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李清照昨夜西风凋碧树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倾诉相思苦、离别情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感情,细致入微地描绘出真挚委婉的思想感情,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首词是如何通过意象渲染一步一步剥茧抽丝,达到触及人心灵深处的艺术效果的。

首先从这首词的情感逻辑分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是:红色的荷花衰了,荷叶一片连一片,密密地铺满了湖上或河上,象一大片玉席。一开篇就渲染出“凋零之意,无边之情”的悲凉气氛。

紧接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解罗裳”这句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表现了一种孤单的情绪,实际上是想自己秋游,解脱一下寂寞的情绪。

蝶恋花李清照昨夜西风凋碧树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现了盼望之情,盼望爱人捎信给自己,实际是思念远方的爱人。越盼情越浓,那情感如月光充斥了整座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实际上是表达了失望的情感,因没有得到远方爱人的而消息而失望。

我们要注意诗词中这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因有忧伤的思念,看到残荷虽败但还在,因为忧伤,才会看到残荷,而不是盛开的荷花;

第二阶段,由于思念所以才希望受到鸿雁带来的锦书;

第三阶段,终于失望了,没有远方爱人的消息,所以才“花飘随水而去”。

剩下什么?剩下相思。在何处呢?在两个地方,就是眉头和心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头不展,心头不去。

这就是这首词从头到尾整个的内在情感的发展关系。

我们再重新梳理一下:每一种情绪都是由外在引发而产生的,因看到残荷而产生希望,盼望爱人的消息因雁而来、因月而满,但最终却没有得到爱人的消息,产生失望,只能用“流水落花”烘托失望的情绪。

最后,非常无奈,无计可施,无法消除自己的思念之情, 只能在眉头上消除,到心头去消除。

整篇的情感的规则是:心随象转,象由心生,这是古人的哲学定义。

因你心中所想,你必然看见听见。你有爱,见到雁,才会等爱人的情书。盼望“云中谁寄锦书来”。 如果你没有爱、没有思念,你就不会等不会问。

心随象转,如果没看见落花流水,也许就不那么愁了。

因有“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个象,加深了痛苦失望的情绪,由此,想解脱 ,但又消除不掉, 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其中的本质是内心的压抑与矛盾冲突,从这个冲突看世界,才能理解词中的象、意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人生的情感是有内在冲突的,有这个冲突才有诗词。

因此,每一首诗词立意的原则,首先要尊重内心的真实、心灵的真实,这是写好一首诗词的基础情感。而这个意、这个心,必须要放置到一个环境之中去,然后,再从这个环境抓出一组象,来烘托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蝶恋花李清照昨夜西风凋碧树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3)

情绪是一种变化的东西,所以事件的变化过程是重点,通过写一组事件,写出变化、写出情绪,这个总体思路框架必须要清晰。

总之,“意”就是心,“象”就是物和各种事件,“环境”就是社会和人生。只有把握好“意”、“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李清照这首打动人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