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戴灵敏 全良波 宋金峪

阳江濒临南海,拥有458.6公里海岸线,有天然港湾,优质海滩,以及海陵、南鹏、大镬等诸多岛屿……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阳江的恩赐。日出日落,桑海沧田,阳江因海而生,海洋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留下一连串的印记。

近年来,沿海经济带与“双区”协同发展,这座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重要城市迎来黄金发展期,海洋文化成为助推阳江发展的底蕴。向海而兴,阳江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两个定位”,实现产业、交通、城市、文旅等全方位加快崛起。目前,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合金材料、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调味品之都等名声在外。此外,滨海旅游享誉全国,“南海I号”蜚声中外。

当前,阳江主动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123+N”工作安排,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努力谱写阳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1)

风电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千载商埠向海而生

走进大澳渔村,宛如走入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画中。只见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民居错落其中。摇曳的渔船,三两行人闲步,咸腥的海风拂过,渔家文化迎面而来。在大澳的海边,保留着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那逼真动人的砖雕、石雕,穿越时光,把渔民日出而作、靠海为生的生活重新展现在眼前。

沿着老街前行,便是明清商业街和古商会。“大澳商会”通体鹅黄色的西洋建筑风格,使这栋两层小洋楼与周围民居区别开来,它是大澳百年兴衰的见证。因为过去大澳常年受海盗滋扰,当地又修建了碉楼和炮台,如今也保存下来了。

据《阳江县志》载,大澳港口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补给港,也是商旅贸易港、转运港。最鼎盛的时候,是清乾隆时期广州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连带着大澳一路水涨船高,海洋浪花带来的都是金钱的声音。当时的大澳,商铺林立、往来船只繁多,贩卖杂货、粮油、食盐的声音不绝于耳,经营着鱼栏、造船、盐店、银号、海味等十三个行业,于是中外商客又把大澳与广州“十三行”相比,称之为“十三行尾”。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2)

唱起咸水歌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贯通中西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使沿途商道变成了淌金流银的富庶之地。屹立至今的大澳商会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阳江的每个潮起潮落。今天的大澳渔村在逐步恢复往日荣光,过去留下的文化遗产足以让每个大澳人淡定从容。

大澳渔村所在的阳东区东平镇,正通过整合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品牌、旅游营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渔家风情,浪漫小镇”旅游精品线路,路线总长度约13公里,擦亮海洋文化名片。这条路线把北环村、口洋村、海蓢村、允泊村、大澳渔村等几个村落串联起来,干净的路面、“渔女出嫁”墙绘,还有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展览馆——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游客漫游乡村感受独特的海洋文化。

文化自信正改变着大澳渔村,当地渔民们除了传统的捕鱼收入,还加入水产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年收入逐年增长。

大澳渔村是用实际行动拭去尘垢,让海洋文化熠熠生辉的“阳江探索”。纵观全市,鸡乸郎村等具有渔家风情文化的农村不断崛起,进一步擦亮海洋文化招牌。

历经千年,阳江对于爱护海洋、探索海洋、拥抱海洋的努力和尝试从不停歇,步伐越来越坚定。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3)

大澳渔村文化底蕴丰厚

渔舟唱晚余韵悠长

千年的海洋文化,滋养了这座低调又朴实的城市。阳江靠海而生,“南海Ⅰ号”、古港、疍家文化、咸水歌都是海洋文化的符号,熠熠生辉于四海。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南海I号”出土的珍贵文物,连同漫长而曲折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起穿透千百年时光,铭记于中华民族恢宏的史册上,成为阳江海洋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阳江全力推动“南海I号”博物馆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推动“南海I号”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2月28日,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动工,选址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西侧,总投资约3.5亿元,将建设成为集水下文物展览、业务研究、学术交流、文物库房及业务管理为一体的文化地标式建筑。项目建成后,将与“南海I号”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全力助推“南海I号”博物馆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擦亮“海上敦煌”的品牌。至今,“南海I号”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广东海丝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4)

渔舟唱晚让人陶醉

碧波如洗,距离“南海I号”不远的闸坡渔港,是全国首批十大中心渔港之一。休渔季的闸坡渔港依然繁忙,工人在维修船只,渔民在编织渔网。夕阳踏着晚霞而来,那是闸坡渔港最美时刻,落日的余晖为海面上的渔船镀上了一层金色。一幅“渔舟唱晚”的美景中,让人寻找到回归自然的净土。

据《阳江县志》记载,历史上阳江境内有名的港口有东平港、北津港、戙船澳(现闸坡港)、溪头港、丰头港、双鱼港等七处。时光飞逝,这些古港依旧发挥着渔港的功能,见证着阳江海洋文化的延伸。如今,阳江闸坡世界级渔港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2.98亿元,建设包括旧码头扩建293米、蝴蝶洲改造、景观改造、智慧渔港、道路整治及配套设施。闸坡渔港景观和生态环境提升后,将为休闲旅游业创造发展环境,形成渔业旅游休闲发展区,促进渔民转产转业,为传统的渔港赋予新的内涵。

港口是渔船的归宿,“咸水歌”在船上响起,那是疍家人对生活、对爱人、对海洋的赞美。

自古以来阳江疍家人是以船为家、以渔为业、以海为路,从而形成了非常丰富而独特的疍家文化。据阳江县志记载,渔民疍家始于东晋时期。古疍民男的习惯穿薯莨布、女的为土布,头戴疍家帽,方便海上作业。疍家婚俗这个独特的水文化现象流传至今,闸坡疍家婚俗于2007年5月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此风俗不再盛行,但“咸水歌”还保留了下来。《万里海疆情牵一线》《漠阳之歌》《漠阳情》《阳江童谣》等等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把海洋文化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历经千年,阳江造就了源远流长、深沉厚重、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阳江人广纳八面来风,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2021年11月初,凭借漆艺和风筝两项优势,阳江市江城区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阳江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诗词之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双料称号之城,是全国风筝之乡、广东省漆艺之乡、广东省山歌之乡,地方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元。

目前,阳江加大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大力传承和弘扬本地诗词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文化实力进一步积厚成势。

以文塑旅拥抱大海

海洋赋予阳江丰富的文化,同时也带来丰厚的海洋资源。阳江拥有“岛、涂、渔、景”等海洋资源,“南海Ⅰ号”、海陵岛、月亮湾……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近年来,阳江整合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5)

海陵岛为龙头推动全域旅游

进入五月,处于休渔期的海陵岛却未“歇息”。大角湾海滩上人头攒动,与其相隔不远的闸坡国家中心渔港,船排厂的工人正忙着修船;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批批游客正隔着玻璃窗观摩“南海Ⅰ号”挖掘出来的文物……特色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海陵岛上变为现实。如今,海陵岛游客每年突破了千万大关,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在“十四五”发展蓝图里,阳江要将海陵岛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健康旅游岛、世界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

距离海陵岛近两个小时车程的沙扒镇,夕阳下的月亮湾显得分外柔情,不少当地居民和游客在海滩上散步、玩耍。在这条背山面海、晶莹剔透的10公里天然弧形海岸线上,林木森森,花草繁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碧海银沙、景色优美。每年夏天,一拨接一拨的游客前来游泳冲浪、沐浴阳光,享受沙滩美景。

与海陵岛隔海相望,在阳东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成群结队的白鹭到此栖息,它们或展翅嬉戏,或低头觅食,成为当地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凸显出阳江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成效。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6)

生态环境吸引众多白鹭

这一幕幕都是阳江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写真。纵观全市,阳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让文化内涵不断延伸,打造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目前,阳江市滨海旅游业已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以阳西月亮湾、阳东珍珠湾为两翼的滨海旅游黄金带。海陵区、阳西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旅游度假区。沙扒镇等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东水村等8个乡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海陵岛海丝文化休闲游等10条线路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追忆先烈,薪火相传”等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涵盖了各县(市、区)的革命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特色村等文化旅游资源。

下一步,阳江大力发展以海陵岛为先导的全域旅游,以广东海丝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世界级考古品牌为总牵引,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环岛碧道等项目建设,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和项目,建设“四季海陵”,打造国际旅游岛、世界滨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7)

十里银滩深受游客欢迎

风自南海谱写新篇

海洋赋予阳江厚重的海丝文化,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底蕴。海洋也给了阳江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恢宏视野,让她务实笃行,奋楫远航。

今年4月10日,随着对讲机里传出指令,“格百乐”号货轮载着产自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5套海上风电机组起航,向着越南隆安港缓缓驶去。这批装备均由阳江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是阳江风电企业出口的首批海外风电装备。

“阳江造”风电装备出口越南,这是阳江向海而兴的一个小缩影。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条件和自然优势,乘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东风,阳江举全市之力加快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形成快速集聚发展态势。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8)

风电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阳江发挥自身优势,融入湾区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集中精力建设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产业支点。目前,无论是落户企业数量、规模,还是产业链完整度,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业已走在广东乃至全国前列。已有总投资411亿元、年产值约834亿元的2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共计30个项目落户阳江。其中,明阳智慧、金风科技、东风电气等1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中车电机、东方海缆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中国能建、大金重工、特变电工等15个项目正在筹建。这些基本涵盖了从整机集成到核心零部件制造,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走在全国前列,正在打造全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行业标准。目前,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使用,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世界最大的风机叶片检测基地。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阳江重点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打造更高水平的风电全产业链,形成全球重要的风电产业创新策源地。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阳江将初步建成世界知名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到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国际风电城、全球风电创新发展的标杆。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该规划提出能源供应、消费、科技、治理、合作等方面的重点任务。阳江作为全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也是全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主战场”。《规划》继续赋予阳江重要使命,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阳江海上风电资源实现连片规模化开发,助推阳江经济发展。据统计,2021年,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15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8.3%。自去年12月,阳江市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产350万千瓦以来,清洁能源发电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22年一季度,阳江海上风电上网电量19.05亿千瓦时,产值约16.19亿元。

临港产业向海而兴

今天,阳江的海是热闹的,除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外,由合金材料等产业集群形成的临港产业,迸发出磅礴发展动能,为阳江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冷轧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在加速运转。压延、退火、酸洗、平整每个工序,都在这条746米长的生产线有序地自动完成。这是阳江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的项目之一,以生产0.5到3.0毫米厚的精密不锈钢板带为主。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9)

沿海经济高速发展

近年来,阳江市通过不断完善合金材料产业体系,积极引进、培育不锈钢冶炼、热轧、冷轧及深加工等产业,千亿元的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已具雏形。“招大引强”的磁石效应不断凸显,上中下游全产业加速织链,阳江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正朝着高端高质的目标阔步壮大。

展望全市,临港工业正在不断优化。阳江全力打造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百亿优势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阳江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全面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创新发展重器,阳江发挥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将会更加突显。实验室汇聚了一批国内材料和能源领域顶尖专家团队,对合金材料、风电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展开科研攻关。此外,阳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功率激光应用实验室、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阳江正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谋划建设科学城,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企业共性服务平台,完善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

站在新的起点,锚定新的目标,阳江按照省委“1 1 9”工作部署,落实市委“123 N”工作安排,坚持向海发展、工业立市,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未来,阳江发挥临海优势,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发展以海陵岛为牵引的全域旅游,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推进内需外贸协同发展,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书写更加精彩的蓝色乐章。

广东阳江海是属于什么海洋(海洋文化源远流长)(10)

2022年5月22日《羊城晚报》A特55版报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