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开国帝王中,最英雄的是谁不好说,但最流氓的绝对是刘邦。不过刘邦的流氓多数体现在个人道德素养上,在军事和政治等大方向层面上,刘邦还是相当着调的。然而就是这么个登上了厅堂的历史级大流氓,在人生的晚年着实栽了个历史级的大跟头。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1)

刘邦剧照

这个跟头就是白登之围,平心而论,不论是当时的大环境还是具体的军事策略部署,刘邦吃败仗都不冤枉。只是这次败仗不等同于以往的军事败笔,被项羽压制时刘邦还能恬不知耻地嚷嚷着“分一杯羹”,甚至能在被追杀时把老婆孩子踢下车自己跑路。

但在白登之围中刘邦不仅败得毫无脾气,更让大汉王朝在建国初期,就狠狠地挨了一棒槌。狼狈逃回长安后,“以后该怎么混”(生存,还是灭亡)成为了刘邦和大汉王朝的不得不面对的中心命题。虽然很不甘心,但清醒过来的刘邦和大汉精英集团还是拿出了无奈的解决方案“和亲”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2)

刘邦剧照

这一点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记载:

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这里要谈到一个叫刘敬的人,他本名娄敬,在追随刘邦打天下时得到赏识,被赐姓刘。这位国姓爷可谓名副其实,不仅和刘邦关系亲近,而且颇有战略眼光。当初刘邦要出兵攻打匈奴时,他就极力反对,还因此被关了小黑屋。后来刘邦大败而归,又重新启用了刘敬。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3)

面对白登之困,刘敬提出和亲之策,主张把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虽然你打不过他,但你可以当他老丈人啊。阿Q附体的刘邦觉得行,但吕后一哭二闹三上吊地坚决反对,毕竟把自己的宝贝闺女远嫁到蛮荒的异族,是多数父母不同意的。后来刘邦采用折中策略,在民间认了个干女儿打发到匈奴了。冒顿单于见这姑娘的嫁妆着实不少,估计颜值也不低,因此就没有追究血统问题。

在这件事上,除了刘敬之外,也不得不提一下刘邦。刘邦本身没啥大本事,道德品质上更是连他爹都十二分地瞧不上。史书上见他说得最多的话就两种,一种是骂人的话,另一种就是“为之奈何”的四字真经。美帝国主义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志铭上写道“躺在这里的,是一个善于访求比他聪明者的人”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4)

吕雉剧照

刘邦就是这么个容得下人、听得进话、敢于认错、赏罚分明的人,所以萧何、韩信、陈平、张良等一众人杰都在他帐下尽心听命。因此如果你想当老板的话,不妨学一下刘邦的“为之奈何”理论。

再回归到“和亲”政策本身,这是个很单纯的政治命题,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具体解读一下。

第一:和亲的可行性

该不该和亲,答案很简单,不和亲不行。

军事上,军事层面已经用血淋淋的现实证明了,真心打不过。

经济上,刘邦接盘的华夏大地比之秦始皇统一时没有好到哪去,甚至可以说更为糟糕,短期内根本打不起对抗匈奴帝国的举国之战。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5)

和亲公主盛装图

政治上,这时也不乐观,国内的异姓诸侯王们恨不得刘邦死在白登,如果把军队都推到汉匈边境,保不齐哪位诸侯王就领兵到函谷关送温暖了。那既不和也不打,维持现状行么?也不行,匈奴帝国也不是傻子,长城以南有多么富庶,他们就有多么饥渴。

可以这么说,和亲是摆在大汉王朝面前仅有的选项,此举既能在短期内稳定汉匈关系,也能够避免国内政治的动荡。至于和亲当事人的感受,在国家利益面前,并不在考虑的范围。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6)

吕雉剧照

第二:和亲的方式

和亲已经决定,那么怎么和亲也成了问题,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嫁闺女陪嫁妆的问题,如果大汉王朝只是用女人求和平,然后在富贵温柔乡安然入睡的话,那他只是个早了一千多年的两宋,根本谈不上中国最牛的王朝,更不可能成为我们民族的称谓。

刘邦和他的政治精英集团,此时想到的很可能是几百年前的越王勾,践通过和亲谋求发展时间,积蓄力量后一雪前耻!如果说两宋的“和亲”成为了“跪着求和平”的目的的话,那么大汉王朝的“和亲”,就是卧薪尝胆的政治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复仇!是站起来!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7)

昭君出塞图

可惜的是,刘邦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实现这一宏大的政治目标了。不过没关系,中国人自古就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子孙后代能够铭记国耻,以数代之功完成复仇也未尝不可!大汉王朝之前的大秦帝国,不就是“奋六世之余烈”么?公元前一九五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估计临终前,刘邦也没咽下白登那口恶气。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

刘邦死后,他的嫡长子刘盈即位,然而他这个儿子实在没有半点流氓气质,不仅性格软弱,而且身体不好。此时的大汉王朝实际上的当家人,是刘邦的老婆吕雉。吕雉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不好,原因也很简单,太狠了。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8)

吕雉剧照

刘邦生前最爱声色犬马,身边的漂亮女人一个接着一个。吕雉并不在意老公是否宠爱她,也不在意头顶上今个又多了几顶绿油油的帽子,她只在乎他的儿子是不是皇太子。刘邦曾一度想废掉她和刘盈母子俩另立戚夫人和幼子刘如意,但最终在强大的阻力之下,刘邦只能作罢。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史记·留侯世家》

其实刘邦驾崩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吕雉会清算戚夫人母子,但如果从国家层面考虑,他也能够预料到,自己的这个老婆镇得住场子,而如果是戚夫人那个傻白甜,估计刘如意也坐不稳铁王座。一声叹息声下,刘邦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为之奈何”。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9)

刘盈图

吕雉掌权后,三下五除二地就解决了戚夫人母子,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她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的同时,也把宝贝儿子吓得掉了魂,二十来岁就小命归西。此后的吕雉开始称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上政治前台的女人。而她却收到了一位北方朋友近乎肉麻的问候,冒顿单于在信中公然调戏吕后,大概意思是咱们孤男寡女都很寂寞,你不如嫁给我吧。

吕后她知道冒顿单于在侮辱大汉王朝和她本人,也知道冒顿单于意图通过此信一探汉朝虚实,但她还是选择了隐忍,放弃出兵选择和亲。在内政层面,吕后继承了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国策,通过降低税负来鼓励生产,同时完善法律,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刘邦和吕后近况(刘邦建立大汉王朝)(10)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

作为一个女人着实不咋地,但身为一个政治家,吕后却很清醒。而她的后世们,也将坚定地朝向复仇的目标,或隐忍,或亮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