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家小巷原创,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有痄腮过,一边脸红红的肿肿的,一碰特别疼,痄腮在西医中叫流行性腮腺炎,如果去正规医院看,估计要让你打点滴输液。

痄腮什么偏方能治好(谁的童年没有痄腮)(1)

我和我弟小时候都有得过痄腮,不过我们都用的是土方法,也就是民间流传的一些法子;我记得我六岁的时候,耳朵旁边开始发炎进而那一边的脸都肿起来了,一碰疼的厉害,吃饭都不敢吃;当时老爹看到这种情况很淡定,拿了一个平时用的比较少的墨笔沾上墨水就在我脸上开始画,嘴里还唠叨着『别动,我给你画个护身符,过一会就不疼了』,还真是奇怪,等到晚饭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么疼,第二天起来发现脸也不肿了。自此之后我对我老爹就充满了敬仰,虽然后来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但是这种流传下来的智慧依然让我钦佩不已。

痄腮什么偏方能治好(谁的童年没有痄腮)(2)

后来慢慢长大,也知道了护身符根本不存在,至于墨水为何能治疗痄腮?后来翻阅了一些书籍发现之前的墨水由很多中药材组成,比如宋人李美撰写的《墨谱法式》中描述了墨汁的配方:牛角胎三两,洗净、细锉,以水一斗,浸七日;皂角。入锅煮三、五沸,取汁一斤,入鱼胶二两半,浸一宿,重汤熬熟,入碌矾末钱,同滤过,和煤烟一斤。三挺煮一日,澄取清汁三斤,入栀子仁、黄蘗、榛皮、苏木各一两、白檀半两、酸榴皮枚,再浸三日。

有时候为了增加清香,还会加入麝香和冰片,秦皮、麝香、冰片等原料都具有清热下火的药用价值,主要原料牛角胎或者唐代用的鹿角胶都是上好的中药材,据史料记载唐代有写字丑喝墨汁的惩罚办法,也是因为唐代松烟墨主要以中药原料熬制而成,《本草崇原》里有如此记载: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

但是后来墨水大都工业化生产,都用工业原料,所以也就失去了原来的药用价值,我想这也是后来老爹给弟弟治痄腮的时候改用仙人掌的原因吧;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在很多地方都有使用仙人掌治疗痄腮的风俗。

再后来上大学,和同宿舍好友聊天,有问到他们当地治疗痄腮的方法,真是大开眼界,有些方法闻所未闻;比如安徽老李说他们那里得了痄腮可以自己拿一个木瓢和一根筷子,偷偷的藏在门后,把木瓢紧帖患部,用筷子敲木瓢一会(一袋烟的工夫),敲的同时念咒语:敲蛤蟆气、敲蛤蟆气、敲蛤蟆气,然后痄腮就好了。来自山东的老王说他们那里得了痄腮就在鸡蛋的小头用针捅上三个小眼,煮好后吃了,痄腮就好了。

最后,这些方法看似不可思议,但是脱掉伪装的外衣,肯定有它科学的道理,就像墨水仙人掌一样,只是我们现在还未摸透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