”不专业“之间的区别了。

以上,仅作开头,以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