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杨公半嵋传
袁景星杨公讳荣荫①,号半嵋,晋阳城人也,登顺治丙戌进士,初令陕之华亭,清风惠政②报最第一,内擢虞部③,寻进秩郎中。在虞部时,国计民生多所裨益④,如治河榷关⑤,迨今襄垣⑥荆汉间称颂不衰。顺治己亥岁⑦,公出守桂林,时疆场初复,民困疮痍⑧,余逆伏野,将弁横肆⑨。公抚绥⑩调剂,闾井⑾始有起色,治绩备载桂郡碑,毋容置喙⑿。
公守桂七载,值丁外艰时,桂属流离甫定,正供不足积逋⑬数千为累,公遣人迅归,运金入粤,为民完逋,始得奔丧归里服阙⑭,赴阙补推,乃拜平郡太守。平与桂虽接壤,较桂实瘠⑮数倍。宾客左右咸为公忧,公举止怡然⑯,主仆数人萧然⑰就道。康熙戊申⑱季夏抵郡,下车之日,士民欢呼。
公孝慈恭敬,每得太夫人家报必涕泣跪读,吏民之无良者罪当刑,忧见于色,与人接物和蔼可亲,然严正自持,对吏胥⑲仆从如对大宾,僚属绅衿⑳无敢以非礼千者,天性淡静,远声色,绝繁华,冬裘夏葛(21),无异布衣。食不重味,户庭阒无人声(22),视事毕辄正襟危坐,家童胥役从无敢旁进一语者,平俗迩来健讼(23),且以告官为能,奸民积棍横不可制,公察其情伪一,以铁面临之,奸棍不得肆恶,健讼以息。
公守平计今四载,囹圄(24)空虚,庭可罗雀(25)。公之移风易俗,固才技,喜事者所不能窥其藩篱(26)也。己酉(27)乡试,公提调粤闱(28),士子交卷公辄展阅,有错误者立呼改正,获售者多。诸生中有一句之明者,公必多方奖掖(29),务底于成。诸如修学宫、缮城署、施药济危,尊齿隆德(30),洁己爱民,固未可更仆数也。
夫孝为百行之源,求忠臣所以于孝子之门。公惟至孝,故推孝以事君为名臣,推孝以牧民为慈父,推孝以守身为明哲,推孝以被于法度纪纲礼乐教化无往而不得其咸宜(31)之吉也。岁辛亥(32),邑父母陈公创著《平乐县志》,予小子景星惧平郡百世人士无从景公之德型也,不揣荒秽(33)敬述公之大概,为平郡百世俎豆(34)焉。
公今富于春秋,新天子励精图治,公将入为三公,德遍天下,予小子伫而俟(35)云!
注释:
①杨荣荫:亦名杨荣序,字半嵋,阳城县下庄人。顺治乙酉科(1645)举人,顺治丙i戌科(1646)进士。有诗才,为官廉而勤勉,康熙7年补平乐郡守。
②清风惠政:请和的风化,惠民的善政。形容官员治理地方政绩突出,百姓口碑较好。
③虞部:古代官职和官署名,归属尚书省的工部,掌职有关山泽、园囿、草木、鸟兽之政令,掌其出产、供应之节制,禁人随意采猎。相当于如今之国家林业与草原管理总局。
④裨益:使受益;补益、益处。北魏杨衒之《洛阳珈蓝记·正觉寺》:“时高祖新营洛邑,多所造制,肃博识旧事,大有裨益。”
⑤榷关:古代征收关税的机构。清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⑥襄垣:即襄垣县,在今山西长治市。
⑦顺治己亥岁:指清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即1659年。
⑧疮痍:创伤,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汉桓宽《盐铁论·国疾》:“然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
⑨将弁横肆:将弁:将领、武官:横肆:纵放恣肆。指官兵横蛮恣肆,军队腐败。
⑩抚绥:安抚、安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⑪闾井:房屋、水井等建筑物。亦作闾里、闾巷。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居民聚居处。
⑫毋容置喙:也作毋庸置喙,指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⑬积逋: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
⑭服阙: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除服复职。汉蔡邕《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举孝廉,除郎中君莱芜长,未出京师,丧母行服。故事,服阙后还郎中君。”
⑮瘠:贫瘠、贫穷。
⑯怡然:安适自在的样子。
⑰萧然:空寂,形容空虚,没有任何东西。
⑱康熙戊申:指清康熙七年戊申年,即1668年。
⑲吏胥:旧时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
⑳绅衿:绅:绅士,旧指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衿:青衿,生员所着衣服,指生员。后以绅衿泛指地方上体面的人。
(21)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此处指举得起,放得下,按部就班之意。
(22)阒无人声:谓寂静得没有一点人声。
(23)健讼:指喜好打官司。
(24)囹圄:指牢房、监狱。
(25)庭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此处意指前来衙门告状打官司的人很少的意思。
(26)窥其藩篱:窥:窥见、感受;藩篱:本义为篱笆、栅栏,引申为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此处指未能理解深意,未能入门之意。
(27)己酉:指清康熙八年己酉年,即1669年。
(28)提调粤闱:提调: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的掌管乡试组织指挥的官职。粤闱:广东的乡试考试,因明清乡试选择在秋季的八月份举行,又称“秋闱”。此处指杨荣荫(半嵋)在康熙八年出任广东乡试提调官组织当年广东科考考务。
(29)奖掖:奖励提拔,推许扶持。元刘壎《隐居通议·礼乐》:“念昔垂髫,从叔父学,辱承奖掖。”
(30)尊齿隆德:尊齿:敬重年长者。《孔子家语·王言》:“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隆德:高尚其德,修德。《汉书·谷永传》:“隆德积善,惧不克济。”
(31)咸宜:一切都适宜。《诗经·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32)岁辛亥:指清康熙十年辛亥年,即1671年。
(33)荒秽:犹荒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34)俎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
(35)伫而俟:伫:长时间地站着,伫候、伫立;俟:等待。伫俟乃谓静候佳音之意。唐刘禹锡《送李友路秀才赴举》:“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老桧①赋
袁景星或告休庵②曰:下盃③昭灵庙前古柏,大逾百围,高数千尺,披纷④覆荫,千云蔽日。休庵且信且疑,曰:“合抱之木,不生于平壤。”乃走书平西,约唐子道南订期,以甲戌初秋朔之四日⑤往观。
将届期,连日阴雨,以为所订之期不果也。至期晨起,天晴霁⑥,得天时人事之助,乃与周子龙友坐蓝舆⑦偕往。比至,则唐子久至树下烹茗相待矣!唐子曰:迟久不至,先阅其碑,载显惠翟候勅⑧,乃宋祥符初年⑨。其庙立何年无稽矣,立庙植树盖同时也。适与童牵绳约其根而量之,盖九人合抱。而高不可量,大约可十余丈矣,真吾邑之大观也!余环视仰窥,怡心曠目⑩。曰:此桧也,非柏也。柏叶扁而桧叶圆也,因而为之赋曰:彼柏粤地皆产,惟桧昭潭⑪所无,何独生乎田畔?历千岁而扶疎⑫,望之若盖,就之如庐,独荣无偶,特立高孤,言其大则九合抱而尚剩,语其高则百尺上耸而有余。根盘螭⑬而结蛟,叶攒翠而缀珠。其或东方始明,旭日初上,宿露正浓,晓风和畅。干津津而出沐,枝摇摇以飘荡。至其酷阳,亭午⑭流金,烁石飞鸟,栖而不鸣。行人过而少息,已而斜阳薄乎西山,树影移于东壁,栖鹄⑮休巢,耕夫返室。枝垂叶而阴阴,庙无人而寂寂。暝色⑯归于高柯⑰,似闻神之太息。霞净天清,东山吐月,影披纷而陈图,星散落而缀雪。夜气凝其枝,清露泽其叶。若夫葭灰吹管⑱,律应东皇⑲,百花竞艳,群卉争芳。彼趋时而献彩,此独守乎苍苍。无然歆羡⑳,至大至刚,诚迂且阔,洵直(21)而方。无何花残春去,节届朱明(22),红榴喷火,绿树成阴。树轮囷(23)而浑朴(24),枝结构以纵横。狂风骤至,大雨时行,震枝翻叶,虎啸龙鸣。斗支祁(25)而战相抑,恕(26)蛟鲸而鼓雷霆。掀江海于树间,屯百万之神兵。天开地辟,风止云晴,雨从叶过,而香洁淄自干落,以流清迨(27)至商,风萧杀万木凋伤,独青青以向荣,恒崛强而傲霜,秋声时起乎树里,行路听之而彷徨,渐而同云密布,朔风凛然,雪积其顶,鹤巢其巅,色郁葱而不减,节凝冰而益坚。是岂得造化之最厚?故能历岁月酣冰霜而得全,当其农事报赛(28),巫咸(29)在庭,其枝俨神,卫之森列。其声共腰鼓而和鸣,岂神藉桧而显赫,抑桧依神而长存,吾年逼乎衰老,近始闻乎大名,问程结伴者,累月始得偕二三之友,生徘徊流连而不忍去,盘桓(30)顾恋而难为情,焚其子如速降之馥郁(31),然其须似沉檀之芬馨,何不生于名都巨邑,使骚人迁客,日造访而联吟。
易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确乎其不可拔。”(32)吾取以为斯桧之铭!
注释:①桧:常绿乔木,即圆柏。
②休庵:袁景星晚年归致后筑室于平乐县城北郊,取名休庵,其本人晚年也自号休庵居士。
③下盃:村名,即今青龙乡下盃村。
④披纷:散乱、分散。 唐柳宗元《憎王孙文》:“排斗善类兮,哗骇披纷。”
⑤甲戌初秋朔之四日:指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年农历七月初四日。
⑥霁:雨停放晴。
⑦蓝舆:指竹轿子,滑竿。
⑧显惠翟侯勅:指皇帝勅封显惠侯翟氏的事迹。按下盃村昭灵庙为祀奉翟氏家族祖先的宗祠,故称翟侯。县志作“崔候”系刊误。
⑨宋祥符初年:指宋真宗祥符初年,即1008年。
⑩怡心曠目: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状。
⑪昭潭:平乐古称昭州,因县城东南有昭冈潭,旧时也把平乐称作“昭潭”。
⑫扶疎:亦作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⑬盘螭:盘卷的无角龙。
⑭亭午:指正午、中午。唐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⑮鹄:水鸟,形状象鹅,体较鹅大,亦称天鹅。
⑯暝色:暮色、夜色。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霖。”
⑰高柯:高大的参天古树。
⑱葭灰吹管: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对应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⑲东皇:即东皇太一,古代传说中的神祇。
⑳歆羡:爱慕、羡慕之意。
(21)洵直:忠信正直之意。
(22)朱明:夏季,指立夏节。尸子《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23)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此处形容桧树根部圆形状。
(24)浑朴:淳朴无华,雄厚朴实。此处指桧树质硬材坚。
(25)支祁:水神名,即无支祁。
(26)恕:应为“怒”的刊误。激怒之意。
(27)迨:等到、达到。
(28)报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活动,泛指谢神。
(29)巫咸:上古人名,传说善卜辞医术。
(30)盘桓:徘徊、逗留。
(31)馥郁:香气很浓之意。
(32)易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确乎其不可拔”:出自《周易·乾卦第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意即:初九爻辞说“巨龙潜伏于水底中,暂不施展才用”,说的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节操,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这个世俗不感到苦闷,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称心的事付诸实施,不称心的事决不去做,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这就是潜伏的巨龙!”
游出米岩记
袁景星岩在乐山里石峰,千仞峰半,豁然洞开,形如半月,天宇清曠①,地势平爽,不似地岩之幽暗险湿,真别一洞天也。俗传二三比丘②于此修学,石窝出米供佛赡僧,至今呼为出米岩。厥后僧众米少,凿窝使宽,意获米多,遂至绝粒。语属荒唐,无籍可考,然人间异事,间或有之。雨金雨粟,亦岂尽不可信耶!
甲申胜国之变③,先子避世平西,偕在城避世亲友暨城乡及门诸子来游斯岩,余时年始十二,去今四十八载,先子去世亦二十年矣。石火电光④,浮生若梦,嗟乎!嗟乎!昔时景物犹能记忆,由桐木堡而进,山径曲折,比至荆蓁朴樕⑤,迷蔓山麓⑥,披荆觅径,攀藤附葛,始能达岩。岩佛像一尊,置石案上,僧去灶存,左有二巨石,纵横眠侧,有人带铁槌击之,硬块随槌而下,色如碧玉,光润细腻,随形厚薄大小磨为镇纸⑦,饶有雅韵,所谓碔砆⑧者,是耶非耶。
丁亥随先子出山任昭平学博⑨,嗣此去乡里十有五年,流离颠沛,刀兵水火,脱微生于百死一生之中。辛丑⑩复依先子于平西习举子业,甲辰⑪成进士,投间十载,复值甲寅之乱⑫,亡命归国,宦京华者又九载,丁卯⑬腊尽,休致⑭归里,百忧感心,万事劳形,齿落发皤⑮,时余年已五十三矣⑯。修然上人⑰,余金沙庵旧僧也,谒余于更鼓滩⑱头,曰甲寅变后,僧避世于出米岩,十余年来,随岩中地势修造山门,佛殿、客堂、香积厨、方丈,无不精备。岩下栽树种竹,今已成林,卓有可观,敢迎公至岩为斯岩题额。自丁卯至壬申⑲,凡五请,余以俗事羁⑳,竟未如其愿,而修然已圆寂(21)矣。有约未践,已隔幽明,可胜叹哉!其弟子照亮等为修上人营塔,请余至岩至再至三,余谓失此不去,人寿非金石,万一余亦如修上人者,即吾生足迹终不至斯岩也。克期约伴,得周子龙友至,期寒雨迷山,不敢爽约。与周子坐蓝舆冒雨而进,径荒泥滑,舆夫足缩,余有戒心。群峰雾开,雨洗寒山,苍翠欲滴。移时已到山足,舍舆揽衣而登。树荫茂密,蹬道盘旋,不似昔之荆蓁朴樕也。洞门严固,入洞左转,石级层次。级尽处建山门,入门地平如掌,环以墙,规模弘敞(22),云影天光,照彻心目。几案清净,纤尘不到,则石空堂也。堂后即妙明殿(23),佛像庄严,戒僧三五众,圆顶方袍,庄诵金刚尊经,威仪严肃可敬。不似昔之像置石上,僧去灶存也。左转石岩千仞,下临不测,凭空结构为楼,曰悬空楼。其外周以栏杆,可设四席坐数十人。俯瞰云树苍茫,晦明(24)变化。楼内为诸僧方丈,就岩依石,如蜂房水窝(25)。老杜云:“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26)当为此间写照也!堂右之下为香积厨,厨旁为碓磨房,皆天造地设,不假人力。而修然之运心(27)缔造,亦费极苦心,诚出尘佛地,修行洞天也!惟眠侧二巨石不存,盖凿而去之,使堂地宽平也。
嗟乎!先子昔游之所有,为余今游之所无。余今游之所有,亦先子昔游之所无也!昔从先子游,余走险攀危,捷追猿狖(28)。今偶周子游,则龙钟衰惫,须人扶掖(29)。过庙思敬,过墓思哀,此非哀敬之所而哀敬交集于心者,终天之感不自知其然而然也。周子与余同游而乐,而不与余同悲也噫!
注释:①清曠:清朗开阔。《后汉书·仲长统传》:“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②比丘: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③甲申胜国之变:指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
④石火电光: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即消逝。
⑤荆蓁朴樕:荆: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蓁:同榛,草木茂盛,荆棘丛生的样子;朴樕:丛木、小树。《诗经·召南·野有死鹿》:“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⑥山麓:山脚下。
⑦镇纸:古代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多为长条状,也称镇尺、压尺。
⑧碔砆:似玉之石。司马相如《子虚赋》:“碝石碔玞。”李善注引张辑曰:“碝石、碔玞,皆石之次玉者……碔玞,赤地白采,葱茏白黑不分。”
⑨丁亥随先子出山任昭平学博:指永历元年(1647)丁亥年,广西学政吴德操提名袁父启翼任昭平学博事。《平乐县志》“人物”:“学院吴德操重公品谊端方,堪为人伦师表,辟署昭平学博。”昭平:即今贺州市昭平县。
⑩辛丑:指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为辛丑年,即1661年。
⑪甲辰:指袁景星考取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榜进士。《平乐县志》卷七“进士”:“袁景星,康熙三年甲辰科严我斯榜,历官通政司左通政。”
⑫甲寅之乱:指康熙十三年甲寅年(1674)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的“三藩之乱”事件。
⑬丁卯:指康熙二十五年(1686)丁卯年。
⑭休致:古时官吏年老去职。泛指辞官。宋王禹偁《高闲》:“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
⑮皤:形容头发白了。
⑯时余年已五十三矣:袁景星休致归里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袁本人真实年龄应该是五十四岁。按古人在外当官,有以“官年”报年龄风俗。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官年”:“三十年来士大夫履历,例减年岁,甚或减至十余年,即同人宴会,亦无以真年告人者,可谓薄俗。”
⑰修然上人:平乐金沙庵、出米岩等佛教名胜的主持和尚,俗姓卢,受戒于湖南九嶷山清凉寺,主持修建了平乐多处佛教名胜,是清初平乐佛教界受人尊重的高僧大师。
⑱更鼓滩:《平乐县志》卷一“山川”:“更鼓滩在城西五里荔浦江口。”
⑲壬申: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壬申年。
⑳羁:束缚、拘束,指为琐事所累。
(21)圆寂:佛教中称僧尼之死为圆寂。
(22)弘敞:高大宽敞。
(23)妙明殿:佛教寺庙里供僧众修心诵经的殿堂。
(24)晦明:指从黑夜到天明,一昼夜。
(25)蜂房水窝:也作蜂房水涡。形容房间多。唐杜牧《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6)“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见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天阙:香山与龙门,双峰相对,远望如宫门之一对天然阙楼。象纬:如星象经纬其间。逼:逼真。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感觉衣裳不够暖。
(27)运心:用心、动心。唐李諲《妒神颂并序》:“兄则运心以求合,我则处室以全真。”
(28)猿狖:泛指猿猴。
(29)扶掖:搀扶、扶助。
昭平①县志序
袁景星昭平去郡百里,距梧三百里,为两郡中区,水陆交冲。官此土者,治民固难,供应亦不易。矧经②吴逆变乱③之后,户口逃亡,城市荆莽④,积逋⑤历年不清,哀鸿⑥至今未定,为民父母盖诚难矣。
康熙二十九年夏⑦,邑父母⑧杨侯⑨莅治,秉爱民忠国之心,运老成练达⑩之才,礼绅士,清积逋,别弊釐奸⑪,慈以爱民,严以御役⑫。不期年,政成人和,百废俱举。去冬余偶有东粤之行,舟过昭平,鸡犬桑麻⑬,四境熙穰⑭,刑清讼简⑮,囹圄空虚⑯。予始而喜既而讶曰:是何治化之速如此也!侯觞余于署,萧然官舍,图书而外,案无留牍⑰,鸡黍匏尊⑱,不异寒士。予于是知俭约之为治,寡欲之足以养民也。前席既罢,徙倚⑲间庭,因询昭平邑志,侯曰未见。予曰:侯知一邑,而不见邑乘,春秋大义不能不责备贤者也。侯曰:唯唯。今年季夏,予自梧还经昭平,而侯往会城⑳,辞改调不相值。昭平士民,惶惶然(21)如稚子失慈父母,予亦不胜为梓里叹去此贤父母也。虽两台举用之公,昭平百姓奈何独逢借冠(22)之事,而遽失怙恃(23)为不幸也。
初秋望前,侯遣役遗余书曰:去腊承教修志,留心访求,得胜国驻防北陀(24)李司马(25)友梅稿本,喜慰如获球璧。方欲延请士绅,访求典故,开馆纂修,忽成改调之役,不获遂志。仅就近日见闻,续之旧本,编辑成书。苦于得一漏十,命书相质,或有另见闻,祈为增补,更乞一言以弁(26)册首。予盥诵(27)悚然(28)曰:杨侯何留心民事之初,而遽成此不朽之业也!因详细校阅,分门别类,较若列眉(29),益叹侯之独运心思为不可及也。予虽不文,敢吝一言,而不为侯揄扬(30)大业乎!
夫事难于创始,而逸于继成。侯以去昭之速,捷成此书,将来之司此土者,见侯今日之志,必有景仰(31)而兴者矣。继往开来,顾不伟与。
注释:①昭平:县名,即今广西贺州市昭平县。
②矧经:况且历经、经过。矧:况且。唐柳宗元《敌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③吴逆变乱:指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的“三藩之乱”。
④荆莽:荆棘草丛。宋郭彖《睽车志》:“三人食之而出,又行岩谷荆莽中二十余里。”
⑤积逋:积欠的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
⑥哀鸿:悲鸣的鸿雁。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鸿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⑦康熙二十九年夏:指1690年夏。
⑧父母:代指地方官,县令、知县。
⑨杨侯:名燮,字侯。奉天镶白旗人,监生,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广西昭平县知县。有政绩、口碑良。
⑩练达:熟练、通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⑪别弊釐奸:也作剔弊厘奸。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
⑫御役:役使、使用。指官派民工。
⑬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田里种着菜,篱笆里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先景。”
⑭四境熙穰:辖境之内四处兴盛祥和之意。熙:光明、兴盛、吉祥;穰:庄稼长势喜人。
⑮刑清讼简:亦作词讼清简。指狱讼稀少,政事清闲。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词清讼简,陶情诗与酒。帘垂清昼,唐民得自由。”
⑯囹圄空虚:囹圄:监狱、牢房。牢房里没有在押的犯人。形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犯罪的人很少。《管子·五铺》:“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么曲止,仓廪食而囹圄空。”
⑰案无留牍: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清宋筠《商丘宋氏家乘》:“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
⑱鸡黍匏尊:鸡黍:饷客的饭菜,借指深厚情谊。《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匏尊:匏制的酒樽,泛指饮具。
⑲徙倚:徘徊,流连不去。《楚辞·哀时命》:“独徙倚以仿徉。”
⑳会城:粤之新会县,即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
(21)惶惶然:心慌意乱,神不守舍状。
(22)借冠:冠:冠盖、帽子。此处借指官吏,云他处借调了本地能官。
(23)遽失怙恃:突然失去依靠。怙恃:父母。此处指地方父母官。
(24)北陀:今昭平县北陀镇。
(25)司马:古代官名,专掌兵事,位在别驾、长史之下。
(26)弁:古代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
(27)盥诵:洗手诵读。表示对文章作者的尊重。
(28)悚然:害怕之意。
(29)较若列眉:指非常明白清楚。列眉:明白。
(30)揄扬:称誉、宣扬、赞扬之意。
(31)景仰:敬佩尊重、仰慕。《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石村集序
袁景星楚南郭君幼隗①,与予称通家②交已二十年。幼隗长于予,予以兄事之,幼隗视予若弟。予每过湘江,必停舟楫③,与幼隗尊酒谈笑,抗论古今,累日夕不厌,深相得也。中间边徼④多事,西南被兵,予流离颠踬⑤,跋涉险阻⑥,走万里乃得见我天子。此时幼隗不知予,予亦不知幼隗。明年,予自京师寓书⑦叙说乱世事,讵意⑧幼隗再三不报,予心中疑之。今年春,幼隗之孙陈子北溟以计偕⑨至都门,接晤间始知我幼隗之已捐馆舍⑩也。呜呼!
夫交游之间,难得易失,如幼隗之意气感激,以他山陈善纳诲⑪之义相教勖⑫,虽更历岁时,始终不变,可谓特立之士,此予所以于其殁而叹息流涕,不能自己也。
幼隗平生负经济大略⑬,郁郁不得志,一发之于文章,以宣其堙滞抑塞⑭之气,故每论山川形势、用兵机宜以及民间利弊、政事得失,如列眉指掌⑮,下笔不能自休。其诗雄深雅健⑯,师法少陵,而每驱悬孤绝⑰,自辟涂径⑱,以成一家之言。湘南山水奥区,其磅礴郁积之灵必生异人,如幼隗之才,何遽不如蒋公琰⑲、欧阳性本之流?而惜其不克表见于世,今所存者独其诗文在耳。
欧阳子曰:“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予尝推其言,而又思上苟布艺⑳以老,怀奇负异,惜其泯灭于世,则往往托之文辞。如高山大陵,风雨骤至;如崩崖裂石,洪涛汹涌;如孤弦激楚(21),音响断绝;如俯虬龙,攀蒙茸(22),猿啼虎啸,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凡此皆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作也。如吾幼隗,岂非人欤?
今其孙方举贤书,予即之,温温可爱慕,威仪动止,皎然如玉树临风,诗文能世其家法。天将以啬(23)于幼隗者,而丰其报于后人,真可喜也。兹北溟梓(24)其祖之《石村集》,出以问世,以予为乃祖之老友,属笔为序,因详其始末,附以聚散死生之故,列之篇首,盖辍笔而三叹焉。
时康熙乙丑孟秋(25),年家眷弟粤西袁景星顿首拜撰。
注释:①郭君幼隗:郭幼隗(1609—1676),名金台,字幼隗,又字子原。本姓陈,从舅父姓改姓郭。湖南湘潭人,明末清初学者,曾入岳麓书院讲学,有《石村诗文集》、《五经骈语》、《博物汇编》等数百卷文集传世。本文为袁景星应郭幼隗孙陈北溟之邀为郭的诗文集《石村诗文集》所作的序言。
②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③舟楫:船和浆。此处指船只。《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边徼:犹边境。《梁书·萧藻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
⑤流离颠踬: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
⑥跋涉险阻: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险阻: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指路途遥远艰险。
⑦寓书: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⑧讵意:同讵料、岂料、怎料之意。
⑨计偕:计:计吏。偕:偕同。汉时被征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师。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被称为“计偕”。
⑩已捐馆舍:已经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馆”、“捐舍”。
⑪陈善纳诲:劝人为善听从教导之意。宋朱熹《诗集传》:“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⑫教勖:教育勉励之意。
⑬经济大略: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
⑭堙滞抑塞:皆塞堵也。
⑮列眉指掌:比喻事物真切明了。《战国策·燕策二》:“吾信汝也,犹列眉也。”鲍彪注:“列眉,言无可疑。”
⑯雄深雅健: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新唐书·柳宗元传》:“韩愈评其文曰:雄浑雅健,似司马长子,崔、蔡不足多也。”
⑰驱悬孤绝:古时举人考试中用典比较幽隐之意。此处指诗歌文章晦涩难懂之意。
⑱自辟涂径:同自辟蹊径。
⑲蒋公琰: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蒋琬,字公琰,湖南湘乡人,少有文才。
⑳布艺:犹布衣,代指百姓。
(21)孤弦激楚:形容琴声音乐激昂凄切。《楚辞·宋玉·招魂》:“宫廷震惊,发激楚些。”
(22)蒙茸:蓬松、杂乱的样子。
(23)啬:《道德经》:“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啬乃治理国家、服务百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做人修道的准则。
(24)梓:付梓,印刷出版。
(25)康熙乙丑孟秋:康熙乙丑即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农历七月
平乐八景说
袁景星凡郡与州县之志,必取其山川之秀丽表而著之,曰景。景必有八,不知创自何世,始于何人?大都牵强纽合①,览其名则十洲三岛也,考其实则坵峌沟渠②矣,如吾郡之八景不能无说焉。
昭山③为景之首是矣,而著之者曰点翠则欠韵。次曰乐水④拖蓝,乐水者北关之恭城江也,江深则黑浅,深半则蓝泥沙则黄。凡江皆然,岂独乐水方蓝乎?次曰龙池⑤春暖,龙池在天妃宫庙左,形如石田,阔不过尺许深,亦如之侧近民居莱园,已为粪坏,鉴赏何其刺谬若是耶!或曰昔曾于此处起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志之为古迹则可,为景则不可。即使有水而清,亦何足观?次曰凤岫⑥晴寒。凤岫者,郡城后山,予童子时目睹群松密植,盖取松阴生寒。今松十不存一,晴而登山,方且苦热之不暇,何有于寒?况寒暖者天时,非景也。次曰盘涧清风。志载大通桥⑦下之溪为盘涧。余身履其境,两岸土山合逼,小溪浑浊,溪边侧不容足,草棘蔓缘⑧,清风何来?次曰仙岩灵雨。仙岩者,诞山⑨也。在乐山里石面山,去郡城将百里,山高万仞,宋时谭氏二女于此仙去,自山麓至顶,约数十里,岁旱祈雨,有能造其巅者则雨随人归。岁旱祈祷事岂得已?人迹罕到,何足为景!次曰荔江渔唱。漓江、乐水之渔,独不唱乎?且荔江口去城五六里,即唱亦不闻也!次曰桂岭樵归。桂岭⑩者,郡后主山也。盖昔时斯山未童⑪,城中樵者,暮从岭归,而得名也。然城中望之不见,必登高斯睹,今无复樵采矣。
夫水萦山结而后建城郭,既曰萦结⑫,则造化巧合,必有天然之景,足以供诗人韵士⑬揽胜探奇者,得一二隹⑭胜已足千古,何必待八?故昔有而今无者,非景;今有而后无者,非景;以台榭⑮兴废,非景;以树木存亡,非景;山水不灵秀者,非景;风雨不变幻者,非景;水不清冽⑯曲折者,非景;石不玲珑⑰怪异者,非景。景者,天地自然造化之巧,使游者怡心豁目⑱留连而不能去。
余非好异昔贤,惟是吾郡山川灵秀之境不一而足,卓有可观虑。夫狥名失实⑲,岂惟人笑,山水不知,山水更咲⑳人也!存此说,以俟风雅君子。
注释:①牵强纽合:犹牵强附会也。
②坵峌沟渠:小山土岭及沟溪小渠之意。
③昭山:即今县城茶江口处之印山。《方舆胜览》:“平乐城西漓乐二水合流之处有巨石百尺,屹立水中如神龙戏珠状。”为八景之一曰“昭山点翠”。
④乐水:《平乐县志》“山川”:“乐水源出富川上乡,合桃川水流经恭城入邑境之乐山里合诞山江、沙江、洛川诸水至城下入于漓。八景之二曰‘乐水拖蓝’。”
⑤龙池:旧县学前荷花池,在今平乐县城中山公园内。
⑥凤岫:《平乐县志》卷一“山川”:“凤凰山在城东北隅。”《方舆胜览》:“凤凰山城跨其上,上有梅公亭遗址,宋景祐中龙图梅公挚守郡时建,八景之四曰‘凤岫晴寒’。”
⑦大通桥:《平乐县志》卷四,知县全文炳《重修大通桥记》:“平乐府治东二里许有桥名大通,跨津而梁,往来孔道也。”
⑧草棘蔓缘:荆棘藤蔓遍地之意。
⑨诞山:《平乐县志》卷一“山川”:“诞山一名圣山,在城东南八十里,巍峨插天,亦有三峰……”
⑩桂岭:《平乐县志》卷一“山川”:“桂岭在城东五里,桂岭樵归为八景之一。”
⑪童:此处同“秃”。
⑫萦结:回旋缠绕。晋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往往萦结。”
⑬诗人韵士:也作雅人韵士。指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⑭隹:短尾鸟、斑鸠。此处形容难得稀有。
⑮台榭:泛指楼台。
⑯清冽:水澄清而寒冷。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⑱怡心豁目:怡心:和悦心情;豁目:开阔视野。
⑲狥名失实:求名太过就失去实际意义了。狥名:舍身求名。《鹖冠子·世兵》:“列士狥名,贪夫狥财。”
⑳咲:同“笑”。
重建东山寺记
袁景星余郡郭胜,时庵、观、寺、院,不一而足,其郡城福地者,有四寺焉,在南岸者曰南山寺②,今无闻。西山寺③则踞④西岸之北,厥后更名西竹庵,于天绘亭⑤相辉映,岁久荒蓁⑥,基址犹在,若上关北岸之北山寺⑦。
余归省墓⑧犹及见其废像颓然⑨,乃地僻僧稀,兴复无自,余亦恻然⑩,疾趋而过耳。惟东山寺虽废,赖住持净然营复,瓦刹⑪三间,为后人兴起地。今净然住余村长寿庵⑫,其后芬远,继志述事,欲扩而新之以复旧,谋之于余者且三年矣。余惟吾郡自兵燹⑬以迄今日,连年珍泪,长官之禄未难捐,民间之气象益蹙⑭,修刹事佛有待也。芬远不谓,然余因语之曰:忆余为儿时,俗呼东山寺为藤佛寺,相传有藤佛⑮三尊夜半飞来,数十年后复飞去,此余闻之于先大夫者也。寺之山门即天王殿,奉四大金刚,西廊直上为大雄殿,左廊旁过为药师庵⑯,右廊过门为地藏庵,庵之前为十王殿,鬼判槎牙,高各尺许。先大人尝读书于地藏庵,余时始五龄,日嬉戏殿前,将十王鬼判移东置西,拉杂向背,损伤扑地,不可胜纪。先大人见而呵责之,禁予不得复入其中,今以思其规模状貌,殆非仅瓦刹三间慨可知矣!
今师将仍旧,贯乎将维新是图乎。芬远曰:惟酌乎新旧之间耳。予谓或者有志事竟成,不同于隔岸诸山寺泯减⑰也。于是授之疏册,广募大德能仁,功始于康熙癸酉⑱,迄甲戌⑲告竣。前瞰汇潭,后临本山,拾级而升,为台阶,为山门。三楹直上,为关帝殿、韦驮⑳殿,由复道廻廊(21)北数十武为三宝殿(22),俱五间。三楹窗屏各高敝,各为阶墀(23)凡若干尺。旁两廊左为斋堂厨库,右为僧舍客堂,外为官厨,为蔬圃,周遭为土垣缭绕(24),由山门至后山之巅,深广可百十尺,树无杂植,花有余妍(25)。其间竹树冬青,四时深蔚(26),亦郡城一巨观也。计费若干,视胜时规模实相仿佛。
芬远,真不愧净然后哉!因次其继述扩新之由,俾(27)与诸法功德立勒诸石,以垂不朽。
注释:①东山寺:《平乐县志》卷二“坛庙”:“东山寺在下关右,知县陈光龙每望日,命铎户讲约处。”
②南山寺:《平乐县志》卷二“坛庙”:“南山寺在城外南岸。”
③西山寺:《平乐县志》卷二“坛庙”:“西山寺有二,一在城外西岸之北,后改名西山庵,与天绘亭相辉映。”
④踞:占据。
⑤天绘亭:《平乐县志》“古迹”:“天绘亭在西山福圣寺前。宋太守李丕以犯金年后,欲更之。有范姓者欲易名清晖,忽从土中得片石载邱濬所作记云,予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为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月日当有俗子改名清晖者可为一笑。今废。”
⑥荒蓁:草木茂盛,荆棘丛生貌。《诗·周南》:“其叶蓁蓁。”
⑦北山寺:《平乐县志》卷二“坛庙”:“北山寺在上关北岸,久圮。有天镇阁,宋邹浩尝游于此,明陈公相有诗,在城北十五里。”
⑧归省墓:从外地回来祭扫祖墓。《南齐书·沉文季传》:“休祐被杀,虽用薨礼,僚佐多不敢至。文季独往省墓展哀。”
⑨颓然:坍塌貌。
⑩恻然:哀怜悲伤貌。
⑪瓦刹:佛教龙婆嘟瓦刹,指佛寺。
⑫长寿庵:《平乐县志》卷二“坛庙”:“长寿庵在(桥亭)玄坛村。”
⑬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⑭益蹙:越来越紧小,谓手头不宽裕。
⑮藤佛:佛教中注重心修的佛。
⑯药师庵:供奉药师佛的庵。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近或消灾延寿药师佛,是佛教祈求消灾延寿的本尊佛。
⑰泯减:丧失、消除。
⑱康熙癸酉:即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年(1693)
⑲甲戌:指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1694)
⑳韦驮:即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
(21)廻廊:佛教寺庙中有顶棚,在寺庙门厅或大堂内,设置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回型走廊。唐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 浴凫飞鹭晚悠悠。”
(22)三宝殿:也叫三宝地。指佛教的三个活动场所,常以喻有所求的佛殿。
(23)阶墀:台阶、阶面。
(24)土垣缭绕:土墙围绕之意。
(25)余妍:体态无限娇美;残花。
(26)深蔚:幽深茂盛状。
(27)俾:使、把。《诗·小雅·天宝》:“俾尔单厚”。
募重修嘉应庙①引②
袁景星御史③周惠烈王者,昭郡之乡先生也。王生五季④之末,值刘鋹⑤据五岭,王耻为臣,庶弃家北走,献策成进士。初授白马主薄⑥,县吏犯法,王捕斩之。宋祖奇其才,扬历中外所在,奇功善政为一时最,擢⑦殿中侍御史,出为章信军节度副使。真宗闻其清节,欲大用之,诏下而王卒,贫不能还櫬⑧,赐钱归葬,此王之忠义廉节,智名勇功载之史传,所谓天地正气,与河岳日星并昭⑨垂而不朽者也!
予小子星诞生也晚,逢胜国之变长于流离患难中,鲜读书寡闻,见王归神后,历宋元明,其护国福民灵应事迹虽得之传闻,然不见之书册,不敢尽信。即王之庙食城北亦不详肇祀⑩何年?然读元人广西两江宣慰使元光祖章伯颜⑪碑记,王本书生,奋身田野,丰功盛烈,所在而是。夫人莫氏亦以节义著美,有益纲常。昭潭⑫,王之故国,御灾捍患,民赖以安,或有祈祷,应如桴鼓⑬,屡赝⑭封号。循至王爵其庙,赐额嘉应云。由是观之,则王之庙食始有宋,盛于元明,从可知也。
予童年闻故老云:明神宗时,平郡兵叛,夜入城,守者纳之,厥明叛者皆闭目反手若背绑状。官诘⑮之,叛者称为周王神兵所绑。当事廉得⑯首叛者数十人,诛之余党悉平。事闻朝廷遣官致祭,乃立庙城内老米仓,架天桥于北门接王像入城供奉,事详城内碑记云。
嗟乎!王生时擒叛,监军傅延翰⑰,制捍帅符彦卿⑱,斩置口寨军校,征交趾⑲军,忠谋赫赫为国,长城殁而神在天。诛叛讨逆,威灵显应不异存日。惜乎予幼不解事,竟未一至庙读其碑,今碑庙俱亡,无所考据,诚可慨⑳也!
时世沧桑,二庙俱圮(21),国家定鼎四十余年,平郡庵观寺庙次第修复,虽不能如旧日规模,即土垣茅覆(22)血食犹存(23),独王与夫人忠义节烈之庙,有益于名教纲常,所谓国之四维(24)者,讫无一人起而复其祀。嗟乎!亦足览忠义节烈之汨(25)没乎人心。四维之所以不张,识者不能无履,霜坚冰之惧也。
王城北庙,钟向欹(26)于荒榛瓦砾(27)中,不知何时飞去?去年年冬,渔人从江中识之邨民(28),扛置象棋滩(29)岸,刮苔辨字,则平乐城北周王庙钟也。予邻黄裔鸾目击其事,归而告怪于予。予曰:王无翼而飞,珠无胫(30)而走。金锡铜铁之器,岁久为祟(31),无足怪者。维是王灵陟降(32),日鉴在兹,乃听其钟自去,岂弃其桑梓(33),一任寿夭灾患而莫之顾耶?其不祥孰甚,因告之城中文副戎(34)谕汛兵看守,兵谋复王庙以存忠义节烈之祀。
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必有乐于勷(35)。”斯举者,予闻之祀典曰:法施于民则祀之,王之忠义,为百世法。以死殉国,则祀之。王终于章信,军于劳定,国则祀之。王之擒傅延翰,制符彦卿是也。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王之福斯民,绑叛兵是也。五祀之典,王俱备之,允宜祀事,孔明杀我士女者,予因增慨叹,不觉其言之长也。俟庙成,请以是募引为碑,示之于众,曰:然!
注释:①嘉应庙:《平乐县志》卷二“坛庙”:“嘉应庙祀宋益州转运使周渭。一在望仙塘南山下,一在庆丰仓前,今废。”
②引:依据、理由。此处为引言、引导。
③御史:古代兼掌监察的官职。
④五季:指五代十国时。
⑤刘鋹:原名刘继兴(942——980),南汉中宗刘晟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
⑥主薄:古代典领文书的官职。
⑦擢:提拔、提升、升职。
⑧还櫬:运回灵柩。櫬:梧桐木的别称。古代多以桐木做棺,故为棺材的别称。此处为归葬之意。
⑨昭:光明之意。
⑩肇祀:开始祭祀。
⑪章伯颜:元代将军,南宋降将章文秀之子,历任镇国上将军,广西左右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以讨瑶、獠有功,升湖广行省左丞。
⑫昭潭:《平乐县志》卷二“山川”:“昭潭,县东一里又名昭冈潭,下为十六滩,最险峻。”《元和郡县图志》:“平乐水之西岸有昭潭,周廻一里,其深不测。”
⑬桴鼓:鼓槌与鼓。比喻响应迅速。
⑭屡赝:经常依托、利用。赝:假托、伪造。
⑮诘:询问、追问。
⑯廉得:访查得到。
⑰傅延翰:北宋人,开宝六年以殿直出为棣州监军,“谋作乱,走契丹,为部下所告,(周)渭擒之以闻。”
⑱符彦卿:(898—975),字冠侯,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宋初名将,因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且与契丹交战有功被封为魏国公,拜守太保衔。三个女儿先后为帝后,被誉为宋初最强名将(悍帅)。
⑲交趾:汉代交趾郡,唐、宋时交州,即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
⑳慨:慨叹、叹息。
(21)圮:塌坏、坍塌之意。
(22)土垣茅覆:亦作土垣茅盖,用土墙作围墙,以茅草盖屋背。代指勤俭节约的美德。
(23)血食犹存:用于祭祀的食物还在。血食:指祭祀用得食品。
(24)四维: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品质。《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5)汨:水流也。此处为鼓动之貌。
(26)欹:倾斜,歪向一边。
(27)荒榛瓦砾:形容荒芜破败状。
(28)邨民:乡村居民、村民。
(29)象棋滩:《平乐县志》卷二“山川”:“象棋滩在猪牙滩下,东岸有石矶五,水势湍急。”
(30)胫:小腿。
(31)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
(32)陟降:从高处下来,下降、降临。
(33)桑梓:古人认为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下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常以桑梓借指故乡。《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34)副戎:古代陪戎副尉,武散官职,从九品。
(35)勷:成就、完成。
重建玄坛①庙碑记
袁景星赵公庙②食于斯,不知创自何世?然村因公宝号而得名,是庙建于未立村之先也。明矣住是方者,岁时伏腊③,雨阳寒焕④,一有愆期⑤必敬必祷则必应。嗟乎!公为三天上将,大千世界,罔不周视⑥。公之神固无处而不现身也。独此一撮土而名曰玄坛!而公亦若日鉴在兹,卫我生灵者,由此方诚敬笃至⑦,故公之庇之亦显赫⑧笃至也。福善祸淫⑨,公实司之。
皇天无私,惟德是眷⑩。愿我士女,修德积善。无为邪匿⑪,心即不敬公而公福之。苟立心不臧徒⑫崇祀事,公必祸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可不勉哉。乙卯⑬季春,众以庙制狭隘扩而新之,值予避世躬耕⑭此村,丐予言为记,书此以勒诸名。
康熙甲辰进士⑮密山耕民袁景星薰沐题
永历戊子⑯选贡松云散人王迪英拜书
注释:①玄坛:即今桥亭乡玄坛村。
②赵公庙:民间祭祀财神爷赵公明的神庙。《平乐县志》卷二“坛庙”:“赵公庙有三,一在元坛村;一在砧板寨;一在古墩村。”
③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泛指节日。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洋炮羔,斗酒自劳。”
④雨阳寒焕:天晴下雨和寒冷明亮的天气,指晴雨冷暖的季节。
⑤愆期:失约、误期。《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⑥罔不周视:不闻不问,置若罔闻之意。
⑦诚敬笃至:笃厚敬肃到了极致之意。《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⑧显赫:盛大、显著。
⑨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⑩惟德是眷:指上天公正无私,总是眷顾品德高尚者。
⑪无为邪匿:不存邪念。
⑫不臧:不善、不良,犹不吉。
⑬乙卯:指清康熙乙卯年即康熙十四年(1675)。
⑭躬耕:亲自耕种。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⑮甲辰进士:见《游出米岩记》中关于袁景星进士的解释。
⑯永历戊子:指南明永历二年戊子年即1648年。
募修朱将军墓引
袁景星将军朱姓,讳旻如,号宗臣,粤之临桂人也。壮岁登武科目,臂力过人,仪态魁伟①,猿臂②善射,尤精流星拳棍之技。时丁③明季,流贼劫掠湖南,逼近全灌,将军时官守备,奉征蛮令守御粤境,颇著战功。又援剿各贼,累官至总兵,封镇西将军,守平乐。
顺治庚寅④冬,定南王⑤左翼镇马蛟麟⑥破龙虎关,乘胜入境,将军提一旅之众接战失利,还城率众拒守,将军以平城半临漓水易守,半在凤山⑦易攻,城中兵不满千,乃分部曲⑧守其易而自守其难。贼兵置云梯鼓噪登城,将军却击之。自辰至午,贼兵稍退,将军坐凤凰楼少息,忽见城南有戴红缨者,将军知城不可守,乃单骑还署,尽杀妻妾子女,出坐厅事,集将士无一至者,左手握将军印,右手拔刀自刎,其头未断者不盈寸,左翼镇怒将军拒战,屠平城兵民死无瞧类⑨,三日始封刀,招徕⑩百姓曳城内尸出弃于江。时部曲萧伯雄冒死收将军骸,藁葬⑪于城北已毁周王庙内,迩来⑫盖四十五年矣。
今镇署乃乡先生王萦山旧居,即将军尽节处也。协镇文将军敬将军之烈,久欲修将军墓,因致语将军弟朱孝廉星如速之来平会葬,意良善也。郭都阃⑬怀宁,陆游戎⑭子勋亦屡为余言迁延⑮,数岁而朱孝廉不果来,甲戌⑯春正五日,友人严明千谓余曰:“萧伯雄去岁已老死,而朱将军墓尚未修,人寿非金石,恐我辈去后而忠臣之骨竟与土壤同朽也。”明千,胜国忠臣严中堂秋冶⑰先生令嗣,先生与将军同时将相,先后同死国事,请之故至,情所不容已非寻常,功果邀福之举也。
夫自古无不亡之国,天下无不亡之人。国亡而有忠臣,亡有余荣,人死而为忠义,死有余烈。杀者全其名而非嫌死者完其节,而无怨食禄死难。士人尽事君之礼,主辱臣死,国家获养士之报,此墓一修,表纲常之仪型,申天地之正气,其有关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墓成斯文,即将军之墓志也,即将军之列传也。情至文生,余亦何辞?
注释:①仪态魁伟:身材高大相貌不凡之意。
②猿臂:臂长如猿,形容勇武。《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唐罗邺《老将》:“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
③时丁:适好、正好。
④顺治庚寅:指清顺治七年即1650年。
⑤定南王:指明末清初将领孔有德,降清后于顺治六年(1649)改封为定南王,出征广西。
⑥马蛟麟:明清之际穆斯林将领,定南王孔有德征广西时的得力辅将,平定广西后被清朝廷授为“粤西镇台”。
⑦凤山:指平乐城后凤凰山。
⑧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侯一人。此处借指部队、部下。
⑨死无瞧类:死无葬身之地,形容死得惨。
⑩招徕:招揽、招募。
⑪藁葬:草草埋葬,简单匆匆掩埋。
⑫迩来:从那以来到现在。
⑬都阃:统兵在外的将领。
⑭游戎:游击将军。
⑮迁延:延后耽搁,延期。
⑯甲戌:指清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
⑰严中堂秋冶:指南明首辅严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阴人,辛卯南明王逃南宁,起恒随之,后为孙可望于邕江船上击落水中遇害。
王煐传①
袁景星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②人。康熙十七年③举博学鸿儒④,官历光禄寺丞⑤、水部郎中⑥,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⑥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⑧,而独孜孜拳拳⑨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⑩交欢,引与酬唱。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⑪,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⑫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⑬,闻见寡眇⑭。下车伊始,即谒庙廷⑮,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⑯,揽风问俗⑰,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⑱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⑲,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注释:①《王煐传》:此文节选于《惠州府志》。
②宝坻:即今天津宝坻区。
③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
④举博学鸿儒:被推荐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中举。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宏)词,亦简作词科或鸿博。清朝制科举取士方式之一,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的制科取士。
⑤光禄寺丞:官名。顺治初置, 汉缺一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裁。
⑥水部郎中:古代朝廷设水部衙门,属工部内设机构,水部设正五品郎中作为主事官员。
⑦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
⑧摇:动心、动摇。
⑨孜孜拳拳:本意为奉持之貌、紧握不舍,引伸为赤诚、诚挚。形容诚恳、深厚、勤勉、忠谨。
⑩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⑪湖山无恙:指湖光山色自然景观十分美好之意。
⑫干戈:此处指战乱。
⑬索居离群:意思就是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
⑭闻见寡眇:孤陋寡闻、见闻很少之意。
⑮庙廷:宗庙或庙宇的前殿。此处指文庙、孔庙。
⑯政简刑清: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
⑰揽风问俗:考察访问民间风俗。
⑱膏伙:旧指学校、书院发给学生的津贴费用。
⑲政暇:政务空闲的时候。
译文:王煐,字紫诠,号子千,是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考中博学鸿儒科,历任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官职,任期里受到委派编纂修订典章会要。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任惠州太守。在惠州任太守七年,不因为美酒声色而沉溺,不因为肥差厚禄而动心,而是独自勤勤恳恳地专注诗作,所到之处必定寻访山川名胜,凡是见到文人雅士,不管他们才能高低,(王煐)都会放下身段愉快地跟他们交往,召引会同(他们)用诗文相互赠答吟诵。
王煐来到惠州,见(这里)湖山自然景观不错,但是名胜古迹却很少留存,大概是由于战乱结束不久。读书的士人,大多流散居住在山间乡野里,(他们)离开众人独自生活,见闻很少。王煐初到惠州上任,即刻到孔庙堂前瞻仰,改换匾额,题为“先师庙”。政治从简法律清明,访问民间风俗,草木山水都用作诗文题材。王煐又推崇兴办文化教育,尊崇儒师学业。他兴建二十四间厅堂房舍,作为讲学读书的场所。那里的亭台水榭楼阁水潭,有的沿袭照用有的新建而成,以此作为游览休息的地方。把这个地方命名叫丰湖书院。
当初建立书院时候,(王煐主持)筹集经费,购买了金龙镇等处的田地,买下了叶氏家族的孤岛和废园子,连同前任太守置办的义学园地,每年可收租五百多石粮食。买下了水口集市的店房铺面,每年可收四十多两租金。对于贫困而愿意读书的孩子,给他们发补助费。每年有结余的钱粮,逐年用作修整书院修饰湖山的费用。(王煐)聘请名家学者来到书院讲授学业。(他)政务空闲之时,就在那里督导学生学习功课,趁便登山临水啸歌吟诗。
王煐写作《丰湖书院记》道:“土地和人民是国家的宝物,我们应该按照它们的高低来治理,按照他们的知识能力来教化,这就是执政者首先要做的事。不过,从古到今的当政者懂得培养教育人才的,还是不乏其人,至于说改造修饰山川,那么,有的人就认为这是没有益处的浪费,(他们)哪里懂得治理美化山水,是这样的有助于人文建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