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0年,印度北部的一处社区火葬场内,一名女性前不久刚刚去世,前来吊唁的亲属站成一排,准备将尸体送去火化。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

火葬场

突然,悲痛的气氛被一阵嘈杂声打破,只见一名男子突然冲进房间,大声斥责着死者的亲属。

宣称这里是高种姓的地盘,死者这样的低种姓不应在这里火化,这样的行为是在玷污这片土地!

可令人震惊的是,面对着如此荒谬绝伦的言论,死者的丈夫非但没有上前理论,反而默默地将妻子拉走,带去了几公里外的火葬场进行火化。

此事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种姓问题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所有种姓之中,“婆罗门”可以称之为当之无愧的贵族,孩子出生就是贵族,拥有特权,杀人放火不判死刑。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2)

可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历经这么多年为何仍然屹立不倒?

种姓中的天花板“婆罗门”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等级制度的变迁

其实在我国古代,人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贫贵之别,例如皇宫贵族的孩子与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之间,就是存在着地位和待遇上的天壤之别。

两个不同身份但年纪相仿的孩子见了面,一个不光要给另一个行大礼,甚至生死都在对方的掌控之中。

而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今日之中国讲究的不是三六九等,而是人人平等,公民个人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3)

但是在印度,这种等级划分一直都存在,而且在全社会根深蒂固,成为了印度民众的一种普遍共识。

在他们看来,无论自身处于哪个阶层,低种姓的人就是低贱的、卑微的,而高种姓的人就是高贵的、任意妄为的。

与我国相似,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也能够追溯至几千年前。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之前,好战的雅利安人进军欧亚大陆,他们自诩为战斗民族,相信只有硬实力才是生存的基础,对于软弱怯战之徒,他们就活该被驱逐和流放。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4)

因此,雅利安人来了之后到处厮杀争抢地盘,一路打到了如今印度境内。

而一直生活在此地的印度土著们早就习惯了安逸而舒适的生活,对于这帮人的到来也是始料未及。

而且他们基本也不曾练习过战斗相关的技能,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像样的军队。

因此面对着侵犯,印度土著们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

而雅利安人尝到了胜果的喜悦之后,在领地里招兵买马,锻造更为先进且锋利的武器,持续加强自身军队的战斗力。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5)

他们不仅要将印度土著踩在脚下,还要将整个亚欧大陆踩在脚下。

不过,雅利安人并非是只懂得战斗的粗人,他们对于领地的管理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非常严密的法规政策。

同时,为了防止印度土著举兵造反,雅利安人准备扩大阶层与阶层之间的鸿沟,开创了吠陀文化以及种姓文化。

早期的吠陀文化划分得较为简单和笼统,所有人大致被分为三个等级。

首先是武士以及皇宫贵族,这个等级对于国家做的贡献最大、身份最为尊贵,因此地位也就最高。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6)

吠陀文化

第二层是祭司,他们手中掌握着宗教武器。

在当时,国王统治国家不仅要通过刑罚和强权,也要讲究个软硬兼施,要借助祭司的力量凝聚国家共识、排除异己,因此祭司的地位也很特殊。

而这最后一层,就是作为绝大多数的平民了。

这种划分制度没有延续太久,随着婆罗门和刹帝利成为整个印度的核心人物之后,种姓制度就被划分为了五个层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达特利。

一手遮天,比肩神明

第一级的婆罗门是印度种姓制度中天花板的存在,在印度教所信仰的文化中,梵天是创世神,而婆罗门作为梵天的嘴,象征着绝对的话语权和至高的地位。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7)

同时,由于婆罗门掌控着全国的教育资源,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是整个国家最优质最顶级的。

因此这样又会形成良性循环,婆罗门依靠自己的地位持续反哺,能够愈发牢固地控制全国。

第二级的刹帝利地位虽然相较于婆罗门稍有逊色,但是仍然掌握丰富的行政资源,主要负责印度征收赋税、任免官职等方面的工作。

印度教中,刹帝利是梵天的双臂,象征着力量和辽阔,同样是高种姓,属于贵族的一种。

第三级的吠舍是梵天的双腿,他们有人权,但没有特权,从事的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包括工业、个体户、手工业等等。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8)

虽然说很少有暴富者,但大多吠舍都能保证自身吃饱穿暖,不会为生计发愁。

第四级的首陀罗被视为梵天的双脚,他们主要由印度土著构成,也就是说大部分普通百姓都属于这个阶层。

吠舍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工作、按时交税,保证好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优越生活以及国家的安定。

而最后一级的达利特对于印度的等级制度而言,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9)

很多人甚至将其排除在等级制度之外,认为他们是最底层的“贱民”,根本就不配出现在制度内,就连街边的流浪狗都比他们有用,他们没有任何人权可言,更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死活。

或许很多人会对此产生疑惑,为何上层阶级说啥就是啥?难道底层人们就没有奋起反抗吗,尤其是对于毫无人权可言的达利特而言。

与我国过往朝代中的“陈胜吴广”式的揭竿而起不同,印度的上层阶层不仅懂得用手中的强权压制底层人民,他们还通过思想与文化的涵化让所有人慢慢将等级制度烙进内心深处。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0)

婆罗门所使用的手法也非常简单,在他们的宗教中,万事万物都有个起源,所有凡人之上都有一个神,而“樊”就是其宗教中众神之王,是一切的主宰。

而所有印度人民作为创世神的化身,自然而然就幻化为了神的各个部分散落人间,因而也就有了上文中的各种象征。

随着这种观念愈发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规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都是人,有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有人只能住在最阴暗的角落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勉强度日,而这种巨大的落差却能一直以合理化的形式而存在了。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1)

总而言之,婆罗门的“特权”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就是免税,这一点在外人看来或许非常值得嫉妒,尤其是对于有钱人而言,毕竟税是按照比例收的,你赚得越多,你交得就越多,一年下来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然而对于婆罗门而言,这一点就是顺理成章的,本来国家大权就在他们手里牢牢掌控,自己赚的钱还要给自己交税,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第二点就是被奉为神明,一方面,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当作真理,其他种姓必须要相信。

他们的要求就是铁命令,其他种姓必须要执行,无论多么离谱多么荒诞都可以。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2)

比如在印度,有一个婆罗门站在大街上向所有人宣布,地球是他造出来的,那其他人不仅不能发出质疑,还要齐声向他欢呼:地球是你发明出来的!

另一方面就是婆罗门是唯一一个可以“受施”的阶层,而这种“受施”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街头乞讨。

他们可以一言不发地拿走别人家的东西甚至是土地,其他种姓干这事绝对可以被定性为偷盗,但是婆罗门的“拿”代表了一种恩赐。

一旦他们收了哪户人家的东西,这户人家就将会被神明所保佑,不会被厄运缠身。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3)

抑或是一个恶贯满盈之人,只要你能给婆罗门足够的钱,即便你的罪孽再深重,以前的事也会就此一笔勾销。

这些在我们看来完全荒唐可笑的说法,它确确实实存在着,也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第三,也是最令人羡慕的一个特权就是“免死金牌”。

婆罗门作为贵族,他们不会被执行死刑,哪怕是多么严重的滔天大罪,都会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多就是象征性地惩罚一下。

相较于我国皇帝为功臣们颁发的“免死金牌”而言,印度的这个版本在功效上显然是更为出色的。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4)

因为皇帝说过的任何话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任何人都不能拿前朝的牌挡本朝的铡刀,即便是同一个皇帝说的话都有可能会反悔。

可是婆罗门的“免死金牌”不像是特权,更像是凡人与神明之间的界限。

凡人可以被处死,但神是不会的,凡人会犯错,但是神是不会的,这种规定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婆罗门,倒不如说是在加固人们心中的信仰坚定不动摇,是一种保护统治阶级的手段。

反观婆罗门之下的阶层们,过得是一个不如一个,不仅要面临着各种欺压,在缝隙中求生存,而且他们走到哪里都要遭人嫌弃,受人冷眼相待,甚至于低种姓用过的东西都会变成“一次性”用品。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5)

所有低种姓人群每天无不在期望着自己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这该死的制度能早点被取缔,自己的后代能过得好一点。

“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时间匆匆而过,新世纪的车轮滚滚而来,岁月的尘埃并没有掩埋糟粕,低种姓人群的期望也没有成真,而是在其笼罩之下演变出了新的形式。

一些固守“传统”的原住民仍然对其充满着敬畏,哪怕是很多移民至他国的印度民众同样如此。

种姓制度之下的这种刻板与偏见,无关贫贱,无关学历,也无关年代。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6)

印度的硅谷,本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代名词。

而一名工程师以激烈的言辞控告着自己的顶头上司种种罪行之时,没承想最后受到惩罚的却是自己。

这原因仅仅因为工程师是低种姓,而那位作恶多端的高层则是一位“人上人”。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几千名低种姓人群曾在职场中被高种姓高层穿过小鞋,甚至是遭受过凌辱,而他们却对此无能为力。

而不合理的事物,所针对的对象范围一定会慢慢扩大。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7)

由于印度的高种姓人群内部也不是所谓的“一家亲”,在身份和地位上也是泾渭分明的。

曾经那些制度背景下的受益者慢慢也变为了受害者,其缺点被无限地放大。

声讨声不绝于耳,印度面临着改革,印度也必须要改革。

政府改革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印度正式建国之后立马颁布了有关宪法,高种姓的“特权”和福利虽然没有被彻底清除,但也受到了很大程度地淡化。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8)

而对于低种姓则明文规定所有公民将不再受到种族制度的约束,过往所有的歧视和不公都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为了表明自己彻底根除种姓制度的决心,之后还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

其中最鲜明的一条就是低种姓人群参政议政的优先级将被大大提高,很快就能在各种竞选与议会中看到低种姓人群的身影,扩大政治讨论的范围。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听到更为广泛的声音,提升低种姓人群的参与感,使得政治工作更加平衡,政策的出台更加合理。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19)

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德不配位的情况出现。

而相关政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有越来越多低种姓人才成为印度政府的高官,甚至是总统。

对于印度人民而言,这在以往的日子里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以往的贱民终生都是贱民,贵族终生都是贵族,你别想着贵族会“翻车”,也别想着贱民会翻身。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正如大多数传统那样,想要根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不是过去时,而将是永远地进行时。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20)

甘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雄甘地”呼吁全社会摘掉以往的有色眼镜,平等地对待所有人,不要心怀敌意,用爱去对抗冰冷的制度。

之后的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为平等和自由摇旗呐喊。

很多印度的影星、歌星纷纷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类似的主题,力图将这些思想传递给更多人。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阿米尔汗,他曾经就在访谈中公开表示自己非常排斥这种所谓的常规。

因为它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对于整个印度的发展也起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21)

之后他不顾部分人对他的谩骂和抵制,一次次将种姓制度的各类弊端写进自己的作品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青年。

对于这些行为,他说:“我不希望有更多人受到伤害,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样被种姓制度困住。”

未来,留给印度的路还有很长一截要走,但是反抗的大旗一旦举起,必然会受到一呼百应。而对于我们而言,生于一个平等而文明的祖国,是我们的幸运和福分。

印度婆罗门贵族扇嘴巴子(印度婆罗门)(22)

但是我们的社会中仍然也存在着种种歧视和种种不公,只要我们能跟进国家的脚步,善意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不公与偏见一定会被理解与兼爱所替代。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