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怎样解会更简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简易方程正确步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简易方程正确步骤(简易方程怎样解会更简易)

简易方程正确步骤

简易方程怎样解会更简易

上周末(2.28)回家,老婆告诉我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因为不会方程,死活不肯去报名上学,后来在她爸爸暴打下才不得已去了学校报了名的。孩子家长知道我是老师,想请我帮忙给他孩子教教方程。老婆说她已经答应帮人家的忙了,就是担心我是初中地理老师,会不会方程。

第二天一早,那孩子来到我家。我以为她不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呢——这个简单,找等量关系嘛。我决定由简单的文字题开始教导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可是方程列好了,她一直愣在那里看着方程发呆——她连简单的方程都不会解!

没办法,只有从解简单的方程入手教她了。

我随手写了个方程似乎是“x 28=60”这样的,教她思考:在这个加法算式里,已知“一个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根据加法算式里面三个数(我不记得专业术语叫什么)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也就是方程的解)了。

结果,她摇摇头,说她们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她让我看她的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翻看课本——课本上

例题1解方程“x 3=9”是这么写的:

“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求”

……

“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解:“x 3-3=9-3”

“ X=6”

还有例题2解方程20-x=9

解:20-x x=9 x

20=9 x

9 x=20

9 x-9=20-9

X=11

还有例题3解方程2x-4=20

解:2x-4 4=20 4

2x=24

2x÷2=24÷2

X=12

原来课本上采用的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翻看整个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解这简易方程的方法就此一种。真不知道我们的教材(人教版)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用这种办法解简易方程真的很不简便,相反还很繁琐。尤其是解答类似于“5-x=2和6÷x=3”这类方程,在孩子眼里,应该很难。

难怪这孩子上了一学期了还不会解呢。

为什么不依据四则运算中各自相关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来解呢?这样至少学生会少写很多字,节省很多时间的——现在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计算办法很多都会采用“题海战术”。

是害怕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更简便(至少书写简单)的解题方法吗?

记得以前的数学教材(现在的我不清楚)有很多类似“() 5=9;9-()=4;4×()=20;()÷5=2”这类的填空题,我想,教材设计这类题型的目的就是为解简易方程做准备的吧。在引导学生解答这类填空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引导学社理解识记各算式中相关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呢?掌握了这些关系,以此来解方程,学生还会难以接受吗?

就算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简易方程,我们也满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移项”解方程的办法来,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接受的。用“移项”的办法解方程,同样也会简便得多。

因此,强烈建议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上采用依据算式中相关的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和“移项”法来解简易方程,至少在教材有这方面的拓展与延伸(我们的教师大多都是以课本来授课的),因为这样解方程更简便,书写更简洁,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