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个人自传《第二次呼吸》被法国著名导演奥利维·那卡什艾力克·托兰达改编拍摄成经典之作《触不可及》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1)

影片上映后连续十周蝉联法国票房榜冠军,打破了此前由《泰坦尼克号》在法国创造的票房纪录。《触不可及》获得2011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两位男主演包揽东京电影节双影帝。豆瓣评分始终保持着9.2的高分。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2)

法版《触不可及》运用典型“二人转”的故事框架,以喜剧的形式,讲述因跳伞事故导致脖子以下都不能动的白人富豪菲利普和他聘请的鲁莽还有犯罪前科的贫穷黑人移民全职陪护德瑞斯之间的故事。

就是这么一部剧情老套的电影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是电影中精美的配乐?是穿插剧情中的法式幽默?还是跨越阶级种族的友谊?

影片的成功源于多方面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菲利普和德瑞斯相遇、相知、相伴过程中平等与尊重对我们的触及,触及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相遇:抛开偏见,平等审视对方

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白人富豪,一个有犯罪前科的黑人移民。财富的悬殊,肤色的差异,学识的差距让这两个人看起来格格不入,然而命运却让他们相遇。

影片中富豪菲利普因为在恶劣天气去跳伞出了事故,造成自己脖子以下瘫痪,需要高薪聘请一位全职陪护。

德瑞斯到菲利普家中应聘时,他其实只是想获得一个签字,证明自己没有被雇佣,以便领取失业救助金。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3)

德瑞斯并没有期望被雇佣,在他内心早已预设偏见,像菲利普这种白人富豪是看不起德瑞斯这种黑人移民的。

一个富有却残疾,一个贫穷却健壮。也许恰恰因为菲利普和德瑞斯的各自缺失造就了另类“平等”。

这种另类的平等让跨阶级的固有偏见被无意中被抛弃,让菲利普和德瑞斯有了平等审视对方的机会。

在菲利普眼里,他们是平等的,他不会因为德瑞斯的出身,给德瑞斯贴上移民抢劫犯的底层标签。

在德瑞斯眼里,他们是平等的,他不会因为菲利普的富有,小心翼翼地仰望菲利普高贵的身份。

无论是否主动抛弃偏见,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相遇是在平等的审视对方。

相知:尝试包容,尊重获取共赢

只有平等的审视对方,尝试包容,尊重对方才能获取共赢。

一个受过贵族教育,喜欢古典音乐,阳春白雪、风度翩翩。

一个混迹贫民社区,喜欢流行音乐,幽默风趣、粗鲁冷硬。

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却能成为好友,这一切从菲利普包容德瑞斯将他的彩蛋顺走开始,源于菲利普和德瑞斯在相知过程中的包容与尊重。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4)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5)

德瑞斯对菲利普尊重,他不把菲利普看作一个残疾人。菲利普要出行看画展,得知平时带菲利普出去都是把他放入大面包车的后备箱时,德瑞斯拒绝了。

德瑞斯说:“我不能把你像马一样放在后备箱里。”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6)

德瑞斯告诉菲利普,你可以坐跑车。菲利普坐在跑车的副驾驶上感受着跑车的轰鸣,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7)

影片中通过菲利普和德瑞斯的大量“冲突”,体现了他们的相互包容。

比如一开始面试时,菲利普和德瑞斯在音乐喜好方面就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一边是肖邦柏辽兹,一边是库尔伙伴乐队。这种喜剧的冲突在菲利普生日晚会上达到了极致。德瑞斯对生日会上演奏的一段段古典音乐的评价是“一群裸奔的人”“猫和老鼠”“咖啡广告”“失业补助中心电话铃声。

再比如到后来在展厅看画时,菲利普表示非常欣赏这幅画,血腥中带有祥和,平静中带有暴力,德瑞斯毫无顾虑的说出大多欣赏不了艺术平民的心声:这就是一滩鼻血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8)

影片将人物在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而在这大量的冲突的背后却是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相互包容与尊重。

德瑞斯可以陪着菲利普听4个小时的歌剧,菲利普也能在歌剧院里和德瑞斯大声嘲笑那棵唱着德语的树。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9)

菲利普遇见了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德瑞斯,而德瑞斯也得到了菲利普的认可和尊重。

相知中,包容与尊重让菲利普和德瑞斯共赢。

菲利普打开了心结变得开朗,获得了快乐还收获了爱情。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10)

德瑞斯学会了与人交往变得稳重更有责任感,因为了解达利的画作而得到了一份新工作。

相伴:抛弃同情与怜悯,用平等与尊重触及彼此

“人类最难忍的是怜悯之情,尤其是在他值得别人怜悯的时候。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巴尔扎克《驴皮记》

因为要照顾家人,德瑞斯不得不离开了菲利普。

在德瑞斯离开后,菲利普又换了数不清的陪护,但却没一个陪护是让他满意的。

喂菲利普吃饭时,陪护穿着白色大褂,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在疯人院;菲利普想抽烟时,陪护给他讲解起抽烟的危害;菲利普想找个按摩师消遣,陪护给他找来的却是中年男性;晚上睡觉时,药效的副作用发生,陪护却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菲利普开始变得脾气暴躁。

那些陪护有错吗?从陪护的角度看他们没有错。

可实际上他们犯了一个大错,同情和怜悯被滥用。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写的:

斯特里克兰夫人很有同情心。这是一种迷人的资质,但常常被拥有它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施展自己全部的灵巧,猛扑到他们身上来。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有人胸前已沾满泪水,我不忍再洒上我的。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11)

看到影片此处,我们就更能理解菲利普从众多有专业护理经验的应聘者选择德瑞斯给出的理由:“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相伴,是用平等与尊重触及彼此的过程。菲利普和德瑞斯看似因为背景与出身而触不可及的二人,却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触碰到彼此的心灵深处,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友情。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但也不乏形式主义者的存在。一些帮扶人走访贫困户,拍照宣传,却没有考虑被帮扶人的心情。有新闻报道个别贫苦户只想等着帮扶,不愿意用双手脱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同情与怜悯。

正如著名作家严歌苓所讲:

怜悯可不是什么好的感情,被怜悯的人必须接受怜悯中略带嫌弃的敷衍。

解决的一个思路就是要用平等与尊重去触及这些贫困户的内心。扶贫不是施舍,用平等和尊重给予贫困户信心,点燃他们内心希望的火种。让他们从内心懂得《触不可及》中“没有手臂就没有巧克力。”这句台词的真正含义。

一个朋友逛街经常会遇到乞讨的人,朋友每次对伸手乞讨的视而不见,而每次都会给那些吹葫芦丝、拉二胡的几元钱。并且无论演奏的是否精彩,朋友都会听完一首再离开。我想这是朋友对泰戈尔箴言的践行。

“不要从你自己的口袋里直接取出勋章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善意可以给予他人心灵温暖,但如果不顾对方的感受,直截了当地表露善意,就会变成一种伤害。”——泰戈尔

很多人往往将心理学中“同理心”与同情混淆。

同理心(Empathy)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怜悯是能杀死人的。滥用同情与怜悯后果尤其严重。

当区分不开同理心与同情,不能把握好同情与怜悯的度时,不如抛弃同情与怜悯,用平等与尊重触及彼此。

结语:

《第二次呼吸》再版序言中,作者对Intouchables这个词进行了解释。

“碰不得的人”,这个词形容我们两个人,在多重意义上都恰如其分。北非血统的阿伯代尔在法国自感属于边缘人群——就像印度的“贱民”阶层那样;旁人不能“碰”他,否则会有被猛击一拳的风险,而他跑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他当烂仔的那段漫长历程中,那些“条子”(照搬他的原话)只成功抓到过他一次。

对于我来说,在巴黎私邸环绕的高墙背后(阿伯代尔称这是我镶金的监狱),我因我的财产可以衣食无忧,我仿佛属于“外星人”;任何事我都可以不在乎。我完全的瘫痪和感觉功能的丧失使我无法去碰任何东西;别人轻轻碰我一下都会犹豫再三,因为我的身体状况令他们畏惧,只要碰一下我的肩膀,就必然会引起恐怖的疼痛。

与碰不得的人相比,个人还是喜欢触不可及这个译法。

财富的悬殊,种族的差异,学识的差距让菲利普和德瑞斯两个人看起来格格不入,在旁人看来,菲利普和德瑞斯都是碰不得的人,他们触不可及,而最终他们却成了彼此一生的挚友。

原因无非是相遇中平等的审视对方,相知中包容尊重对方,相伴中用平等与尊重触及彼此。

有时,你必须进入别人的世界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缺少什么。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12)

影片最后,德瑞斯瞒着菲利普给他安排了第二次约会。当德瑞斯将菲利普一个人留在海边餐厅时,菲利普不知所措。当菲利普的笔友出现时,菲利普几秒内的表情包含了惊讶、激动、不安、释然、幸福。德瑞斯在窗外向菲利普微笑着挥手。

此时菲利普和德瑞斯的心灵是相通的。

相遇是美好相处总是短暂且匆忙(触不可及相遇相知)(13)

用平等与尊重触及彼此,那些看似触不可及的外在差异不再重要,彼此内心触手可及。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触“心”可及。


麻辣不失鲜爽。我是@辣蛤蜊 欢迎关注留言。感悟人生,一起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