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在《道德经》的许多注解当中被认为是错简重出,第五十六章也出现这四句,同时与后面的“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对接上下文显得更连贯。所以学者们基本上都以为是搞错了,不过在这里也不难理解。

听过无数大道理的句子(道之理浅显而又深刻)(1)

“渊兮,似万物之宗”,“”在这里表示深邃的概念,全句的意思就是:深邃啊,好像是万物的宗主。“”的本意是指深不见底的水潭,“宗”是源头的意思,如我们常说的认祖归宗。“渊兮”,以道承载万物,万物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它大到根本无法去测量。一般深不可测的程度即为“”,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有多深,到底能装多少东西。当理解了道可以承载万物的时候,就好像万物都是从这里生出。于是就有了“”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不论是百家姓还是千家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宗,回头追溯,就是认祖归宗。宗就是源头,宗是人们生命的起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由道当中生长。所以能生成万物的这个深渊,就像是万物的创造者,而这个宗就是创造者。

“湛兮,似或存”,在《清静经》里有一句“湛然常寂”,意思是水很深、很晶莹清澈的样子。风平浪静时,我们看见大海的那种透彻的蓝,就是“”的状态,还有在雨过天晴时,再仰望万里晴空的时候,和俯瞰大海的景色很相像,因为天空湛蓝的颜色和大海湛蓝的颜色如出一辙。

听过无数大道理的句子(道之理浅显而又深刻)(2)

此处“湛兮”“渊兮”一样,就是宇宙那个深邃的、清澈永恒的状态。“兮”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在这里也表达感叹的意思,但还另外表达一种感情不断在延伸,所说“渊兮”就是看到一个深渊,深不可测,不断地往下探求的过程,这种延续的状态称为“兮”,再理解“湛兮”,就是说道的状态是永恒的。

“似或存”,字面意思是你看它像,它又不像,你感觉它存在它就存在,当你把它忘记了,它就不在了。“或存”就是说道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状态,要永恒地把持住,千万不能丢。

听过无数大道理的句子(道之理浅显而又深刻)(3)

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出来和落下,那是道体,但是不能执着于存在什么,存在是本体,我们时刻不能丢,但也不能把它看成静止不动,所以我们适应万事万物的时候,用智慧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了道家智慧,我们才会应物。常应,还要常静。常空、常虚,即遇见事情,应用道家智慧,不要装一个东西在心里。心无杂尘,始终保持着这个状态,你都在道上应对纷繁世事。因为你心里没有一个固有的概念,这样搞企业的才能够做到创新,如果你心里装一个成功企业的范例或是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美国的成功不是中国的成功,你在日本的那一套,到中国就不灵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类似问题。

所以心一定要空,那个“”就是虚空的状态,道始终是虚空的状态,不是指那个已经装满了的东西,因为它不满才能装很多,同时里面还能生出很多,理解了道就这么好。

关注【道德经智慧密码】,带您解密《道德经》两千多年智慧密码,诠释老子五千言深层奥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