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识读」第一辑:

第六讲、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尸、屈、殿

屈原死后墓怎么样(尸非尸体)(1)

16、尸

读音:shī,失脂切。

《说文解字》:陈也,象卧之形。

陈,陈列。

甲骨文,从字形来看,像一个侧坐着的人。本义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死人的“尸体”。后来逐渐被牌位、画像所替代。所以有陈列之意。

金文,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沿袭了甲骨文、金文形体,只是笔画更规整了。

屈原死后墓怎么样(尸非尸体)(2)

17、屈

读音:qū,九尾切。

《说文部首》:无尾也,从尾,出声。

甲骨文无“屈”字。但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和金文的两个“尾”字,看到“屈”字上部分的字形演变,这并不是动物的尾巴,而是人,屁股后面有类似尾巴样的东西。

金文,“屈”的意思即是屈身裸露。

在远古旧石器时代,人类已有了羞耻感。早期的衣服只遮蔽裆部,即“遮羞布”,因无遮羞布而露出生殖器官而感到屈辱。“屈”字正是这一现象的说解。上“尾”下“出”,这里的尾,是古人挂在屁股后面装饰或遮羞物、兽皮等,故《说文解字》对“屈”的解释为“无尾也。”意思是因为无遮羞物而露出隐私部位,因此感到很屈辱。而露出隐私部位,正是身体弯曲时的现象,所以也有了“屈尊”之说。

下面的“出”字,就是露出、出现的意思。

甲骨文“出”字,上面是脚,下面是洞口。远古时代,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脚伸出洞口。如现在的“出门”,也是脚先迈出。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

屈原死后墓怎么样(尸非尸体)(3)

殿

18、殿

读音:diàn,堂练切。

《说文解字》:击声也,从殳,tún声。

殳,古代的一种兵器,有棱无刃。

本义为“击声”。通常多用假借义,指宫殿。

甲骨文无此字。“殿”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形旁“殳”为手持兵器之意,表示“殿”的本义又与兵器有关,如殿后、殿军等。

既然“殿”的本义是“敲击声”,又与兵器有关,从金文“殿”的字形来看,上“尸”,即人,屁股后面一个“爪”的形状,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敲击身后或者手里的兵器或木棍或抽打鞭子,发出响声,以吓退来犯者,这类似胆小的人走夜路,总要发出某种声响以壮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仪式,所以后来引申为高大的房屋,宫殿或供奉神佛的房屋。

小篆,形体有了很大变化,左为“屁股”,上“尾”下“几”,“几”类似桌凳,人坐在凳子上;右“殳”,右手拿着棍子或鞭子或某种武器。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