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刺法是针刺时借助不同的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的调整,以达到一针透达两个或更多穴位的针刺方法。此法又称为"透穴"或"透刺"。

《灵枢·官针》中已有"合谷刺"等类似针法的描述,金元时期的医家王国瑞所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偏正头风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及"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等记载,即是透刺针法的具体应用。《针经指南》《针方六集》《针灸大成》等针灸文献,也记录了大量透穴刺法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清代医家周树冬所著的《金针梅花诗钞》中也对透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总结。

特殊刺法的穴位(常用特殊刺法之透穴刺法)(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操作方法

(1)直透法:选择肢体阴阳表里相对的两个腧穴,从其一腧穴直刺进针,得气后,再刺达另一腧穴皮下的方法。多适用于四肢部位的腧穴。

(2)斜透法:选择肢体阴阳表里相对的两个腧穴,从其一腧穴斜刺进针,得气后,再刺达另一腧穴皮下的方法;亦可选择肢体同一层面的两个腧穴,先在其一腧穴直刺进针,得气后,再斜向刺达另一个腧穴皮下。多适用于四肢部位或同一经脉上的腧穴。

特殊刺法的穴位(常用特殊刺法之透穴刺法)(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平透法:选择位于肢体同一个层面的两个腧穴,从其一腧穴平刺进针,得气后,刺达第二个腧穴皮下的方法。多适用于头面部、胸背及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4)多向透刺法:选择腧穴较为密集的部位,以其中任一腧穴为进针点,或直刺或斜刺进针,得气后,将针依次刺向其他腧穴。多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2.临床应用 

透穴刺法具有用针数量少、刺激穴位多、针刺感应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既可减少进针的疼痛,又有利于多穴位协同增效。此法适用于针灸临床诸如头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胃下垂、子宫下垂、肩关节周围炎、软组织损伤、精神疾病和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特殊刺法的穴位(常用特殊刺法之透穴刺法)(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注意事项

(1)熟悉腧穴解剖结构,防止针刺异常情况发生。

(2)以针刺得气为度,不宜刺透对侧腧穴皮肤。

(3)透刺过程中的行针手法不宜过强。

(4)透穴刺法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以上节自王富春教授主编的《刺法灸法学》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