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本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市消协公布2015年六大投诉热点,通信服务、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消费者、家用汽车售后及维修服务、房屋类消费、网络购物、快递服务投诉等位居投诉热点前列虽然投诉数量不多,但实际消费者证据缺失,或受管辖权限制等原因,未形成有效投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巧诈不如拙诚是谁说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巧诈不如拙诚是谁说的(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巧诈不如拙诚是谁说的

石平(本报)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市消协公布2015年六大投诉热点,通信服务、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消费者、家用汽车售后及维修服务、房屋类消费、网络购物、快递服务投诉等位居投诉热点前列。虽然投诉数量不多,但实际消费者证据缺失,或受管辖权限制等原因,未形成有效投诉。

今天是我国第34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3·15”都会曝光一些消费者投诉热点,对于震慑不良行业和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投诉热点中,行业各有不同,有些是老问题行业,有些则是新不良行业。比如,去年保健品消费陷阱就后来居上直登第二位,让人唏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诚信在一些行业和个人的眼里淡漠了,对信誉的追求淡化了,形象自然也就消失了,最后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真是得不偿失。

企业信誉是说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则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企业的信誉与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创立品牌产品,实行优质服务,就是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树立名牌意识,用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树立企业形象,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经营观念的核心就是讲诚信。有道是,“知识重于资本、文化重于物质、品牌重于产品、无形重于有形”,诚信能使企业或产品人格化,在市场中得人心。诚信促成了单位或个人自觉、自愿地长期的交往合作,消费者延续的是一种交易的信任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行业间联系更加紧密,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因而要不断引导人们处处讲职业道德、讲信用观念,形成人人守则、人人守法的和谐社会环境。本着对社会负责、对用户负责的精神,才能严格遵守市场公德;本着对岗位负责的强烈责任感,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自觉抵制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形象,才能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强大精神力量。讲道德、守信用,不仅关乎个人声誉,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企业有了知名度,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反过来说,讲道德、讲诚信,还可以帮助企业从不景气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韩非子·说林上》有言,“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这里的“巧诈”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饰的做法,“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怀疑甚至远离的可能性会提高。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做人如此,做产品做服务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