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力明显(长阳眼盯双碳)(1)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力明显(长阳眼盯双碳)(2)

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强调

要加快建设

“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

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

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奋力实现六大目标定位

↓↓↓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力明显(长阳眼盯双碳)(3)

从三峡工程所在地到世界水电之都,再到清洁能源之都,宜昌澎湃前行。天赋宜昌好山好水好“风”“光”,水电、风电、光伏……宜昌清洁能源的受益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奋力实现六大目标定位。这其中,建设清洁能源之都成为宜昌第二大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三峡日报开设《建设清洁能源之都》专刊,今天推出第六期专题报道,为宜昌追梦清洁能源之都搭建交流平台,传递发展信息,凝聚共识合力。宜昌发布、三峡云APP、三峡宜昌网、三峡商报同步报道。

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挺进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县

长阳:眼盯“双碳”布局 资源转化逐“绿”

清江的水、云台荒的风、贺家坪的页岩气,还有星罗棋布的光伏电站……

长阳,水风光、页岩气资源丰富。8月14日,长阳敏锐的提出:加快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县,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目前,长阳正抓紧谋划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规划,这是全市首个县级风光水储一体化规划。放眼未来,长阳将成为宜昌打造“清洁能源之都”的重要支撑极。

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长阳主动求变,精准谋定文化旅游大健康、清洁能源、绿色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聚力下好“碳达峰、碳中和”先手棋。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力明显(长阳眼盯双碳)(4)

云台荒山高地阔,风力强劲。云台荒风电场提供

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

9月2日,长阳龙舟坪镇合子坳村,山下就是秀美的清江。

国家电网驻合子坳村第一书记黄丹松带领记者来到位于栗子坪的合子坳村光伏电站。在一个向阳的坡地上,瓦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着。

长阳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定点扶贫县。从2016年至今,国家电网在长阳捐建光伏扶贫电站56个,合子坳光伏电站就是其中之一。

黄丹松说,合子坳光伏电站2017年9月14日捐赠到村,截止2021年8月25日,累计发电90.37万千瓦时,在56座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排名一直稳居前六。

据介绍,这56座光伏电站通过整体招标,统一技术运维,所在村负责现场管理:防火防盗、清洗维护等。光伏电站的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再进行助学、大病救助等二次分配。

说起长阳清洁能源“家底”,长阳发改局副局长王婷婷有一本账:

除隔河岩电站外,长阳还有70余座小水电,装机容量18.6万千瓦,这接近于宜昌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五分之一。装机120万千瓦清江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快推进;云台荒风电场,横跨长阳秭归,其中长阳装机10万千瓦,目前已率先并网发电;长阳贺家坪片区是页岩气的富集之地,储量约2494 亿立方米,占全市储量的一半左右,开发潜力巨大。贺家坪镇七里坪村和紫台村有3口试验井,目前均已完成勘探工作并封井。

光伏电站是长阳的特色。长阳山地广阔,从2015年起,长阳利用荒山荒坡、建筑物屋顶等开展光伏发电应用,截至目前光伏发电装机3.2万千瓦。

“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县,是立足资源优势、着眼低碳发展的长远之计。”长阳发改局局长刘汉军说。

打造百万千瓦级基地

2021年4月,《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刘汉军说,长阳提出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将清洁能源确定为长阳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之后,分布式光伏热度再起。

目前,长阳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方案已完成并上报。王婷婷说,全县屋顶式光伏规划30万千瓦。另外在磨市镇利用清江河叉发展水面光伏、火烧坪发展农光互补光伏等。长阳还和清江公司及大唐集团签订多个连片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协议。未来长阳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

8月25日,长阳召开三峡集团对接新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座谈会,其中一个议题就是重启长阳火烧坪风电场建设。长阳还“战略牵手”法电优能,双方敲定风电项目框架协议,在贺家坪镇紫台等地开发风电项目。法电优能(北京)是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电力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主营新能源业务板块。这个项目也打破了长阳没有外资项目的记录。

未来,长阳规划新能源项目总装机240万千瓦,除光伏200万千瓦外,风电项目40万千瓦,另外规划抽水蓄能4个站点,总装机420万千瓦,力争早日实现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目标。

在常规的风、光的利用之外,长阳还将率先开展氢能的研究和开发。刘汉军说,长阳水资源丰富,新能源装机大,能为氢能源开发降低成本,同时氢能源开发可解决新能源发展后的电力消纳问题,可为多能互补、各类能源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应用场景逐步建立

“清洁能源示范县的示范二字,不仅体现在清洁能源的生产,同时也体现在清洁能源的实际应用上。”刘汉军说。

9月2日下午,记者在长阳磨市镇救师口村村委会门口看见一处充电桩,一辆绿牌汽车正在充电。这是宜昌为数不多设立在村级的充电桩。数据显示,该充电桩今年5月7日开始运行,充电80次,共充电3134度。

村委会隔壁是救师口幼儿园。黄丹松说,国家电网在这里援建了幼儿园全电厨房改造、屋顶光伏发电站,推动电能替代,推广新能源。

在长阳旅游的主战场上,新能源应用范围正在扩大。“美丽宜道”方清路的小秦寨驿站,2个充电桩实行快充方式,半个小时即可为新能源车辆充足80%的电量,较传统充电装置效率大大提高。

“长阳景区的转运车都实现了电动化,下一步清江上的游船也将逐步更换为电动游船。”王婷婷说。

长阳还有一个指标排名全市前列。目前,县城区共有公交车达100 辆,新能源比例达到100%,城区公交已经迈进“无油”时代。

8月,由国网湖北综合能源公司牵头的长阳大数据中心动工,预计2021年底建成投运。该项目每年可带动宽带数据流业务近2000万元。该中心是华中首个以三电源接入方式替代柴油发电机的A级标准机房,配有AI全效自然冷源空调,屋顶与幕墙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成为华中绿色低碳智慧机房标杆工程。

长阳金环光伏电站是一个民营电站,也是农光互补型电站,包括光伏电站、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三大产业。金环光伏电站于2017年6月28日投产,装机2兆瓦,年产电量超过200万度。

“电站建成之前,社会对光伏利用的认识很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大,银行甚至不贷款。”金环光伏电站老板何宏洲说,现在发展光伏产业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装机50兆瓦金环光伏电站二期工程将在今年内并网发电。

产业调整布局“双碳”

精准布局“双碳”,聚焦绿色产业。依靠清江的好山好水、好产好业以及独特的土家文化,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一直是享誉荆楚、影响中国的“长阳名片”,其文旅产业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榜首。这一次,绿色新材料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低碳革命”上更被寄以厚望。

行驶在龙五一级公路上,路两边以新材料命名的企业让人应接不暇:久连环新材料、承安新材料、瑞展新材料、富饶新材料……在位于长阳磨市镇的长阳民族工业园内,小小的碳酸钙粉正在演绎“低碳传奇”。

“这是新研发的国内第三代墙布,环保安全、绿色低碳。”站在飞速滚动的生产线前,宜昌瑞展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迪豹自豪的介绍。

薛迪豹说,第一代墙布(墙纸)以纺织类为主,第二代则以纸浆、竹浆为主,第三代墙布则是PVC 重质碳酸钙合成。目前,公司已稳居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墙布企业“第一把交椅”。

瑞展墙布的核心原材料来自园区内富饶新材料公司的碳酸钙粉。碳酸钙是重要工业原料。据初步估测,长阳碳酸钙储量约1000万吨,而且矿石品位极高,长阳“一心一意”延伸碳酸钙产业链条,拉动市场主体“加速度”进军食品药品级碳酸钙的新领域。如今,28家碳酸钙企业汇聚长阳民族工业园区,上游原材料加工、中游碳酸钙粉体利用、下游新型建材的完整低碳产业链日渐成熟。

在富饶新材料,记者见到食品级添加剂碳酸钙。这种更精细的颗粒,应用非常广泛。公司技术专家刘鹤玲介绍,国内很多牙膏都是使用的长阳碳酸钙,如著名的“美加净”牙膏。

2020年,长阳民族工业园区碳酸钙企业产值超过2.4亿元。“十四五”期间,园区将招商引进项目50个以上,项目投资8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成为长阳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增长极。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金融体系

——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能源经济学教授吴巧生

面向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能源的趋势突显。绿色低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但这类项目普遍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如何提升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以及其他绿色低碳项目的可融资性?宜昌该如何应用金融手段助力清洁能源之都建设?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经济学教授吴巧生。

吴巧生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委员会会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这个问题,尤为迫切。”吴巧生说。实质上,通过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提升新能源创新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金融血液”,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金融体系具有现实紧迫性。

吴巧生认为,绿色低碳金融政策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创新性不足、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各地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以碳中和为契机,以碳金融为主要抓手,围绕新能源基础设施可融资难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能源开发与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是宜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由之路。具体包括:探索建立新能源科技、产业金融区域促进中心。以政府主导的创新改革试验区为依托,开展新能源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创建绿色低碳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逐步探索“科技金融” “新能源”的绿色低碳金融模式的应用与落地。建立新能源产业金融区域促进中心,提高新能源项目的可融资性,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推进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低碳金融的链接与耦合。扩大社会资本动员的广度和深度,向绿色低碳产业导流,将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良好基础与绿色低碳金融创新元素相融合。

建立新能源金融创新的专项政策体制。组建金融改革创新专班,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任务和分工,加强监督与问责。

健全新能源金融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围绕新能源产业项目,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担保基金等,建立和完善投融资财政扶持政策,创新新能源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优化新能源金融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能源企业项目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项目的精准对接;推动完善新能源信贷指引和行业标准,以及信贷统计制度,建立地方性的新能源金融统计指标体系与监测统计体系,实现风险全过程管控。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力明显(长阳眼盯双碳)(5)

建设清洁能源之都

您有何意见和建议?

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

分享真知灼见、贡献智慧

1.通过宜昌发布、三峡日报微信公众号留言

2.通过三峡云APP点击12345平台留言

3.将意见建议发送至三峡日报邮箱78074491@qq.com

来源丨三峡日报

编辑丨好儿 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