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与管理的区别,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这两个真正含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经营与管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经营与管理是什么(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与管理是什么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这两个真正含义:

什么是经营?就是面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而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市场策略、价格策略、商业模式等经营手段或方法,其目标是追求合理最大盈利。

什么是管理?就是面对企业内部具体的人、机、物、料,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制度,进行有效地结合,其目标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经营者的使命是赚钱,而管理者的使命主要是降低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是经营活动的一个子项,重点在于解决成本问题,成本降低会增加利润,但如果经营出现失误,即使管理能做到零成本,企业也不见得会盈利。而在企业管理里,主要有对标管理和管理工法。所谓对标,即谁做得好就向谁学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就是对标。

所谓工法,指的是把管理方法格式化推广的一种方法,如5S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它不是系统地讲一套理论,而是针对一个点位、一个事件,推出一些宜操作、宜拷贝的实战方法。

1、管理是正确地做事。企业管理没有秘密,这是按照合适的经验,提炼成的方法,正确地做事。这个工作方法,简称为工法,管理要靠工法。工法的意义是什么?一是让管理有了抓手,有法可循;二是让管理变成一种乐趣。

管理靠人,企业要想把管理真正做好,就得让干部们对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把那些优秀的管理经验提炼成简单易行的工法,让大家耳熟能详,并从拷贝中取得成效,在管理活动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很多工人原本可能要在车间干一辈子,但做了辅导员之后,可以跨越大半个中国,到另一个工厂传道授业、获得尊重,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企业管理中,收入待遇固然重要,但能创造兴趣更重要。要让大家活学管理、乐在其中,而不是成为额外负担。

管理不复杂也不神秘,简单说就是把好的经验做法归纳成可供复制的工法,并且长期用好。这就像是拧螺丝一样,螺丝要一点点拧,最后才能拧紧。

做企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一线的工人、作业人员来说,理论很难学习运用。而对来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大量工法很感兴趣。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先生说,“一克实践远比一吨理论更加重要。”企业管理没有秘诀,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就只能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只要扎扎实实、一板一眼地做好那些最基本的工作,一丝不苟的监督落实,成就了企业的基业长青。

2、经营是做正确的事。很多企业领导者常把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抓好管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很片面的。

管理的重点是如何组织好企业内部的人、机、物、料,提高它们的结合度和效率;而经营的重点,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所采取的系列策略和手段,两者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

在早期工业阶段,大都是卖方市场,技术相对低下、员工人数众多,在那种情况下,管理就是主要矛盾,只要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企业就可以生存和发展。

而随着技术提升、竞争加剧,企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今天做企业,不仅需要好的管理,更需要好的经营。

世界上管理杰出的企业因为一个经营失误就轰然倒下,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著名的“六西格玛管理”就是摩托罗拉创造的,但当年它投资铱星电话的一个经营失误就使它一蹶不振。诺基亚公司倒闭时,诺基亚总裁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好像我们什么也没做错,但我们倒闭了。”

他说的什么也没做错是指诺基亚一直按照管理原则正确地做事,但并没有适应平板手机这场变化,没有了解手机用户的新需求,所以面对苹果平板手机只能轰然倒下。

因此,管理是正确地做事,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而经营是做正确的事,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益。

现在对企业的一把手来讲,最重要的不再是管理,而是要把管理授权给别人去做,自己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面对不确定性。

管理是眼睛向内,经营是眼睛向外,企业一把手,既不是当官的,也不是传统的管理者,应该首先是个经营者,核心能力是经营能力。

经营之道就是赚钱之道。赚到钱的不见得都是好的经营者,但赚不到钱的一定不是好的经营者。

企业的一把手要坐镇经营,自己先做正确的事,再让大家正确地做事。如果自己要做的事情选择错了,即使大家做得再正确也没用。因此,应当在抓好经营的同时,做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