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鳌头村志》序

【我说他人】

黄旗堡郭姓名人(郭进拴鳌头村志序)(1)

黄旗堡郭姓名人(郭进拴鳌头村志序)(2)

黄旗堡郭姓名人(郭进拴鳌头村志序)(3)

乡情难忘,乡音难改。对于家乡,我一向是怀着眷眷深情的。最近收到了来自家乡的《鳌头村志》大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犹如看到了故乡的明月,喝到了家乡的泉水,《鳌头村志》用无声的言语,给远离故土的儿子带来了温暖!乡情浓似酒,《鳌头村志》——请您接受一位离开故土的儿子的美好祝福吧!我衷心祝愿《鳌头村志》尽早尽快与读者见面!

  我的家乡鳌头,历史悠久,典籍众多。鳌为俗字,正字作鳖,本义为海中大鳖。俗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因为在殿试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后,就宣旨唱名,谓之胪传。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向前行至殿中之殿下(天子座前的阶梯)迎接殿试榜,到达殿前则状元稍前进,站在中殿石上,这中殿石上雕刻着一条龙和一只大鳖,即古时所谓螭头或螭首。由于状元一人独占殿中的大鳖,所以就说他独占鳖头,后来就借喻为考试得到第一的意思。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又称奎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认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在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鳌头,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的鳌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只有考上状元的人才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的人。

  我村西北有一山头,酷似鳌头,故村名就叫鳌头村。

  一条抱玉河从村中穿过。

  小村精致,像人一样有丰富的内涵。据记载,我们鳌头村是汝州市最古老的村之一。鳌头村的内涵当然不仅仅是它源远流长、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它还有在汝州让人啧啧称奇的“人才”。

  我们鳌头村是远近闻名的“戏窝子”,过去上庄有豫剧团,窑湾有曲剧班,西街有越调班,西湾有豫剧团,寨上有豫剧团,每到节假日,几个剧团唱对台戏,至今上庄、西湾还留有古戏楼。我小时候常常在这几个戏楼看戏。西湾我舅舅是个戏迷,常常他穿着戏装在台上唱,我站在台下看他唱,唱完再一块又说又笑着回家。 现在我们鳌头村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文化大院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50多万元,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群众娱乐室、电教室、农村书屋、健身广场等功能为一体。已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以冯社奇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领5000多鳌头人,投资一千多万元填平了农业学大寨时挖的废旧水塘,为老百姓吃水用水,打了数眼深水井,建起了中心小学、幼儿园、商业一条街、抱玉河公园等。他们还投资近亿元,在迎背山、长虫山、娘娘山修梯田、建提灌站、养牛场,他们还把长虹矿的水引上了山,建起了生态观光农业。

  每年春灯节,村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龙腾虎跃,热闹非凡。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恢宏古朴,如石破天惊,震得山摇地动,那欢快嘹亮、震撼人心的歌声,令人难忘。

  如今,山区面貌巨变,农民由穷变富。这个昔日黑、脏、乱、臭的偏僻小山村,过去留给外地来客的印象是多刚少柔,忠厚有余,热情不足。有人形容当时的鳌头是:“怯西营,怕东营,还怕鳌头靠山红,鳌头来了活不成。”

  如今的鳌头,昔日土、苦、卤的习气不见了,天与地之间突变了,变美了!变靓了!变得大气了!洋气了!像这些只有在南方大城市才能见到的抱玉河公园,也在我们的家门口出现了。过去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我现在要说:“我们鳌头村的抱玉河公园胜过了苏杭,这里才是我们自己的人间乐园!”

  每当夜幕降临,鳌头村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有唱戏的,跳舞的,唱歌的,滑旱冰的,跳健美操的,热闹非凡。

  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巍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激情.

  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秋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我的故乡古称鳌头,现名关庙,在汝阳、伊川、汝州3个县(市)交界处。她三面环山,抱玉河、鲁沟河在村子正中的老鳖头汇流后,挽小溪,卷流泉,和汝河拥抱,与淮河亲吻着奔腾入海。村北是挺拔俊秀的抱玉山,村东有松青柏翠的白云山,村西有巍峨雄壮的娘娘山,这里风景绮丽,秀色可餐。我小时候常常在她的怀抱中放羊、读书、赏景、写诗……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缕缕炊烟,声声鸟啼,每一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聪慧灵秀的兄弟姐妹,每一道清冽甘醇的山溪,都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于是,我写啊写,把稿子投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后来,在乡亲们的鼓励支持下,我走出了大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了一名作家。家乡这些年变了,变美了!变富了!她的璀璨,是我们每一位鳌头人共同的荣耀!对每个鳌头人来说,编辑出版《鳌头村志》,这将是一件喜事、盛事,相信每一位鳌头人都会在这一特殊时刻与《鳌头村志》同喜同庆!

  故乡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她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园地,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宝库,是她给了我们腾飞的起点和翱翔的翅膀,让我们可以在这片蓝天下,自由自在地沐浴阳光,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在这里,我们打下了事业的基础,结成了最真挚的乡土情谊,留下了最难忘的故乡回忆。

  作为鳌头人的儿子,我们一丝一毫的成功,都蕴含了家乡父老和母校对我们的教导和关爱。家乡的历史凝聚着每一个鳌头人的心血,家乡的辉煌映衬着每一个鳌头人的业绩,家乡的发展更需要大家的鼎力相助。

  “万间广厦,众匠所营;涓涓细流,终聚成河。”如今,国志有之,省志有之,市志有之,县志有之,乡志有之,而像这部由鳌头人自己编篡的村志还很少见。这部电子照、彩色印刷的《鳌头村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故乡人民可真是捷足先登,敢为人先啊!光从这一点看,老家人就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透过《鳌头村志》,我看到了鳌头村新一届领导班子用大手笔写就的大气魄、高起点、超常轨、快速度、大跨度、跳跃式的鸿篇巨著,这需要何等宏大的气魄和胆识啊!是的,2016年,对于每一个鳌头村的领导和乡亲们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昨天,家乡父老用效率驾驭时间,用劳动和汗水浇铸质量,终于才换来了今天的累累硕果。这些丰功伟绩引动着鳌头人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起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鳌头村志》真实记录了老家鳌头的成长史、奋斗史、辛酸泪、点滴情,描绘了世间冷暖,人间阴晴,使鳌头人“不上高山难捉虎,不入大海难擒龙”,知难而上,豪爽大度的性格,跃然纸上。全书文字铿锵,激情四溢,笔底吞吐时代风云。

  读着这些激扬的文字,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纵观《鳌头村志》,使我看到了鳌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鳌头史书的页缝里,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无不渗透着家乡父老的汗水。今日鳌头,你是鳌头人树起的丰碑,他们创造了你,他们更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鳌头人!

  鳌头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

  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它书写了鳌头村新一届领导的气魄和才干;它书写了鳌头人的无畏精神;它证实了鳌头人的力量完全可以排山倒海,顶天立地!

  鳌头人的事业万岁!(郭进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