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陈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陈氏家族名人辈出,不胜枚举,人才济济,名声显赫。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1)

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2)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捉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西汉名相陈平

陈平(?-公元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3)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历史评价,奇谋善变不下三杰。

德行兼备东汉名士陈寔

陈寔(104年-187年),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陈寔出生在贫寒之家,但是他从小就具备高尚的德行,因此受到大家的拥护和敬仰。后来陈寔到县里做事,也因为做事公正,待人真诚而受到上司的赏识,被提拔为都亭侯。县令邓邵也很赏识陈寔,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于是就推荐他到太学里去学习。因为看不惯朝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陈寔曾一度隐居在阳城县的山中研究学问。后来因为陈寔为人正直,素有德行,朝廷让他做了督邮的官职,以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因为陈寔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远近人们的敬佩。后来升为功曹,主管考核官职人员的品行和业绩,再后来又升任为大丘长。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4)

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起,历经两次党锢之祸,避隐乡里。陈寔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陈纪、陈谌闻名于世,号为三君,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被世人尊为颍川四长。

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八月丙子日陈寔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据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有三万多人前来悼念陈寔,大小车辆有数千乘(辆),依次排到长达两三公里远的地方。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

“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三国志》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5)

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南朝陈创建者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6)

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年)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晋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

陈霸先生逢乱世,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7)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成的。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清代名相陈廷敬祖籍临漳

一代名相陈廷敬因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备受世人赞颂,但关于他的祖籍可能鲜为人知。近日,邯郸市临漳县孙陶镇陈家堂村八旬老人陈景岳花费11年时间编撰的《陈氏族谱志》问世,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百家姓里的陈姓不是纯正血统(中华陈姓三千年)(8)

陈廷敬,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出生于泽州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卒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他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还是《康熙字典》总修官,著有《午亭文编》《河上集》等。《陈氏族谱志》从六个方面介绍陈廷敬的祖籍。其中写道,“目前保存于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立于康熙年间的墓碑上记载,陈廷敬是皇城村陈氏家族九代孙,其先祖叫陈仲名,陈仲名祖籍为河南省彰德府临漳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皇城相府《陈氏传家集》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由洪洞大槐树移民局差拨,陈仲名携胞弟仲良、胞妹仲秀,徒步来年春(公元1389年)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陈仲名定居陈家庄,陈仲良定居孔家店。”由此断定,陈廷敬先祖陈仲名是临漳县人。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丰富内容,燕赵都市报“贵姓”版将设置多个栏目。“百家姓”,报道单个姓氏;“名门望族”,报道河北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族等;“宅院宗祠”,报道河北各地现存的老宅院、宗祠,探秘背后的家族兴衰故事;“名人故事”,报道古代的名人故事;“百姓摆谱”,讲述家谱中的故事;“姓氏文化讲堂”,讲解姓氏文化知识;“移民故事”,讲述河北移民在迁徙中发生的故事;“寻根问祖”,刊登读者寻根问祖的相关信息等。欢迎读者为以上栏目提供线索或投稿,请拨打电话0311-67562977,或请发送邮件到180305069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