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意思是做事谁也不得罪,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一根筋是人们对于某些人的性格偏执或固执、死板不开窍、认死理不知变通。
这里不是评价两个词汇的词性,而是由此引申出两种思维模式和应用方式,是对这两者的思考。首先,中国人与欧美相比,中国人看似擅长和稀泥、万金油,而外国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根筋,死板不懂变通,而这背后代表的是中西方两种显著特点的思维模式。
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科学研究,在自然理论研究与探索方面,在细分领域,在分析科学,需要一根筋的模式,诸如科研人员、需要的偏执与固执。在人文科学领域,在应用创新,在人文社会稳定性和统筹方面,在复杂科学,在整体思维,往往需要和稀泥的模式,诸如管理者、销售,需要统筹协调、折中取舍,寻求平衡。不同的职业和领域,对两种思维模式的需求和要求也有很大差异。
以AI智能领域而言,无论在申请专利方面,还是投入的资金上,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强,而这两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优势有非常显著的区别,美国在理论研究和原理创新最强,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工具创新最强。这种行为结果也表现在很多技术领域,比早期的互联网、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领域,更广泛的说,在自然科学方面,在其理论研究和原创性,比如原理探索、技术摸索时,一根筋思维更强;在理论转化和实践应用,诸如抄作业和逆向工程就需要和稀泥。中国的和稀泥思维,应该是中国人常见,或者说独有的一种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连抄作业都会抄得一塌糊涂,却没人点出其中关键。人类的思维模式必定与其自然环境、成长条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行为模式有关,其中,很常见且很明显中西方差异,就是一根筋和和稀泥这两种思想。但两者都有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背景环境,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灵活切换和合理使用。
这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学西方,学习各种主义、各种制度、各种理论,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努力学习西方百年,无论好坏,也无法分辨,一股脑的学,也在这过程中往往摒弃自身本来就有的优势,过度美化西方、迷信西方。而当下的中国,需要的是聪明的学与用,不只是在思想层面,达成两种思维共存,在其他领域亦然。如果一根筋思维能让我发现相克,而和稀泥思维却让我们找到相生、共存之道,两者并存才真正做到辩证与统一。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人类文明财富和可纵向比较政治史,需要我们去提炼总结。比如影响中国社会的有天理、道理、情理、伦理、法理等,多元规则共同作用下的社会才能长期繁荣稳定;而欧美更强调单一的法制和暴力来管制,单一规则作用下的社会往往经常动荡不安而且非常脆弱,在人文社会方面欧美确实相差中国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