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太秋甜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9YFD100120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创新工程(CXGC2016B07)。

艾呈祥等

太秋甜柿(富有 × IIiG - 16)由日本国立果树研究所于 1977 年杂交育成,1995 年完成品种登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于 2011 年引入该品种,先后在山东泰安、邹城、微山、枣庄等地试栽,经多年观察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肉质细腻酥脆、品质极佳、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优良甜柿品种之一。现将太秋甜柿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地概况

引种地为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五村润晨发展合作社,土壤有机质含量 1. 39%,土壤为重粘土,pH 值 7. 0,耕性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好。年平均气温 13. 7 ℃,降水量 780 mm,无霜期 210 d。2017年春 季 栽 植 广 亲 和 性 甜 柿 砧 木 泰 富,株 行 距1 m ×6 m,南北向,起高垄种植,2018 年清明节前嫁接太秋品种。

2 生物学特性

2. 1 植物学特征

叶互生,卵圆形,深绿色,叶尖钝尖,向左或向右偏。叶脉明显凸起。叶柄呈微红色,成熟枝条呈褐色。

2. 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大,扁圆形,平均单果重 356. 1 g,最大500 ~600 g(图 1)。果皮橙黄色,肉质松脆,褐斑无或极少,汁液多、味浓甜,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 7%,最高达 24. 6%,种籽 0 ~ 3 粒,多无核,可食率 92%。果实整齐度高,货架期长,采后自然存放硬果期 15 ~20 d。

太秋甜柿基因,太秋甜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1)

图1 太秋甜柿结果状

2. 3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萌芽力、成枝力强,枝条生长量中等,节间长3. 6 ~4. 6 cm。年抽梢 2 次,4 月下旬到 5 月上旬抽发春梢,8 月下旬抽发秋梢。前一年春梢主要为结果母枝,当年生春梢为结果枝。短果枝长 10 ~ 25 cm,中 果 枝 25 ~ 40 cm,长 果 枝40 ~50 cm,以中果枝结果为主。健壮的结果枝能成为翌年结果母枝。雌雄同株,单性结实能力强,无需配置授粉树。定植第 2 年可结果,第 3 年单株产量5. 4 kg,折合 666. 7 m 2 产量 599 kg,第 4 年可达1754 kg。

2. 4 物候期

在山东微山,太秋甜柿 3 月下旬花芽开始萌动,4月上旬萌芽,4 月中下旬展叶,4 月下旬到 5 月上旬现蕾,5 月中旬初花,5 月中下旬盛花、终花;6 月中旬第1 次生理落果,7 月上旬第 2 次生理落果;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果实增长缓慢,8 月中旬至 9 月中下旬果实迅速膨大,膨大期的增重过程呈 S 型曲线 ;9 月下旬果实即可完全自然脱涩,进入成熟期,可根据需要适时采收,果皮为橙红色时即可分批采收;10 月中旬叶变色,10 月下旬落叶。物候期会因不同年份、当年不同气候、海拔高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2. 5 抗逆性与适应性

太秋甜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因其果实甜,易受鸟类危害;枝条脆,易折断,抗风力稍差。对砧木要求严格,与北方常用的砧木君迁子嫁接存在不亲和、易死树等现象。

3 关键栽培技术

3. 1 建园

应选择排水和透气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重粘土需要经过改良,以土层厚 1 m 以上,有机质含量在 1%以上,pH 值 6. 0 ~ 7. 0 的中性偏酸土壤最佳。平原地建园地下水位 80 cm 以下,并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砧木。栽植株行距平原地 1. 5 m ×4 ~5 m,丘陵山地 2 m ×4 ~5 m。一般春季解冻后至萌芽前定植。定植沟的深度 1 m、宽度 1 m,沟底填入 30 cm厚的农作物秸秆,然后将表土与农家肥混匀后回填至接近地表时,灌足水沉实土壤。苗木栽植后嫁接口离地面 5 cm,于 25 cm 处定干,在树盘覆盖地膜或园艺地布等保墒。

3. 2 整形修剪

太秋甜柿多采用小冠疏层形、纺锤形、Y 形(图2)等树形。幼树修剪配合整形进行。成年结果树以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调节树势,改善光照条件,维持树体营养平衡,进行结果枝组更新。冬季修剪时疏除衰弱枝、过旺的徒长枝,回缩结过果的下垂枝,重短截结果母枝促发更新枝;根据目标产量合理选留健壮枝作为结果母枝,并选留健壮的发育枝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每树约留 25 ~30 个健壮结果母枝。夏季修剪时,抹除多余芽、背上芽,对于直立旺长枝进行拉枝或扭梢,对有生长空间的旺枝,通过摘心促发分枝。

太秋甜柿基因,太秋甜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2)

图2 太秋甜柿 Y 形栽培模式

3. 3 土肥水管理

实行平衡施肥,鼓励测土配方,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盛果期树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 10∶ 3∶ 10。一年施 1 次基肥,在 10 月中旬至落叶休眠之前以放射状沟施、条状沟施、半环状沟施或穴施等方法施入。

基肥施入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 70% ~ 80%,幼树和初结果期树每 666. 7 m 2 施有机肥 500 ~1 000 kg;盛果期树施 2 000 ~2 500 kg,并混合施入 30 ~50 kg 过磷酸钙。在萌芽前后、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催芽肥、保果肥和壮果肥,以氮肥、磷钾肥和钙肥为主,提倡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生长季追施叶面肥3 ~ 5 次,与病虫害防控相结合。叶面肥可选用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稀土微肥、磷酸二氢钾等。

3. 4 花果管理

花期叶面喷施 0. 15% 的农用稀土微肥,落花后喷施磷、钾肥,生长季叶面喷施 1 ~2 次0. 3% ~0. 5%的磷酸二氢钾。部分幼树栽后第 2 年始花,提倡除去全部花蕾,以培养健壮树体。成年结果树,疏花疏果分 2 ~3 次进行,第 1 次在开花前至初花期进行疏蕾疏花,预留结果枝基部向上第 2 ~4 朵花,其他的花可疏去;第 2 次在生理落果(约 7 月中旬)后,将发育不良的小果、萼片受伤果、畸形果、病虫果、向上着生的果疏去,选留不易受日光直射的侧生果或侧下生果,大而深绿色、果形匀称、萼片大的果,全树留果均匀分布。旺枝留果 1 ~ 2 个,弱枝留果 0 ~ 1 个,控制每666. 7 m 2 产商品果 2 000 ~3 000 kg。

3. 5 病虫鸟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角斑病、柿绵蚧等。春季萌芽前喷施 5°Be 石硫合剂;开花前喷施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 1 200 倍 ;谢花后全园喷施2 000 ~2 500倍 33. 5% 喹啉铜悬浮剂;幼果期选喷50% 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2 500 ~ 3 000 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 8 000 ~10 000 倍液和 43% 戊唑醇悬浮剂 2 500 ~ 3 000 倍液;果实着色期,选喷施10%吡虫啉 800 ~ 1 000 倍液、25% 溴菌腈乳油2 500 ~3 000倍液和 25% 咪鲜胺水乳剂 800 ~ 1 000倍液 。冬季修剪后及时清园,将残枝、病枝、落叶、烂果收集并深埋,对修剪后伤口或病斑涂抹 2. 2% 腐殖酸铜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30 倍 10°Be石硫合剂混合液。防止鸟害可架设防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