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甘肃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公告称,32家企业的42个药品申请撤废药品。这些品种涉及国家集采、甘肃省阳光采购平台等不同渠道。
健识局梳理发现:国家集采品种,宜昌人福药业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广东东阳光药业的盐酸莫西沙星片均以“企业产能不足”为由,主动撤销挂网资格。
除此之外,2017年至2018年度省级招标续约的注射用青霉素钠、罗红霉素胶囊也出现了供货问题。甘肃分别给江西东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记一次不良记录的处罚。
虽然甘肃方面已经发布提醒:上述被撤废的品种,其中35个药品有同品种的挂网药品可保障供应,另外还有7个药品平台无中标,整体上临床应用不受影响。但国家集采品种出现“产能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少见的现象。
人福医药向健识局表示:此前子公司宜昌人福向甘肃药品招采平台提供0.5g*100片和0.5g*10片两种规格,本次主动撤销了500片的规格,更换成每盒10片的规格。采购平台有同规格品种挂网,能保障供应。企业也没遭到任何处罚。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国家集采药品无法保障供应的阴影,其实一直都在。
集采品种主动撤网,俩药企各有隐情这次被通报的乙酰氨基酚片和盐酸莫西沙星片都属于全国第二批集采。
2020年1月,上海阳光采购网公布全国第二批药品集采中标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片由成都通德、华中药业、成都地奥、宜昌人福、四川通园、河北冀衡6家企业中标。而盐酸莫西沙星片则由东阳光药业、四川国为、南京圣和、重庆华邦以及拜耳五家企业入围。
按地区分,宜昌人福负责向甘肃提供对乙酰氨基酚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的供货责任落到南京圣和的肩上。按照规则,中选企业为4家及以上的,集采周期原则上为3年。这意味着,这一批国家集采要到2023年4月才算完成一个采购周期。
本次甘肃的品种撤废都是企业主动申请,因此才让人感到意外。既然是国家集采品种,怎么能说停供就停供呢?
人福的品种只是更换了包装规格,不影响实际使用。但盐酸莫西沙星片的处理并未向外界解释清楚。按照第二批中标结果:盐酸莫西沙星片在甘肃的中标企业是南京圣和,但本次提出撤网申请的则是东阳光药业,理由也是“企业生产能力不足”。
健识局试图联系甘肃招标采购平台,电话一直没能接通。
在第二批集采中,东阳光的盐酸莫西沙星片也是中选品种,供货省份是北京、吉林、上海、江西、湖北、广东、贵州七省市,并没有向甘肃供货。为何莫西沙星片的供货单位从南京圣和变成东阳光?本次公告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
业内人士认为,东阳光药业或许已经是“替补”身份,所以撤网才免于处理。
集采断供频繁发生,监测同时也要保证药企利润中标集采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产业链条也发生变化。企业要保证产能和利润空间,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参与集采时的报价“底气”。
2020年8月,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告称,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多次沟通后放弃中选资格,列入“违规名单”并在2022年5月10日前取消集采资格。
此后,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有关部门更是加紧了集采品种供应的监测。
2020年11月,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发布消息,蓬莱诺康药业二甲双胍片和南京长澳制药匹伐他汀钙片在短期内无法足量供应,增加3个月的过渡期。
几乎同时,湖北省医保局发布通知,山德士的集采中标产品氯沙坦钾片(50mg)断供,将由华海药业替补供应。
事实上,产能不足导致企业无法保证合理利润,是产品断供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严重,仿制药价格是国际主要国家平均价格的2-3倍,即便是销售没有规模化效应,药企照样可以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国家集采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营销费用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只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抢夺大部分市场份额,药企才能生存下去。
显然,越来越“内卷”的集采报价,已被有关部门重视。国家药监局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理性报价,维护行业有序竞争的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而国家医保局也认为,集采不追求最低价,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要达到多元动态目标平衡。
显然,国家集采的初衷是:“以患者为中心”让中国患者用上物美价廉的好药。中国医药行业正处转型关键期,还需各方同心戮力。
撰稿|雷公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图源|视觉中国
#药品集采##药品价格##药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