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年商品贸易统计库披露的数据,新加坡2018年曾从马拉西亚进口了5900万吨砂石,成本约为3.47亿美元。而其之所以这么疯狂地买沙子,就是为了“填海造陆”。

在1819年时期,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还只有578平方千米,但过了几百年后,截至2021年,新加坡现在的国土面积已达733.1平方千米了。不难看出,新加坡费时又费钱的这波“操作”,造陆成果还是很不错的。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1)

新加坡的造陆行动十分成功

其实我国也有类似的“填海造陆”活动,除去人工造陆的部分,还有“自然造陆”的案例。比如东营早前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造陆“功臣”正是黄河。

那么,按照如此速率填下去,黄河会不会填平渤海呢?

黄河的“填海造陆”工程

人们在形容黄河水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碗黄河水,半碗都是沙”这句话,因为奔腾不息的黄河堪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也正是因为这些泥沙,才使其具备了超强的“造陆能力”。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2)

一碗黄河水,半碗都是沙

根据资料来看,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多时高达16亿吨,这之中大量的泥沙都会抵达入海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间段内,黄河入海口的来沙量是存在明显变化的。比如1976年到1985年之间,河口平均来沙量约为8.3亿吨,而到了1986年到2002年,平均值就只有3.3亿吨了。这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对黄河的泥沙进行了调整和治理。

但哪怕是这样,黄河的造陆实力依旧不俗,其在入海口携带的泥沙将渤海凹陷处不断填充和沉积,最终形成了冲积平原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3)

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冲积平原

当然,由于历史上黄河经常变道,所以咱们现在说的这个冲积平原指的是近代黄河三角洲

它以垦利宁海卫定点,北起套尔河口,总面积大约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都在山东省的东营市内。而从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占比,以及其位置来看,它确实是中心城市,是山东省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东营市的土地总面积大约为1188.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达到了6.43亩,这个数值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数量的2.6倍之多。而东营的厉害之处在于,依靠着黄河持续不断地“造陆”,它的面积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左右。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4)

卫星之下东营市的变化惊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0取得是平均近似值,因为自黄河改道,开始冲积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后,其水沙来量的年际差异非常大,有明显的波动。有时候造陆面积大,有时候海岸的侵蚀效应比造陆效果更明显。

比如2018年,受到强降雨的影响,导致黄河上游来水来沙量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入海沙水比达到了0.089吨/立方米,黄河口淤积面积也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大值,净造陆面积增加了23.48平方千米

由于如今的黄河口位于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导致它变成了一个“陆相弱潮且具强烈堆积性”的河口,泥沙大部分都被留在了入海口附近。而泥沙含量和造陆效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5)

泥沙量和造陆效率之间有密切联系

资料显示,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420亿立方米,平均输沙量大约12亿吨,这之中有约40%的沙子留在入海口。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过去黄河的造陆实力太强,而旧的河口搬运能力太差,所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还通过一定的方法,让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发生了变化,以此减缓其延伸速度。

而这次改造当中,就将三角洲的顶点下移到了东营市的鱼洼村附近,自此之后,海岸线每年向渤海内推进390米左右,每年造陆的平均值约为30平方公里。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6)

海岸线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由此可见,黄河这些年默不作声地在入海口“填海造陆”,日积月累之下还是有很大收获的。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费尽心思攒出的那点儿陆地,黄河可能只需要10年左右,就能“造出来”。

那么,如果黄河一直这样“填海”,我国的渤海是不是会被它填平呢?

能否填平渤海呢?

渤海作为我国的内海,海岸线全长约为3800公里,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此外,由于渤海与外界海域的交流能力较弱,这些泥沙就是想要出去也显得很不容易。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7)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比较封闭

既然这样,是不是只要黄河锲而不舍,渤海迟早有一天会被填平呢?

如果不计较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那么给黄河几千年或者一万年的岁月,它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问题是这世界一切都在变,不仅黄河的输沙量有着显著的变化,渤海未来也可能会受到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自己侵蚀陆地的能力。这样的话,黄河再想填平渤海就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8)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再者,自从上世纪新中国建立之后,人们就一直将“治理黄河”当成重要任务,而“治水先治沙”,所以在人们的治理之下,黄河入海口的来沙量有显著的变化,整体的变化趋势是在不断减少的。

而黄河的造陆速度又和来沙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黄河的造陆能力也被削弱了不少,造陆率和海岸侵蚀率渐渐达到了一定的平衡状态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9)

黄河三角洲的造陆和侵蚀达到了平衡

当然,就算黄河的造陆能力再强数倍,咱们也不能放任它这样去填平渤海,因为渤海的存在于我们而言还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各种河流将陆地上的有机物质带入了渤海,使这里形成了“天然渔场”,海产品十分的丰富。

除此之外,渤海当中还有丰富的海盐、石油资源,这都是我国现阶段开发的重点。若是单纯为了多一些陆地,直接将这些极具价值的资源忽略掉,那无疑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10)

正在渤海附近采集石油的机械

因此,在不能牺牲渤海的基本要求下,黄河泥沙应该继续坚持“两极治理”,让黄河的泥沙处在“健康平衡”的状态中。

黄河泥沙的“两极治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流经了我国的多个省区,其上游的水能资源、中游的煤炭资源和下游的油气资源使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流域”。而除了这些资源以外,黄河的泥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11)

黄河一路流经我国多个省份

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就是黄土高原地区,过去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想让黄河的泥沙量达到理想中的标准,首先要做的就是治理黄河的“一极”,也就是黄土高原的生态。

其次通过在下游地区建设大坝等水利设施的方式,对黄河的泥沙进行拦截调配。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12)

人们在流域内兴修大坝拦截泥沙

这些泥沙可不是无用的,它可以拿来进行生态修复。比如,将其当成填充材料,为土壤提供补充和辅助作用。

资料显示虽然黄河泥沙砂粒含量高、营养成分低……作用机理就是作为土壤材料的补充和辅助材料,可以使其在演化中逐渐熟化成自然土壤。

东营黄河每年冲积面积(东营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13)

黄河泥沙可以拿来进行生态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