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侯姬昌简历(西伯侯姬昌为何要吃下儿子肉做成的肉饼)(1)

在《封神演义》中,妲己绝对是第一毒妇。纣王虽然残暴,对待那些冒犯他的人,也不过是砍头而已。妲己却接连发明出炮烙、虿盆等刑法,让人受尽折磨,不得好死。

对天下人来说,妲己是个毒妇;对纣王来说,妲己是贴心小棉袄。

在纣王看来,妲己的所有毒计,都是为了他纣王,为了大商江山。当初杀姜皇后宫人是如此,现在把伯邑考做成肉饼,也是如此。

前文说到伯邑考不甘心被妲己调戏,一边进谏纣王,一边用琴去砸妲己。他本是弱冠书生,力气平平,与妲己之间又隔得很远,徒然打碎了一些盘碟杯盏,妲己根本就毫发无伤。

纣王大怒,伯邑考竟敢伤他爱妃,这还了得!他发狠命人将伯邑考抓了,准备扔到虿盆,让万蛇啃噬。妲己拦阻,说出个一箭双雕的处置方法。

妲己提出:“妾常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杀姬昌,恐遗后患。”

纣王一听大喜,连连慨叹:御妻之言,正合吾意!

当初,西伯侯姬昌为何会惹得纣王大怒,下令将其抓捕?

因为姬昌擅长演习先天数!

天道渺远,高深难测。自古以来,人们对上天,对未来,就深深敬畏。姬昌演习先天数,却能够勘破天机,预知未来,这是何等了不起!

姬昌不过是臣子身份,却在百姓当中,士大夫之间,拥有“圣人”之名。这对于一国天子纣王来说,绝非好事。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姬昌眼下虽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纣王叫板,但是,姬昌一方面是西方两百镇诸侯首领,一方面在天下百姓心中号称圣人,这两种身份加起来,已经对纣王的统治,构成了重大威胁。

尤其是姬昌在发表所谓预言时,竟然声称纣王的帝位将一传而绝,大商的江山即将败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比空有勋爵的姜桓楚、鄂崇禹,在天下百姓中拥有崇高声望的姬昌,危险系数更大!于是,纣王在斩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之后,明知不宜再惹是非,又树强敌,还是将西伯侯姬昌软禁起来。

只是,一晃七年过去。那姬昌夹着尾巴做人,对朝廷恭恭敬敬,对纣王毫无怨言。加上比干、黄飞虎多次为姬昌求情。纣王也在狐疑,或许姬昌真的没有反叛之心?可就此放走姬昌,纣王又不大放心。

妲己的计策,恰恰可以为纣王解忧!

把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这对纣王来说,有何好处呢?

其一、若姬昌看不出肉饼是伯邑考之肉所做,直接吃下,那就证明姬昌预知祸福纯属骗人,庸人一个,那放回西岐也不会有威胁。

其二、若姬昌看出了肉饼是伯邑考之肉所做,坚决不吃,那就证明姬昌有反叛之心,纣王就有理由把姬昌杀了。

纣王命人把肉饼拿给西伯侯姬昌,等候使者回禀消息。

纣王虽然也算精明,但权谋机心比起姬昌来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在吃肉饼事件中,他只看到了非此即彼的两种可能,完全没有想到,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

即西伯侯姬昌确实看出了肉饼是儿子之肉所做,但为了保全自身性命,逃回西岐,依然选择吃下。

事实上,在使者拿肉饼到来之前,姬昌已经用金钱占了一课,知道儿子伯邑考被杀。

姬昌流泪说:我儿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祸!今日如不食子肉,难逃杀身之祸;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绞!

古代有所谓“长者赐不可辞”,更不要说是天子之赐。拒绝天子的赏赐,就等于忤逆,就要被砍头。

于是,不吃肉饼,姬昌注定一死。吃肉饼,却是吃儿子的肉,姬昌心中痛如刀绞。

品西游,说封神,按章节阅读全部文章,敬请关注叶之秋读书

只是,虽然痛如刀绞,可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正伯邑考死都死了,还是让伯邑考死得有价值吧。

最终,姬昌打开盒盖,做出一副幸福状,当着使者的面大口大口吃肉饼,把三块大肉饼全部吃光,才送走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