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全(1860-1930),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字雪楼。早年以知县衔入黑龙江将军幕。1900年任行营营务处总理,负责筹划黑龙江防务。1903年升道员,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1907-1908年先后署理黑龙江和奉天(今辽宁)巡抚。1909年(宣统元年)调任江苏巡抚。辛亥革命爆发后,程德全在苏州宣布江苏独立,自任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袁世凯接任总统后,任江苏都督。后脱离政坛,以礼佛为事。

程德全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政坛奇才。可惜,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程德全这个人的介绍几乎没有。今天讲一讲这位穷秀才发达的故事。

民国四川夏首勋(民国首任江苏都督)(1)

落魄书生

程德全,字纯如,号雪楼,四川云阳人,1860年生(清咸丰十年)。父亲程大观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程德全随父亲读书,因家贫,稍长即协助教读,长年在外。程氏原是个四世同堂的大族,1875年川东发生大饥荒,无法共求生存。同居共财的义门,是中国古典式的社会主义生活。在灾荒来临时,无法维持下去了,只得析产分居,各自谋生。当时,他正在夔州应郡试,回到刚搬进去的家里,除了瓦盆竹筷,存粮数合,一无所有。母亲多病,弟妹年幼,程德全即于1878年完婚,由能干的新媳妇操持家务,自己仍因贫无以自给,只好继续出外教书。不久,家里所租房被收回,无处可去。新媳妇观察地形,发现在山崖下筑棚也可以遮蔽风雨。一年大水暴发,冲毁窝棚,幸妻子机警,招呼家人得以逃脱。

母亲去世后,弟妹也已成长成人,减轻了家庭的负担。1890年,程德全把家事托给夫人,出川游历,希望摆脱贫困的生活。他是廪贡生出生,至京师入国子监学习。然而,他贫困依旧,常常受饥受寒,甚至因饥饿无法出门。他在京学习时,看到东北时局的危机,精心研究起东北问题,这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结识寿山,步入仕途

东北在京旗人寿山,得知程德全熟悉东北问题,相识后很赏识程的才华。当然,程的才华和学识,并非仅在东北问题上,这只是一个机遇而已。1891年,程德全经寿山推荐,到东北做幕僚,生计问题才得到解决。1895年程德全经历了中日战争后被保举为安徽省候补知县。1896年起,他才得以把妻子儿女接到身边生活。1899年底,程又担任黑龙江副都统寿山的幕僚(在瑷珲)。1900年2月,寿山赴齐齐哈尔任署理黑龙江将军,程随行,任黑龙江银元局总董,兼办将军文案。

破格提拔

1900年7月沙俄军队借口义和团运动排外,准备入侵,程德全由寿山任为行营营务处总理,负责筹划防务,联络前敌各军。8月1日夜,俄军在瑷珲一线发动进攻,清军节节抵抗。因军情紧急,程于8月15日从齐齐哈尔出发,赴前敌视察。8月17日程行至博尔多(今讷河县),墨尔根(今嫩江县)已失守,发现清军“颓靡不可整顿”[1]。为此,程函致寿山,主张向俄军“请和”,并镇压义和团。旋奉寿山命,与俄军洽谈议和。俄军不允。由于程以死相求,俄军同意不攻省城,不杀无辜,不掠财产。程遂回齐齐哈尔,撤出军队及军火粮饷,准备和平让城。8月28日,俄军进抵齐齐哈尔郊外,疑程设计诱敌,拟即攻城。程急出城与俄军相见,以身挡炮口,恳求俄军停止进攻,俄军遂停止炮击。翌日,俄军大驱入城,将军寿山自尽。俄军欲强立程德全为黑龙江将军,程坚决拒绝,并投江自尽,为俄军救起。不久,程被挟赴赤塔,途经呼伦布雨尔(今海拉尔),因天寒患病,由俄国红十字会治疗后释回,于11月7日返抵齐齐哈尔。1901年2月,程德全被清廷擢升以直隶州知州用,赏戴花翎加三品衔。1902年9月,吉林将军长顺委程任三姓(今依兰县)办理善后交涉兼办筹饷缉捕事务。

程德全于1900年与俄军斡旋的行动,在朝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黑龙江、吉林将军也一再要求清廷破格重用程德全。1903年冬,沙俄拖延在东北撤兵,日俄战争正在酝酿中。1903年12月28日慈禧在京召见程德全,垂询江省事,程奏对称旨,被擢道员,翌日又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并专任垦荒事务。按清制,东北实行旗制,用旗人,清廷对程德全的任命,既是越级提拔,又打破了东北歧视汉人的惯例。程于1904年1月22日出京,克服了俄国人的阻挠,于3月26日抵达齐齐哈尔上任。

1905年5月15日,清廷委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将军,程遂全权处理黑龙江军政事务。

在任黑龙江政绩多

程德全的政治思想比较开放。程德全上任之初的黑龙江, 自古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就十分落后, 甚至比不上辽宁和吉林。程德全刚上任就面临着种种的难题:首先, 沙俄对于东北地区的觊觎和入侵, 其次, 清朝对于黑龙江省的封禁政策也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 另外, 清朝财政困难。鸦片战争后, 由于清政府财政的困难, 已无力向边疆拨付额兵饷, 历年积欠甚多。但是, 程德全认为“天下无难办之事, 斯世无难化之人”。因此, 他面对困难, 毫不退缩, 一上任就针对江省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整顿了官僚机构, 然后创办实业。程德全为了整顿金融, 振兴商务, 于1904年冬在齐齐哈尔省城设立了广信商务公司, 这是江省第一所近代银行。1904年, 他拨款派员试办煤矿, 1906年, 程德全又派员开办了甘河煤矿。程对于铁路也十分重视, 他认为“国势之强弱, 视乎商务之盛衰, 而尤以铁路为命脉。”是江省议修铁路的首倡者, 但是由于财力有限, 只修筑了齐齐哈尔到昂昂溪一条铁路。航运方面, 程德全拨款购买了“公济”、“先登”小轮两艘, 1907年6月, 沿松花江而下, 航行黑龙江, 抵大河沟而返。是我国轮船首次航行松黑两江。此外, 程德全还创办了江省第一个机器面粉厂----“火磨面厂”;成立了瑞丰农务公司, 首次购买拖拉机;试办工艺厂, 后改为工艺传习所;创办了农业试验场等等。以上所述, 均是程德全在江省财政困难、人才缺乏、文化落后的情况下, 毅然决定有官拨款派人创办, 为之提倡。除了矿务而外, 其他的都是首创, 堪称江省新兴实业的倡导者。此外, 程德全异常重视人才问题, 认为“为政之道, 首在得人”, “无论中央集权与否, 总须内外得人方能有济”。为了改变黑龙江教育落后的局面, 在当时全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影响下, 1905年初程德全在齐齐哈尔设立学务处, 开始在黑龙江地区大力推行新式教育。为后来黑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程德全筹划和推行了一系列蒙务活动, 创办实业, 振兴教育。对开发黑龙江, 反对沙俄侵略, 保卫边疆,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调任江苏巡抚

1907年初,清廷将东北改设行省,以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程则于5月7日被任为署理黑龙江巡抚。程从此须事事听命于总督,职权削弱。于是,程德全被迫一再称病奏请开缺。1908年3月初,夹袋中另有人物的徐世昌,以程“腿疾未痊”,建议军机处“赏假数月,回籍就医”。是月19日,清廷遂将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巡抚一职开缺。

1908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1909年初,摄政王载沣将徐世昌内调,命锡良出任东三省总督。于是,程德全复被起用,于5月23日任为署理奉天巡抚,旋实授。但奉抚一职,因与总督同城,遂于翌年4月28日裁撤,程被调任江苏巡抚。

程德全出任江苏巡抚后,以革新自命,对江苏的新文化和张謇其人都十分赞赏。他在写给中枢人物的信中说:江苏士绅的学问,一向非常优秀,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东西文明输入中国,新知识日新月异,加上有张謇等人作社会的导师,大力提倡新知识新文化,将来全国都要以这里的教育作为模范,吸取这里的经验和方法。我一定要在江苏团结绅民,施行新政,奋发图强。程德全在江苏为官,与张謇政见一致,互相合作。他在任内联合各省督抚要求清廷实行立宪,设立责任内阁,从速召开国会。但实际上他已对清廷的统治失去了信心。

滴血未流 光复江苏

武昌起义爆发后,程德全与张謇等人协商后,与一些省的督抚联名上书清廷,请求解散皇族内阁,重新组织政府,并公布宪法,以挽救危局。

这时,江南各地人心思变,纷纷主张独立而脱离清朝中央政府。苏州因地近上海,当地士绅自然也不例外,曾多次密议,打算推举代表面见程德全,要求他宣布独立。程德全自然了解这些动态,但作为朝廷信任的封疆大吏,他又不愿主动“造反”。一天,江苏督练公所总办、湖南湘乡人张伯纯,向他建议说:目前土崩之势已成,要想持危扶倾,恐怕是难以做到。如果一旦有变,只有顺乎人心以保全地方安全,才是上策。早已成竹在胸的程德全闻言,连连点头称是。

1911年11月5日上午,上海民军和苏州新军的代表到巡抚衙门拜见程德全后,要求他宣布江苏独立,并表示愿意推举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程德全见状,只好表示说:在这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我对独立的举动也是赞成的,但希望大家务必做到秋毫无犯,千万不能骚扰百姓。

当下,民军代表便将早已刻好的“江苏都督”大印呈上,辕门外悬挂起大幅白旗,上面写着“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兴汉安民”字样,并鸣炮9响,以示庆祝。这时,程德全忽然心血来潮,对人说:既是革命,自应除旧布新,江苏光复亦应如此。于是,他命人用长竹竿把原巡抚衙门大堂上的檐瓦挑落几块,然后另行补上新瓦——这就是在辛亥革命浪潮中,程德全采取的“革命”行动。

当时,起义各省多有汉人滥杀满族人和旗人的现象,程德全就任江苏都督后,立即发布告示,并通电全省各县:“照得民兵起义,同胞万众一心。……旗满视同一体,大家共享太平。”因此,在江苏光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乱杀满族平民和旗人的情况。

苏州城光复后,苏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五个府所属各县也迅即光复。两江总督府所在地江宁的新军,也于11月7日夜和8日晨相继发动起义。两江总督张人骏拒绝了当地士绅请求宣布独立的建议,在江南提督张勋的武力支持下,疯狂地镇压起义,致使江宁新军的两次起义都遭到失败。

11月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致电江苏都督程德全和浙江都督汤寿潜,建议组织江浙联军会攻江宁。程德全立即复电赞同,并派出军队2000人参加联军。联军出发时,程德全又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誓师文字:“……欲求政本之廓清,端赖国体之改革。无汉无满,一视同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仗诸君热力,再造河山。”

12月2日,在江浙联军的奋斗之下,南京光复。但联军各部首领为由谁治理南京而发生争执。最后在张謇等人支持下,各方议定,请程德全将江苏都督府从苏州移驻南京,才算解决了矛盾。

称病退任

这一时期,全国各省起义的代表正分成两拨,分别在武汉和上海举行会议,筹组临时中央政府。得到南京光复的消息后,沪汉双方代表一致同意定都南京,并齐集南京,在此举行各省代表会议。

程德全显得十分忙碌。一则南京、上海这两座当时的热点城市都在江苏省管辖范围,各方英雄豪杰过往聚会,他要接待、参与;二则新政权初建,毕竟要有些除旧更新的政策措施,他要主持研究制订。同时,他在苏州与一些立宪派人士组织了一个政治团体——中华民国联合会。该会随即与章炳麟等人在上海组织的共和中国联合会酝酿合并。所以,从11月5日江苏都督府成立以来,一两个月间,程德全一直奔波在沪宁铁路上,往来于南京、苏州、上海之间,以致积劳成疾。他便推荐庄蕴宽代理江苏都督,自己则到上海租界养病。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3日,孙中山任命临时政府国务员,其中程德全被任命为内务总长。程德全不愿与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合作,“卧病”上海租界,实际并未到部履新,所以部务工作一直由次长、同盟会员居正负责代理。

就在程德全被任命为内务总长的同一天里,合并后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在上海正式成立,章炳麟担任会长,程德全担任副会长。该联合会是由同盟会内部的反对派(如章炳麟)以及立宪派(如张謇)、旧官僚(如程德全)联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团体。虽然该团体是维护共和制、反对君主制的,但在一系列问题上,它的态度和立场都是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同盟会唱反调的。到1912年3月初,中华民国联合会改组为统一党,继续与同盟会作对,程德全又被该党推举为五名理事之一。

江苏政局的统一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宣布辞职,并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间,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程德全担任江苏都督,都督府仍设苏州。而在南京则保留一个以黄兴为首的南京留守府,负责整理南方军队并维持南京地面治安。

袁世凯故意克扣南方军饷,以致南京曾发生过士兵哗变抢劫之事,黄兴不得不下狠心裁军。又由于反对派攻击黄兴有野心,黄兴遂于1912年5月提出辞职,建议裁撤南京留守府,由江苏都督程德全负责接收。上海都督陈其美不希望革命党人控制的南京留守府交由程德全接管。他一方面赶往南京,劝黄兴留任;一方面策动苏州革命党人组织“洗程会”,准备发动起义,推翻程德全,拥立陈其美本人出任江苏都督。其他一些老同盟会员则向袁世凯提出,任命黄兴担任江苏都督,取代程德全。

程德全获悉“洗程会”的计划,迅速弭平,并将为首4人于6月1日、4日分别枪杀,旋即赶赴南京,接收南京留守的军政事宜。程德全处事面面俱到,他迫使威胁他的地位的陈其美辞去沪军都督之职,交出全部军队;但对江苏军队,他又拒绝北京政府所提名的军官,保留了一批革命党人,以避免革命党人更大的反感,从而使江苏境内得以保持安宁。

处理宋案与消弭革命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第二天,袁世凯即下令悬赏缉凶,并电令江苏都督程德全限期破案。宋教仁在江苏光复后,曾在程德全为首的江苏都督府担任过政务厅长,与程德全共过事。此时,程德全下令上海县政府、沪宁铁路局和闸北警察局悬赏破案。两天后,刺杀宋教仁的凶手武士英及指使者应桂馨,均被上海租界巡捕房拿获。经过审讯和查抄,发现刺宋案的幕后指使人是北京政府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洪述祖的背后主使是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而嗾赵刺宋的则是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为在洪述租和应桂馨往来电报中,谈及总统希望赶快进行,毁宋后,政府将给应桂馨授勋,等等。

在此案侦讯过程中,程德全表现了较为客观的立场。他在获得有关宋案的文件、证据后,一方面全部向袁世凯报告,一面通电全国,将全部53件证据予以公布,使全国人民看清了袁世凯的罪恶。

宋教仁的被刺,使原来对袁世凯抱有幻想的国民党人猛醒,孙中山、黄兴决定采取武力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率先在江西发动。随后,黄兴也从上海赶赴南京,发动驻江苏的各师部队举行起义,响应江西。

7月15日清晨,位于南京城北的江苏都督府内外,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从睡梦中惊醒的程德全以为发生了兵变。黄兴和驻南京的陆军第一师和第八师高级军官走进都督府客厅,黄兴要求程德全通电宣布江苏独立。

程德全这时正在生病,又是睡梦中惊醒,头疼眼花,听了黄兴的话,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他对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的确不满,但他又不愿公开站在中央政府的对立面,而且他知道凭江苏这点兵力反袁无异于以卵击石,何况黄兴等人事先不与自己磋商,采取这种兵变式的手段要挟自己,他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一口拒绝了黄兴的要求。

第一师师长章梓汇报说:南京要塞司令吴绍璘、都督府参议官陈懋修,反对起兵讨袁,已被士兵捕杀!

程德全一听此言,当即用手指着黄兴等人说:你们想威胁我?他手拍胸膛,大声说:就是枪毙我,我也不同意独立!

眼见局势弄僵了,第八师师长陈之骥解下身佩的指挥刀,上前一步,单腿跪地,向程德全呈上指挥刀,流泪表示:决无胁迫之意,只请都督协助。在场其他军官见状,也纷纷跪下,请求都督襄赞举义。

程德全见情势至此,知众意难违,若固执己见,恐怕真有性命之虞,于是便表示同意宣布江苏独立讨袁。当下他任命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并委托与黄兴一道从沪来宁的章士钊起草讨袁独立宣言。当天下午,程德全以都督身份和江苏民政长应德闳以及黄兴联名发表通电,宣布江苏独立。

第二天,即7月16日,程德全即对黄兴提出,自己重病在身,希望能到上海治疗。正在南京的国民党人柏文蔚获知程德全的要求后,认为程德全原本无意独立,一旦离开南京,不免会有反悔举动,将给江苏独立造成被动和损失。柏文蔚向黄兴建议,或则将程德全杀死,或则囚禁,万不可纵其脱逃。但黄兴对程德全过于信任,不仅让程德全于16日晚坐火车离宁赴沪,而且还让江苏民政长应德闳与程同车离开。

果然,程德全、应德闳一到上海,即于17日联名通电,声称:“本月十五日驻宁第八师等各军官要求宣布独立,德全空支两日,旧病剧发,刻难支持,本日来沪调治……”在大局未定的形势下,他语意含糊地推脱了江苏独立的责任,并秘密地与袁世凯进行联络。

袁世凯为孤立革命党人,极力拉拢程德全,遂于21日以大总统名义电令程德全:“该都督有治军守土之责,似此称病弃职,何以对江苏人民,……此次虽未力拒逆,而事起仓猝,与甘心附逆者迥不相侔。……着程德全、应德闳即在就近地方,暂组军民财政各机关行署,并着程德全督饬师长章驾时等,选择得力军警,严守要隘,迅图恢复……一俟大兵云集,即当救民水火,统一国家。”

这时江苏地区二次革命已遭受挫折,程德全即于7月25日在上海发出通电,声称江苏独立是盗用他的名义,现在他将在苏州开始办公。在他的命令下,江苏各地纷纷宣布取消独立。第二天,程德全又打电报给黄兴,要他停止讨袁,引咎自责;同时密令在南京的江苏都督府卫队长捉拿黄兴。黄兴在此情势下,被迫离开南京,乘船赴日本。

脱离政坛

二次革命失败后,程德全已无意从政,不愿再回南京,便返回上海潜心研究佛学。其后,他曾在常州天宁寺受戒,取法名寂照,又名先慧。以后,他又在苏州木渎镇的法云寺担任住持。1929年,程德全因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辞去住持职务,回到上海求医,住爱文义路迁善里96号。

程德全与黄炎培关系十分密切。患病期间,有一次黄炎培去看望他。他对黄说:“中国是五族一家,但其中的藏族人民受英国人压迫,极度痛苦。我因病自知无法痊愈,你还年轻,必须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1930年春,程德全因感风寒染疾,日渐沉疴,于6月1日(阴历四月二十九日)去世,终年70岁。临终前他遗命以僧衣入殓,归葬苏州。6月15日,程德全灵柩运抵苏州,此前苏州城内宝积寺已举办过超度法会,此日便安葬在苏州半亩桥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