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是月饼,给您吃,您辛苦啦!”

“老师,如果您口渴了,需要喝水,请来宿舍喝水,随时都可以的。”

“老师你们的手敲门都敲肿了,换成矿泉水瓶敲吧,实在太心疼了!”

近日,这些“甜言蜜语”是花溪校区艺术公寓433名女学生给守护她们的7名女老师的“强心剂”。9月11日晚,按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安排,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陈懿、法学院教师陈丹、法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刘凡、法学院政治辅导员丁莲媛、国际教育学院(东盟人文学院)教师张秋霞 、体育与健康学院政治辅导员杨佳丽、音乐舞蹈学院科研助理石鸿曰等7名女老师一起入驻艺术公寓,负责照顾这栋公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饮食和学业。

我的战疫故事庭院里的守望者(战疫路上民大人)(1)

协助医护人员给同学们做核酸。

“住在这栋公寓里的全是音乐舞蹈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女学生,因此,学校特意安排女老师来负责管理照顾,自己是楼栋长,统筹协调工作。”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陈懿介绍说:“六位老师,就是六位楼层长,每人分别负责一层楼的学生,老师们都是住在学生宿舍里面,这样便于与大家沟通交流。”

“同学们起床,起床,马上要做核酸。”“大家把健康码和核酸检测小程序提前打开。”7位女老师自入驻以来,每天早上都要提前起床,一间寝室一间寝室敲门,通知学生们做核酸检测,统计数据。等到做完核酸之后,老师们还要为每个宿舍发放抗原检测试剂,让学生在宿舍再自我检测一遍,让她们安心。楼道里,老师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犹如一缕缕清晨的阳光,照进每一位学生心里。

对女老师来说,每天工作最难点的还是负责为学生们分发餐食和送桶装水,楼栋没有电梯,她们只能手提肩扛地把食物和水一一送到学生寝室门口。

我的战疫故事庭院里的守望者(战疫路上民大人)(2)

为同学们送水上楼。

陈懿说:“每天几百斤的生活物资重量,对女老师们是个考验,再辛苦大家也只能咬牙坚持到底,毕竟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

在艺术公寓的7名女教师中,有六名党员和一名预备党员,具备成立临时党支部的条件。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9月14日,艺术公寓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陈懿表示,临时党支部成立之后,立即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传达学习学校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并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这栋楼很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学生们大多有考研的想法,我们计划就‘疫情期间如何有效进行考研复习’等主题开展培训,让学生们找准学习方向和把握好学习节奏。”陈懿说,“通过几天的相处,发现学生们对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和在如何做好自身保护上还很欠缺,从这方面,我们也计划在后面为大家开课普及,提高大家的安全防护意识。”

据介绍,入驻艺术公寓的老师们的平均年龄是31岁,都很年轻,除了是老师,她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妈妈”,她们的孩子都不满3岁,有的才1岁多。

孩子还小,正是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但是为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她们毅然决然的“暂舍小家,投入大家”。只有等到工作间隙,抽空与家人和孩子视频连线,看一看心爱的孩子。连线中,大家都是鼓励孩子要坚强一点,很快就能回家团聚。

我的战疫故事庭院里的守望者(战疫路上民大人)(3)

入驻艺术公寓的七名老师与医护人员合影。

“入住以来,学生们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大家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陈懿告诉记者:“比如有学生有情绪,需要老师进行心理疏导;有的学生肚子疼,需要立即拿药;有些学生身体不好,需要遵照医嘱及时补钙……这些都要老师们一一协调处理。”

看着老师们无私的奉献与付出,几天下来,学生们也是深受感动,她们一些暖心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感情。

陈懿表示,虽然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但是在学校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师生们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民大加油,贵阳加油。(文/孙凯 图/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