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说孔融是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易中天先生很为孔融打抱不平,认为那些不孝的言论可能是祢衡说的——曹操之所以给孔融安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实际是为了破坏孔融的名节,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消灭了孔融。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孔融的“不孝言论”,也就是曹操给孔融的判决书(令):“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缸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但是孔融却很让后人同情,还拿出他儿子“从容就义”的例子来证明:孔融家教很好,满门忠烈。但事实上细思极恐,“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成语的出处如果是真的,那么正好坐实了孔融不孝的罪名,只能说以不孝之名杀孔融一点都不冤——这一家子都是不孝的冷血动物。
我们来看看史书上关于这件事的两个版本,版本一:融二子,皆龆龀。融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辞?”二子俱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辞!”版本二:二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
两个八岁的小孩,眼见着老爹要被拉出去砍头了,也明知道自己一家子全都跑不了,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不但不跟父亲诀别,还能端坐下棋,这事儿不要说八岁的孩子干不出来,就是稍有良知的成年人也干不出来——这已经冷血无情到了什么程度?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自然不会不好好教导儿子,而下棋,也正是儒家必会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肯定也是孔融教的。
读者诸君想想这画面吧:正在被抄家,院子里站满了杀气腾腾的甲士,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满门鸡飞狗跳,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子神态自若在那里下棋,老爹被五花大绑抓走了,这俩孩子却面无表情,甚至不肯动一动屁股跟老爹说一句话——这还是人吗?只能说,这不是穿越来的神童,就是六亲不认的畜生——即使是两只小猪,看见大猪被绑到肉案子上,也会嚎叫两声的呀!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气得够呛:八岁的小孩子,就是再怎么聪明伶俐了身达命,又怎么会看见父亲被抓还能脸不变色地坐在那里下棋?最后裴松之怒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出处:把此事当美谈,就是伤天害理的贼(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
所以“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成语的来源,只有两个可能:其一,纯属后人编造,本想给孔融脸上贴金,却变成了抹黑;其二,孔融真的就是一个违背人伦的不孝之人,正是在他言传身教之下,有其父必有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