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玉伟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诗圣杜甫以一首古风《丈人山》,开青城山天下“幽”之先河,成为最佳“形象大使”和“代言人”,使其“幽”动天下。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

(山门/双玉摄影)

而我始终以为,“幽”是青城山的底色和血脉,“青”是青城山的表象和灵魂。戊戌年夏末秋初趁几天年假前往一游,感觉更深。

到达青城山已经傍晚,遂居住在山脚下和平村民居。第二天早早就被唤醒:

夜宿山村

翠鸟鸣青山,晨鸡昊天啼。

岚露透清寂,悠悠醒窄居。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2)

(青幽/双玉摄影)

甫进重檐式山门,顿感“绿树掩映森意浓,苍翠世界婆娑多”。两侧乔木松柏修长挺拔,遮蔽着山路,右侧三叠瀑布交错喷涌,沿清溪奔流,溪岸被葱郁的藤类植物覆盖,略无阙处。游人三三两两,迤逦而行,一位环卫大姐正在认真地清扫夜落残叶。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3)

(勤奋/双玉摄影)

青石铺就的台阶随山势自然蜿蜒而上,数十米高的杉木、苍翠的竹林仿佛天然遮阳伞,林荫遍布,形成了一条天然绿色走廊,人行其间,心怡神爽。

我正气喘吁吁地走着,抬头见一位上身赤裸露出古铜色胸腹的中年人,头发渐白,手柱一支木棒,裤衣上挽,肌腱虬扎,脚穿白袜绿胶鞋,竹篓背负一摞青方砖,正健步上行。

您走的好快啊。

见我打招呼,中年人用木棒支住竹篓底部,略微站直身体,用浓重“川普”回答,习惯了。

您多大年龄了?

你看呢?

有四十多岁吧?我见其面色红润,还是很年轻的,何况猜人岁数一般都是往小一点说,不像遇到过的有些年轻人,一见面就“叔叔”“大爷”的乱叫,好像我已经很老了。

四十八了。

您贵姓?

免贵姓杨。

您“搬山”几年了?我知道,一般向山上运物品者都有个固定称呼,用担子的叫“挑山工”,直接背负的自然叫“搬山工”了。

十几年了。

您背的砖很重吧?

一百二十斤。

天哪,这么重。我背了个布包这才走了多远就汗流浃背了,您真厉害!

不经常爬山都这样,我们习惯了。

您这一趟挣多少钱?

回来还要带垃圾等下山,一个来回八十块。

真是不易。

呵呵,山上有各种植物六千余种,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两万八,比有些大都市高一百八十倍,环境好空气好,就等于锻炼了。

说罢,杨师傅慢慢取过木棒,转身继续向山上走去。

望着杨师傅健壮的背影,我按下了快门。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4)

(搬山/双玉摄影)

山路尽管曲折盘旋,但这一段并不很陡峭,而且每过一个弯几乎就有一个亭阁,供游人小憩,每个亭阁均有名字,如天然阁、揽胜亭等。

沿途偶遇有聘导游者讲述,得知这条山道叫做椿仙行道,源自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来访者众,椿仙约定,凡欲访者均需在上山路上植树一株,由是这条路被称为“椿仙行道”。而众多亭阁皆是就地取材,以带皮原木为柱,老树为梁,树藤为顶,树根为凳,意图原汁原味,不破坏生态,亭阁造型或三角、或四方、或六角、或八卦,作为道教的发源地,这也符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

登山有感

天下青翠数青城,朝阳熠闪越千亭。

松衫柏桐茂黝壮,滔天林海罩长空。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5)

(亭阁/双玉摄影)

转过一个山角,依旧是林海莽莽,翠色密密,展现着一片寥廓的青青世界。宛如谷建芬老师作词那英演唱的著名歌曲《青青的世界》所唱的那样,青青从每一片叶上来,从每一片草上来,从早晨的鸟语声来,从夜半的蛙声来,从您的眼波中来。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6)

(练山/双玉摄影)

在青城山也许还不止这些。行走间,突然一片大声传来,宛如牛鸣,震耳欲聋,仿若男高音歌唱家集体合唱,令人惊诧莫名。仔细寻找声音来源,在路旁树干上发现了端倪,原来在杉树干上,趴着若干青黝黝的蝉,长不逾寸,羽衣微颤,也许是饱吸了鲜汁甘露,也许是舒爽了玉树清风,正在那里放声高歌,没有感到声嘶力竭,而是自然而然般迸发,声震林翳,响遏云霄——完全没有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那种哀伤,也没有隋代卢思道《听鸣蝉篇》的凄切,更没有卢照邻《合风蝉》的危衰——反而像是美好的咏叹,是时光的歌颂,是生命的乐章,至少为青青的世界增加了一条——青青从蝉声来。

震撼之下,不禁又“诗”兴大发,用三分钟时间敲出几行“歪诗”:

青城山闻蝉

蝉碧如牛鸣,交响唱隘冲。

群峦笼清啸,声震万壑松。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7)

(牛鸣/双玉摄影)

柱杖续行,汗漫浸衣,山路悠长,不见尽头,唯有满目幽翠,漫漫旅途。忽然想起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二师兄的抱怨话语“山连山,路弯弯,走来走去还是山”,不禁深以为然。而不经意间,仰头忽然见到了蓝天上几朵白云悠悠,狭长小径直似通往阆苑仙宫,顿觉世间焉有如是景,红尘哪得几回闻:

山径

山路弯弯山路弯,山路弯到白云边。

巴蜀山水多妙境,青城归来不羡山。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8)

(天路/双玉摄影)

穿过众多名胜古迹、道观庙廊,有一处岔路,凌涧石拱桥,曰“访宁桥”,通向黄帝殿,于是转身前往。

由于人迹罕至,路更崎岖难行,一处凹进去的山窝,上是悬崖峭壁,下是三百米深渊,路被山洪冲坏,青苔路滑,只能胆战心惊侧身慢慢而过。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黄帝殿前,见殿临渊傍崖,规模并不甚大,崖壁上刻满了古儒今贤迁客骚人诗赋,目光穿过殿顶飞檐上望,是簇簇绿树遮挡的石崖,高不可攀。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9)

(帝崖/双玉摄影)

黄帝与青城山似有甚深渊源。我曾读过西汉淮南王《列仙传》,其中记载,宁封曾为黄帝陶正,陶正是专门负责管理烧制陶器诸事的官员。传宁封升仙后,因见青城山山清水秀,风景秀美,故栖居于此。后来黄帝与蚩尤开战,初始打败仗,前来请教,宁封授予《龙蹻经》,最终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宋末元赵道一谓:“宁封先生栖于蜀之青城山北岩,黄帝师焉”,为表达谢意,黄帝拜宁封为“五岳丈人”,由此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0)

(掩映/双玉摄影)

不仅黄帝殿,天师洞、建福宫、上清宫等处都留下了黄帝的传说。

实际上,还不应局限于此。史载,黄帝夫人、被誉为“蚕神”“女圣”的嫘祖,为西陵之女,西陵似应为川蜀西北部一带,而嫘祖之子昌意,亦娶“蜀山氏”之女,因蜀地多山,其山是否为青城山,自是不得而知了。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1)

(峻极/双玉摄影)

又走过一段稍短但更陡峭酷似泰山十八盘的山路,来到青城山峰巅海拔1260米的老霄顶,一座八角飞檐塔楼式老君阁正在修缮中。青城山地势巍峨,背依千里岷江,身靠国宝大熊猫栖息地,面向东南“天府之国”——广袤的成都大平原,其东北都江堰近在咫尺,遍布史前文化遗迹,仅其脚下,就有经过严格鉴证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300-4600年的芒城遗址,因时间关系,我仅仅是打车一观即匆匆离去。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2)

(碧海/双玉摄影)

此际,想起了诗圣描绘东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实感情同此心,物同此理,亲临其境,诚不我欺。沿塔基顺时针转了一圈,时而驻足极目远眺,青城山雄立群山之中,淡蓝色云雾里山峦起伏,众山拱卫,三十六峰仿佛朝圣般环绕拜稽着主峰,貌似形成一座葱茏的城堡,绿色的植被接天连脉,直铺设到山下青城镇。

青城镇也许是青城山又一个奇迹。因了“六十岁老人比较小,七十岁老人不算老,八十岁老人满街跑,九十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而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人均寿命近八十岁,九十岁以上百余人,其中百岁老人六位。其青春如此。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3)

(揽翠/双玉摄影)

无山不秀,无水不灵。地处南国的青城山青翠清幽,自然离不开水,除山多高水多高蕴含水脉之外,降雨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从老君阁缓步下行,在上清宫小坐品茗,偶遇一年轻道长,寒暄问讯,言青城山大雨时常,小雨阵阵,雨水丰沛,年降雨量达一千多毫米。沿途“跋涉”,时见山间处处有泉,涧涧流溪,草丛湿漉漉,山坡茂萋萋。因腿部短暂抽筋,故坐索道下山,停靠在月湖,湖东侧即是壁立千仞的丈人峰。记得北宋所编撰《太平广记》曾载,在青城山丈人观后“因滞雨崖崩,暴水大至,俄有坠石如岸,堰水向东,竟免漂陷……自此暴水出处,常有流泉,直注厨内,其味甘香,冬夏不绝”,虽有幸致因素,亦可见其水之丰。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4)

(清溪/双玉摄影)

青城山因为山青、水青、景青,有了诸如“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A级风景区”等太多的光环。但我感觉,青城山因人青(长寿)、史青(历史悠久)、名青(黄帝因是东方之地故称青帝),正如中华文化的魂脉博大精深赓续相传,会继续名垂青史青春永驻。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5)

(虔诚/双玉摄影)

乘高铁返回成都途中,接首都栾主编、山东王主任信息,言有培训有采风虽目标各异竟不约而同都到了成都。于是奉邀参与“火热”的火锅晚餐。其间若干热情自不必细言。

餐罢疲累但高兴。到宾馆正想洗洗睡了,忽然手机一响,是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单位罗总发来微信,讲电视连续剧《白蛇传》青城山下还有白素贞的优美传说,当然,还有小青。得,又一青。

开发区青国青城(青国青城)(16)

(无为/双玉摄影)

【作者简介:李玉伟,笔名双玉、春(金)风轻飘夜雨,中国金融作协、河北作协会员,正高级经济师,硕导,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特聘专家,在各类媒体刊发散文、诗词、报告文学等百万余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新闻报告文学集《动脉痕迹》及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词集《微尘痕迹》等。】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