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杨尚禄老师的文章《怀念师范那份情》。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1)

原题:怀念师范那份情

作者:杨尚禄

今年,正好是礼县师范毕业四十周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少年少女,都已乌发如银,红颜似槁,含饴弄孙,正应曹操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九八0年金秋十月,老宅院傍的大榆树上,喜鹊从早到晚叫个不停,那年,我荣幸地脱了谷壳,跳出农门,在粮管所粜粮“农转非”,俗称吃上了皇粮,成了每月领二十七元(菜票)中师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2)

入学那年十一月,秋高气爽,晚饭后,人们聚集在师范教学楼一台大彩电前,观看“公审林江反党集团”,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电视,心花怒放。当时,千人均有一台电视,视为稀罕之物。同宿舍八个乡下佬,不谋而合,因眼馋贪看,耽搁了上晚自习,都写下了人生第一份检讨。

晚自习熄灯后就进入童话天地,来自五县的轶闻趣事,耐人寻味,夜深人静,112寝室还嘻笑言开,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次,被查房老师逮住,周一早朝,通报全校。尔后,因卫生团结竞评为先进文明号宿舍,三次“光荣的集体挂号”,结痂留痕,雁过留声,成为人生回忆的标本。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3)

八二年四月中旬,正是春色醉人的季节,我班来到处女地,两当县城关小学实习,四人接管四•二班,成为孩子王,我与马正荣教语文,吴学文和李富喜教数学,热蒸现卖,得心应手,配合默契。时值青春荡漾,课外给学生编导《洗衣歌》舞蹈,正如火如荼之际,因中师毕业全省统考,未尝“六一”成果,就衔恨返校,惹得花朵们依依不舍,含泪告别。

在实习期间,出外欣赏电影《白莲花》外景的拍摄现场,感受夜走灵官峡,饱览宝成铁路穿越的凤县(双十铺)火车站,领略“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风采。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4)

可曾记得,那展眼二年流金岁月的离别赠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横溢。醉了太阳,来了月亮,宿舍彻夜狂欢,一想到明日,天空任鸟飞,何日君再来?“羌笛何须怨杨柳,西出阳关无故人”,顿生昭君出塞之感,不由悲从中来,没有霸桥折柳,车站挥泪告别,但却泣不成声。

真应了:要问世间情为何物?男儿有泪不轻弹。

时光似水, 岁月如歌。可幸的是二00七年,二十五年再回首,寝室四人在张家川相会,全省项目学校观摩会在那里召开,这里是‘花儿’的故乡,所到学校都沉浸在“花儿与少年”的歌舞声中。草长莺飞的时节,我和同仁,见到了时任张家川上磨中学校长的马正荣,清水一中教师刘钦福和车林儿,及其他同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阔别二十五年,小小师范生,水低成海,竟然风生水起,撑起教育一片蓝天。听说车林儿还到首都北京的殿堂作学术交流报告,张家川三班的同学,成为陕师大分院院长,可欣可贺,举杯共诉衷肠,人生大快事,它乡遇故知!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5)

八0级三百多学生,分为六个班,课程大部分上的是高中内容,轻松易学,新的知识点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基》,师范重点音体美教学,突岀德智体全面发展。

师范所学,最难肠的其一,是学说普通话,大都穷乡僻壤口音重,比田间耕作吃力,老是说不准,出尽了洋相;其二是体育课,单双杠引体向上勉强凑合,跨鞍马难度大,使人尴尬。有次,一位帅哥在垫子上做前滚翻,不慎小圆镜掉出,众人开怀大笑,本人脸涨猪肝。

忘不了音乐楼的琴声,仿佛是天籁之音,悠扬迷人,等不急每周的音乐课,学习五线谱,弹奏脚踏琴。锤炼师范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根本,有的同学练书法持之以恒,一路走来。为了篮球赛取得好成绩,清水县的刘根生同学(劳动委员),在其他同学还在酣睡之时,早已在操场上闻鸡起舞,关键时刻远投,一剑封喉,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天水的张敏那当年篮球场上骄键的身影,都成为女生眼球中的‘乔丹’在飘逸。文艺会演,我班演出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和《到吴起镇》,深情地表演,走进那时代,独秀一枝,博得好评。长征之精神,激励我一生。

我怀念团结奋斗的那个战斗集体,都是那么忍辱负重,珍惜荣誉。师范活动频繁,不论是运动会•越野赛,还是文艺演出•诗歌比赛,都能万众一心,独占鳌头取得好成绩。看,班主任苏自清老师,多自豪!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6)

礼县,古称西犬丘,秦人发祥地。翻开历史长卷,东夷人迤逦西行,翻越关山,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就灭六国一统霸业;千年后诸葛丞相,前后出师表,祁山六出,欲还于旧都,老臣心擎泣鬼神,铸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吾三谒祁山堡,顶礼膜拜,痴心不改。汉水茫茫,故人何在?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7)

我和尔德弟,从师范初始,虽未有桃园这一拜,但志同道合,结下一世不解之缘。想当年,或闲情散步也好,或背诵课文也罢,在燕子河畔,身影相随,春光无限。畅谈人生,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不亚于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为糊口,効力于 漳县,离多聚少,尔德那里就是释放情感的驿站和窗口。记得那年,尔德给令侄完婚,杜中华同学主持婚庆,才华横溢,解说到位,不落俗套,不亏为全县名嘴。那次,四山八屲的众学友相聚,游子敬酒和碰杯,君子不问数,不知喝了多少怀,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日不醉要后悔,洛门大酒店场面热烈,醉眼朦胧。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吾胸虽不能怀天下,但要把那离别三十五年的情和意装下。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8)

我们是幸运儿,一入校就得到老乡郭敬民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遮风挡雨,憧憬未来,亦师亦友,终身难忘。

师范二年,问我什么最难忘?还是王老师讲解心理学绘声绘色,动作习惯术称“定力定型”,犹如那老翁一声喊“热猪油饼”,同学们的口水就淌,习惯由条件反射而生,浅鲜易懂,回味无穷。最有趣马老师课堂点评作品,有一微县女同学作对偶:“伏镇的大米香又甜,礼县的洋芋软而绵”。评说,礼县特产不少,大黄远近闻名不喻,而偏喻洋芋,俗而不雅,经这一指点,礼县猛男茅塞顿开,自尊心有点伤害,忿忿不平。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流行歌风摩,一曲那《牡丹之歌》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歌,当时,唱红了校园,飘向田野,漫过了陇右黄土高坡……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9)

不能忘,那年,语文马老师要求仿《出师表》写份规劝信,于是,我初试牛刀,照猫画虎,给同桌复读的你写信:贤弟,落榜失义,每与同学论此事,夙夜忧叹。不宜妄自菲薄,恢弘志之气,来年再考。文科理科,俱为一体;要全面复习,不宜偏科,必能裨补阙漏。愚以为高考之事,悉以咨之,左转右转,为的是磨面,取的是总分,要见菜拾到篮子里。愿弟听之信之,则高考必隆,计日可而待也。兄本布衣,耕躬于汉坪,尔来有六年矣!高考四年,未能入愿,广阔天地把意志锤炼,识农桑之余,头悬梁骨刺锥,深追上帝赐恩,挤进了礼县师范,兄不胜感激。当今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忘不了,假期学校发放的菜票,穷学生才有了孝敬的资本,匆忙给母亲买双鞋,给父兄称几斤礼县烟叶,聊补含辛茹苦。

那时,腊月放学行路难,要再到天水市转车到火车站,人多车满是一件难心事。曾记得,廿十余位老乡包租“一八二”工厂的专用车,一路高歌,直达天水火车站。上车时,女生看行李,敏捷者先攀上绿皮车窗,寻座携人,其余者往上转人和行李,顾不及授受不亲,团队协作,我负责断后,有条不紊,好风景永远在回家的路上。真的,年愈久,酒愈醇,非常留恋那个年代。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10)

没有当年负重前行,那有今日岁月静好。昨日的师范生,从政者凤毛麟角,大都培育桃李,传递辉煌。人生易老,年华没有虚度,转眼就成了“过去的旧船票”。

四十年时光如筛,流年大浪淘沙,赶上了创业时代。当下,早没有“可上九天揽月”之志,夕阳无限好,愉悦自己找。昔日学友,象蒲公英撒满陇右大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忆师范学校生活(怀念师范那份情)(11)

作者简介:杨尚禄,1974年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六年,1980年考上天水地区礼县师范,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漳县,在城关西小任教,后转行到团县委,经打办,政法委,政府办,纪检委,最后在教育局岗位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