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原文】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上益太子宫人满二百人太子后知之,心衔文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皇后切齿,使太子白诛文等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皇后亦善自防闲,避嫌疑,虽久无宠,尚被礼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读资治通鉴之人心欲壑难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读资治通鉴之人心欲壑难填(读通鉴学权谋人言可畏)

读资治通鉴之人心欲壑难填

【出处】 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

【原文】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上益太子宫人满二百人。太子后知之,心衔文。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皇后切齿,使太子白诛文等。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皇后亦善自防闲,避嫌疑,虽久无宠,尚被礼遇。

【译文】 武帝和诸子都很疏远,皇后也难得进见。太子曾经谒见皇后,过了很久才出来。黄门苏文禀告武帝说:“太子和皇后宫中的宫女嬉戏。”武帝因此将太子宫人增加到将近二百人。太子后来知道此事,心里怀恨苏文。苏文和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常窥探太子的过错,在皇帝面前加油添醋地汇报。皇后切齿痛恨,让太子向皇帝奏报杀掉苏文等人。太子说:“只要我不犯错,何必怕苏文这些人!皇上耳聪目明,不信奸邪小人,不必担心。”武帝曾经有点不舒服,派常融召太子,常融说“太子有喜色”,武帝默然不语。等太子到了,武帝留心观察,太子脸上有泪痕,好像哭泣过,但表面上假装言笑如常,武帝觉得奇怪;详细问了才了解了内情,于是杀了撒谎倾陷太子的常融。皇后也十分小心谨慎,严加防备,躲避嫌疑,因此虽已不再受宠爱,但仍受到礼遇。

【汉谋书院】【康斯坦丁解析】

戾太子原本开始时候外有卫青、霍去病等外戚支持、上有汉武帝宠爱、自身又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到不断被江充等人迫害,在有了性命之忧的前提下,误判汉武帝已死,直接造反。最后兵变失败,与两位皇子一起逃亡后被杀。可以说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自己对谣言危害的低估与不作为。

戾太子的失败:

1、理想化

认为邪不胜正,皇上不会听信小人谗言。只要自己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领导就会赏识自己。

2、信息隔绝

与汉武帝隔离,没有直接的信息流通渠道。皇帝身边的信息都是又那几个近臣掌控,给汉武帝汇报的信息内容,方式,解释角度都是他们来具体操作的。

3、无动于衷

首先暴露出对苏文、江充等人的厌恶,让他们开始和自己敌对。其次又任由他们在皇帝身边不断诽谤自己,而无动于衷。

汉武帝的失误:

1、轻尊重卑

疏远太子与皇子,却宠信太监近臣。亲疏不分,尊卑颠倒。

2、偏听偏信

只有唯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久而久之失去对下面真实的事情情报,进而做出错误决策。

3、赏罚不明

汉武帝为了防止自己被架空,而去培养不附和太子的亲信是对的,但这不意味着就应该袒护亲信。亲信提供的言辞信息都要去查实,如果与事实不符,就应该处罚。

启示:

1、实事求是

不要对人、对事、对物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实事求是。对领导不要认为他肯定永远英明,永远不会犯错。对自己不要认为只要干好活就能被提拔。对下属不要过于苛刻,要求他无限忠心无限坦诚,勤奋好学,不求回报。

2、人言可畏

谣言止于智者,身正不怕影子斜是对的,但这是针对谣言、舆论时,不知道源头在哪,又势单力孤不能去对抗群体的被动无奈之举。对于明确知道不断在和领导说自己坏话的个人,还是要主动从源头上处理掉。或者和他和好,或者经常和领导汇报,或者让领导对其失去信任等等,而不该无动于衷。

更多职场潜规则,办公室政治,权谋智慧,权术手腕,厚黑学,权术管理学原创文章

请访问权谋网(www.quanmou.cn)或订阅官方微信公众号quanmouzhihui(权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