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曾经是中国的主力零售业态,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百货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任何业态都有其发展规律和生命周期,都会经历萌芽、发展、繁荣和萎缩四个阶段,随着国内零售业态的更迭升级,如日中天的百货业态逐步走到了黄昏,百货业如何转型、如何升级,如何迎来自己新的明天是百货业者一直在研究探讨的课题。

大商集团下属产业(夕阳下的百货龙头)(1)

大商集团司旗

由于大商集团是国内百货龙头企业,对大商集团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就来看看大商集团的发展之路和经营特点,先特别说明,本文有很多作者主观的分析判断,水平有限,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成熟的意见和不够全面的视角。

一、从单店到中国最大百货集团的发展历程

大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业集团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百货集团(没有之一),按照其官方介绍各种业态店铺380家,年销售号称过3000亿。大商集团的发展之路是国内百货业从单店走向集团,从区域走向全国的典型先进代表。

01

要说起大商集团,就得先说说其前身---大连商场。大连商场位于大连,始建于1937年,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朋友知道,这个时候是日本侵占大连时期。日本人1937年在大连兴建"大连市场"就是今天的大连商场。"大连市场"建于"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12月始建,1938年11月竣工。

大商集团下属产业(夕阳下的百货龙头)(2)

大连商场前身:当年的大连市场

大连市场以副食品为主,兼营百货服装土杂等,一层是食品区,有水产品市场,二层是百货店,三层是文化市场及管理区。据统计,商场日客流量超过两万,销售额2万多日元。当时,日元与美元汇率为2:1,其繁华可想而知。(引自:史说嵇姓:图说大连26)

大连商场从建成开始就是大连的繁华商业中心,套用某达广场的一句广告语,大连商场就是城市中心,一直到解放后也是如此。只不过解放后大连商场归中国人民所有,属于大连市国资委管理的资产。

1992年,大连商场抓住了股份制改革的历史机遇,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为大商体制和机制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大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1995年,正式组建了由大连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商业企业组成的大商集团,走上了集团化发展之路。

大商集团下属产业(夕阳下的百货龙头)(3)

现在的大连商场

02

大连商场可以算国内百货公司最早上市的企业之一,其实同期的百货公司上市时间并不比大商晚多少,他们有的已经渺无踪影,有的发展没有大商快或者规模没有大商大,比如:

1993年上市的深国商,现在已经退出了商业舞台;1993年上市的欧亚集团;

1994年上市的百联股份和银座股份(当时叫"山东渤海");

1994年上市的成商集团(现已被茂业收购);

1996年上市的合肥百大和重庆百货;

1997年上市的中百集团和中兴商业。

所以说大商能取得大的发展,上市很关键,成功上市为大商当初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但我要说的是并不是上市才成就了大商,而是大商在上市后的发展思路使得大商把同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起步时的大连商场也并不是起点最好的商业企业,1992年大连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时候,不要说和王府井这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同行比较,就是在东北,大商都不是最大也不是知名度最高的,当时在东北销售好知名度更大的商场的有沈阳商业城、哈尔滨哈一百。要论资格老,还有个1900年开业的哈尔滨秋林公司在那里放着呢,这才是老祖宗级别的。

03

那么大商集团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做强,把同行甩在身后的呢?不得不说是思路决定出路啊。当时以大商集团董事长牛钢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上市并组建了大商集团后,决定从大连出发,沿着沈大、沈哈方向北上,寻找合适的商业企业进行收购,把集团的事业向外扩张。

让我们来看看大商这一路沿线而上的主要收购战绩:

大商集团下属产业(夕阳下的百货龙头)(4)

抚顺百货大楼

1998年开始收购抚顺百货大楼、锦州百货大楼;

2001年收购本溪商业大厦;

2002年收购牡丹江百货大楼以及大庆百货大楼集团,开启了面向辽宁、面向东北、面向全国跨地区发展之路。

这5个地区的商场都是当地的商业龙头企业,大商集团收购后大大充实了优质店铺数量,提高了市场影响力,为下一步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5个地区的收购是大商集团的"辽沈战役",从此大商集团真正走向零售商业大集团,是大商集团30年商业历程的高光时刻。

大商集团下属产业(夕阳下的百货龙头)(5)

大商集团店网

以下的介绍来自大商集团官网:

2003年,大商集团抓住机遇继续北上,相继并购鸡西、佳木斯、吉林三城五店,东北店网继续加密。

随后,在东北先后成立了抚顺、大庆、沈阳、牡丹江、佳木斯、阜新、盘海营、哈尔滨等多个地区集团,在商贸流通领域服务东北振兴,也为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大商集团开始布局华北、西南。2001年,大商集团受让中百商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72%的股权,正式进入北京。

2003年,大商集团收购北京天客隆超市集团92%的股权,筹划华北店网。

2005年,开设麦凯乐青岛总店,进入山东。

2006年,4.21亿元拿下郑州"金博大"3年经营权,以此为契机,开始在河南全省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已在郑州、开封、新乡、漯河、信阳等11个城市开设34家店。

2007 年,西进四川,成都千盛、自贡千盛等四店相继开业。

2010年,并购桂林微笑堂商厦,进入广西。

2011年,全资并购呼伦贝尔友谊集团、并购控股淄博商厦有限责任公司两大区域性商业集团。

2012年并购四川美好家园。

2015年收购山东威百集团、新疆友好集团。

04

为什么大商集团能够收购这么多商场而且大部分是优质商业企业?我的总结是在那个时期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大商的事业。

先说"天时",让我们把时间调到1997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诸国哀鸿遍野、香港艰苦顶住了国外资本大鳄狙击,国内经济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百货作为终端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这一年在百货业内也叫百货关门年,大量的百货公司因生意冷清无力经营而关门,各地的国有百货商场也普遍陷入经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商业资产甚至是优质资产都着急找到买家,纷纷呈现出"价廉物美"的状态。刚好遇上准备大举发展的大商集团,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再说"地利和人和",可以看出来,大商当时收购的企业全部是东北的商业企业,而且辽宁的商场居多数,考虑到大商也是来自东北辽宁的商业集团,当然这样的收购尽量考虑省内强强联合为主了,此为"地利"。另外一个"人和"就是大商的身份在收购这些国有资产时很受欢迎,大商集团虽然经过改制成了上市企业,但由于当时大连市国资委是第一大股东,还属于国有控股企业,这样,大商集团在收购各地国有商业企业中往往占有很多政策上的方便和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从金融危机之后,其他商业企业还在忙着改制、忙着求生存、忙着找出路的时候,大商集团已经快马扬鞭一路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各地优质商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05

可以看出,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属于大商集团收购第一阶段,也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收购主要特点是以收购三四线城市当地优质商业企业为主,且收购成本低廉,收购后经过调整快速提升店铺经营水准,成为集团的利润贡献大户。现在,大商集团旗下的抚顺地区集团、大庆地区集团在一个地区的销售额比很多上市零售企业规模还大,是实实在在下蛋的金鸡。

但是,这样的黄金时期在大商集团后续发展岁月里就再也没有出现了,不是大商经营管理水平下降了,而是那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这不是经营水平带来的红利,而是政策和历史机遇,谁抓住了谁就率先获得快速发展。应该说,大商集团领导者在这个阶段的格局和战略眼光是远远领先同行。

大商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法宝是区域密集开店,大商更善于利用已有资源在已有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而不是盲目地在全国撒芝麻一样铺开最终那个地方都没有竞争优势,这是国内同行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大商在大连、沈阳、抚顺、锦州、哈尔滨、大庆、郑州及河南市场,大商集团充分发挥自己多商号多业态优势,密集在一个市场拓展。

在大商发展黄金期,其快速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几点:

1、低成本并购商业企业是做大做强的基础;

2、利用已有成熟店铺,不断开拓现有市场潜力,把各种业态商号全用上充分占领一个市场,抚顺和大庆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两个三线城市贡献了大商集团最大的销售和利润;

3、自己不轻易开店,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市场不轻易开店,但如果有条件开店就尽量开大店,并且力争在当地市场快速再开店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