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海阳地雷战景点(传承地雷战精神)(1)

地雷战遗址。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8日讯 昔日战火纷飞,今朝海晏河清。位于海阳市行村镇的赵疃村,是地雷战的发生地。忆往昔,观新貌,当旧时的硝烟散去,一个全新的样板村正在崛起。

外强硬件

铺平百姓脱贫致富路

“保存完整的地雷战遗址,是电影《地雷战》中赵家庄的原型。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见鬼子不拉弦’就是在这座信号山上发生的。”村党支部书记赵文欣是土生土长的赵疃人,当年轰动全国的地雷战故事,他从小听到大。1977年,地雷战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信号山上,可以俯瞰赵疃村全景。村内现存的地雷战遗址主要有4处:村西南百米处的“月牙桥雷区遗址”,村南中部小河以北水井一带的“丁字街雷区遗址”,村中“东西大街雷区遗址”,村北“十字街牌坊雷区遗址”。

记者注意到,这些遗址都得到了有力保护,赵守福等11位抗日英雄故居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工作一直在进行。

地雷战红色文化长廊也是赵疃村的一道风景线。从赵疃村至项家村沿线,行村镇打造了地雷战红色文化长廊,着力将海阳地雷战遗址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行村镇总投入1100万元,打造赵疃片连片治理项目,以硬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硬化道路10余公里,栽植绿化树木2000多株,浆砌河道边坡5公里。

内塑精神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行村镇党委书记李波心目中,地雷战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作为海阳市地雷战党性教育“一点三线”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行村镇对遗址保护的行动从未停止过。

记者了解到,围绕“观新貌、忆往昔、弘精神、继使命”四个专题,行村镇对遗址点进行提档升级,原有的纪念亭、纪念碑、烈士墓等全部纳入修缮保护范围。信号山西侧、北侧两处已经重新打造,并设置铸铜浮雕3处,全力做好遗址保护和现场教学点建设。

弘精神、继使命。这几年来,以弘扬地雷战精神为主题,行村镇进一步开发地雷战遗址教育功能,采取“教学、参观、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寓教育于体验中,拉近过去与现实的结合点,不断丰富地雷战遗址内涵,着力将赵疃地雷战遗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方面挖掘保护地雷战文化遗址,一方面全面发展地雷战红色旅游。李波告诉记者,行村镇以弘扬地雷战精神为主题,深耕地雷战精神文化品牌,进一步开发地雷战教育、旅游相关产品。通过完善利用赵疃村至项家村红色记忆长廊,把初具规模的红色长廊丰富为展板内容涉及面更广、更全的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同步打造区域化农村党建示范区,行村镇联合赵疃村周边4个村成立党总支,以红色文化熏陶教育党员,实现党员教育、集体经济、河道整治、乡村绿化、环境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一体化发展。为做好“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的结合文章,行村镇进一步开发“红色农家乐”,拓宽集体收入,通过加强地雷战遗址特色农居的修缮、收集地雷战红色故事、定制红色特色餐饮等,蹚出了一条具有地雷战特色的“红农家”旅游发展致富之路。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毕超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柳林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