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写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讽刺小说。它以其无与伦比的讽刺意味和鞭辟入里的现实主义风格被称为“现代儒林外史”。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1)

文中的背景是旧社会的十里洋场,方鸿渐这些人,他们喜欢宴会宾客、谈论诗文,高谈阔论却内心空虚。生活百无聊赖,思想庸俗不堪。这种生活本身就不会培植出健康的精神,也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本身就是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主角方鸿渐是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迂腐软弱也善良正直。学业上,他几次三番转院系专业;事业上,他屡次更换职业;爱情上,从未婚妻周氏到最后结婚的孙柔嘉,方鸿渐在世事变迁与情感的变化里,跟不同的女人发生了纠葛。

而最后他选择的同孙柔嘉的婚姻,仓促又潦草。两人因为性格、家庭,不断产生矛盾,发生摩擦,从他们的婚姻历程里可以找得到很多夫妻婚姻状态的相似之处。

而这其中体现出夫妻间最忌讳的,就是扯下对方最后一块“遮羞布”。他们忘记了初心,不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2)

多情自古空余恨

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出身于一个南方乡绅家庭,家里还算富裕。他还在上学的时候,家里就给他定好了亲事,对方是方父兄弟的女儿,家境更是富裕。方鸿渐很不喜欢家里的安排,给家里写了信,严词拒绝自己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但是方父坚决反对他放弃这么好的亲事。

没想到意外发生,周氏得了伤寒不治身亡。方鸿渐礼节性地写文吊唁了他未婚妻。他的挂名岳父周经理被他写的唁电感动,大手笔的决定资助方鸿渐出国读书。

留学前的方鸿渐是在北平上学,因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系,转到了社会系,最后又转到了文学系,最后也是勉强毕业。所以方鸿渐自身就是没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学习意识,既没有天生聪慧的脑袋,也没有潜心钻研的毅力。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3)

他在国外也重蹈了在北平求学时换专业的覆辙,不仅在四年里换了三所大学,而且这三所大学分别在伦敦、巴黎、柏林,跨越了三个国家。

而且一个学“中文”的人留洋本身就充满了滑稽,书中写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了,又不访《永乐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国的文献……”在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里,方鸿渐开心的却是终于不用再学晦涩的中国文学,继而开始不务正业,在西方的灯红酒绿中放飞自我,整日里花天酒地。

他看起来兴趣很广泛,到最后除了夸夸其谈,没有得到任何有益的收获。到最后留学时限已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方鸿渐,为了给父亲和挂名丈人一个交代,花了30美金从一个在美国的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一张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4)

回国的船上方鸿渐相识了鲍小姐、苏文纨,鲍小姐美丽多情,方鸿渐与其发生了关系。而之后鲍小姐就不再理他,并且他发现鲍小姐留学是受了男友的资助,她回去以后就要与男友开牙医馆的。

遭受了欺骗的方鸿渐同时获得了大学同学苏文纨的青睐,苏文纨出身官宦,倾心相与却自视甚高,对她的好感,方鸿渐不拒绝也不主动接受。后来他又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二者之间。

抗战开始,方家全家逃到上海租界,投奔方鸿渐。方鸿渐也逐渐与周家不和,自然从银行辞了职,在好友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5)

三闾大学犹如一个微缩小社会,明争暗斗不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李梅亭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韩学愈看起来木讷老实,其实内心阴暗龌龊;高松年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方鸿渐性格懦弱,清高孤傲,不喜冲突,不站队不抱团,于是深陷在复杂的人际纠纷里,难以抽身。此时,不谙世事的孙柔嘉进入了方鸿渐的视线,这个女孩如她的名字一样“温和、柔顺”,她在方鸿渐面前极尽柔弱无助、善解人意,而在方鸿渐对其他人的态度上又保持着一致的清高。

最终两个人私定了终身,方鸿渐形容那是“一个自己并没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俩人自三闾大学出来,到桂林游玩,蜜里调油,你侬我侬,书里写:“他们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个人。”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6)

风花雪月终抵不过柴米油盐

爱因斯坦说:男人娶女人是希望她们永远不会改变。女人嫁给男人是希望他们会变,结果他们都失望了。

婚后二人在上海生活,方鸿渐因着岳父的关系去了报社工作。而婚姻对他们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方鸿渐自回国以来,相继认识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他跟鲍小姐是一夜之情,跟苏文纨是你进我退,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知到了“女朋友”与“情人”的不同。而当他遇到唐晓芙: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时—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他才真正地坠入了爱河,不过这段似有似无的爱情,最终在苏文纨的报复干涉下消失无踪。

孙柔嘉出身没有苏文纨显赫,性格没有唐晓芙讨喜,家里人又有些重男轻女。所以她从小就学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达到自己真实目的,方鸿渐就是她斟酌考量后认为最合适的结婚人选。所以方鸿渐与孙柔嘉二人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有方鸿渐不断遭受挫折的时机恰当,有孙柔嘉柔情似水地步步为营,其实每一步都隐藏了危机。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7)

婚后,夫妇二人的真实性格逐渐显露:方鸿渐看着好拿捏的同时也很优柔寡断,而孙柔嘉其实是个目标型的行动派。婚后她的强势逐渐显露,她希望丈夫能跟有钱的姑母家搞好关系,不停地干涉方鸿渐的生活、工作。方鸿渐本身就不爱孙柔嘉,又觉得自己被对方伪装的温柔欺骗,心中就有了很多不满。

钱钟书说: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高深莫测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很像现在多数适龄人的婚姻,总是想着年龄到了、时机到了,又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两个人就自然结婚了。

而之后的婚姻生活里,婚前没有充分了解,夫妻二人的真实性格,俩人在事业、家庭、夫妻责任方面的不同认知,都会逐渐显露出来。此时的婚姻不管是琴瑟和鸣还是一地鸡毛,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8)

方鸿渐认为自己是被孙柔嘉骗了,她故意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自己才会跟她结婚。孙柔嘉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方鸿渐,她用家人的关系给他找工作,然而让他跟姑母家搞好关系他都不肯。

其实男人看重面子尊严,女人看重爱与在乎。但是方鸿渐软弱清高,孙柔嘉精明强势,这两个人只会从自身出发来面对问题,于是他们的关系陷入了一种恶性的死循环,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不爱护妻子,生活中都是指责抱怨贬损,没有爱护尊重理解。

婚姻绝对不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三观不合的婚姻注定是走不长远的。就像杨绛说的:就算方鸿渐得偿所愿和唐晓芙共结连理,他们婚后也不见得幸福。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9)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我们俩的婚姻》里说:婚姻和爱情不一样,爱情只有两个人,可婚姻有好多人,整个世界。

方鸿渐出身乡绅家庭,孙柔嘉出身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二人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同。方鸿渐的旧式家庭非常重视传统礼节,因为方鸿渐跟孙柔嘉本身是私定终身,只是通过一封信向家里做了交待,所以传统的方母从开始就对这个儿媳妇很不满意。

孙柔嘉第一次去方家,方母就叮嘱她今后小心伺候方鸿渐穿衣吃饭。方父更是反对她出去工作,认为女人就应该做好管家。即使后来他们得知孙柔嘉的收入是方鸿渐的两倍,他们也觉得孙柔嘉应该把工作让给他们优秀的儿子。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10)

方家嫌弃孙家不识礼数,孙柔嘉过于强势不够温良;孙家嫌弃方家迂腐不化,方鸿渐本事不大脾气倒大。两家的其他人又没有什么机会相处,不喜欢不见就是了。而孙柔嘉要面对方家的一众长辈,方鸿渐也要面对孙家的亲戚朋友。

孙柔嘉与方家格格不入,方母要求孙柔嘉下跪祖宗,又让她的两个弟媳妇侦查她的嫁妆。初次到方家,还嫌弃她的穿着不够妥当。方老太太对自己另外两个小儿媳妇很好,方鸿渐都嫌弃自己弟媳妇太过懒惰,让自己的母亲做了太多事情。但是方老太太乐在其中,她的概念里,女人就应该待在家里,操持家务。

而孙柔嘉这边,她的女佣李妈是从娘家带来的,女佣忠心耿耿一心维护女主人,对孙柔嘉偏心到,连做排骨都只给方鸿渐做一块,其余的都留给孙柔嘉吃。孙柔嘉的姑妈陆太太更是不怎么喜欢方鸿渐,孙柔嘉为了缓和二人的关系,让方鸿渐去照顾姑妈家的狗,还要他去姑妈家的工厂做事,让方鸿渐很生气,“资本家走狗的走狗是不做的。”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11)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从来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弗洛伊德说:婚床上躺着六个人。从结婚那天开始,你不是跟一个人结婚,是跟一家人结婚。

好比人们在一起吃东西,一种人是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按道理讲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个都是吃剩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吃的都是剩的里头最坏的。钱钟书评价说事实上是反过来的,原因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方鸿渐与孙柔嘉都不想为难自己,他们每次面临选择都做对自己最有好处的决定。然而这些决定都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终不是长久之计。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12)

奥修说:男人结婚是因为他们累了,女人结婚是因为他们好奇。男人跟女人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都是有很多差别的,这就会造成两者对很多方面有认知上的差异。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将婚姻的动机归纳为三种:经济、子女和感情。所以婚姻并不是只有谈情说爱,婚姻还关乎经济、事业、人生理想、精神信仰。

黄磊说过,他非常反对把夫妻关系变成亲人关系,亲人是亲人,夫妻之间是爱人,爱人就是需要用爱去经营,而不是用亲情去经营。夫妻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爱有摩擦,有理解也会有过节。但是不管在日常生活里有怎样的冲突,双方一定是要留有足够的体面与顾忌的。夫妻之间最忌讳的,是扯掉对方最后一块“遮羞布”。

围城最有深度的故事(再读围城一部现代儒林外史)(13)

都说人最容易原谅陌生人,而对至亲之人往往非常苛刻,这就是颠倒了亲疏远近,越是亲近之人才越是应该付出更多关心的人,尽量换位思考。只有两个人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有更好的相处,才能收获1 1大于2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