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村人在城市创业(90后农二代在家门口创业)(1)

4月24日,老樟树下的婚礼。

4月24日,余姚市牟山镇青港村的老樟树下,一对新人在明媚春光里完成了人生的重要仪式。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这场精心策划的草坪婚礼他们只邀请了最亲密的人。

人少,气氛却依然热烈。新郎在掌声中亲吻新娘时,站在角落里的毛柯翔百感交集——

因疫情冷清了3个月后,在一场又一场婚礼、聚餐、活动被取消后,他的“玥玡湾壹号”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婚礼。紧接着的五一,不断的预定信息告诉他:“总算快恢复了。”

毛柯翔是90后、“农二代”,家门口创业,一晃10余年,梦想把从小长大的乡村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田园综合体”。这个过程就像升级打怪,他刚刚又“勉强过了一关”。

他的朋友圈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农二代”。他们有想法、有活力,总能想出新点子,也不怕摔跟斗。“我们留下来,故乡才不会老去啊。”

可能乡下孩子更心疼父母

作为婚礼背景的老樟树,是看着毛柯翔长大的。他记得小时候外婆说,这棵树起码89岁。那么现在该超百岁了,最适合见证爱情。

树背后成片的杨梅山是童年的乐园,再远一点,是他家的鱼塘。父母搞养殖数十年,毛柯翔幼时记忆最深刻的画面就是父亲在塘里收网,大半个身体浸在水里;母亲弓着腰,赤脚站在塘边的淤泥里,用个大网兜舀鱼,一勺接着一勺……

等他职高毕业的时候,母亲的背已经弓成一道前倾的弧线,腰痛不时折腾着她。

大一读完毛柯翔就辍学了:“反正也不是名校,拿个文凭还要花三年,爸妈等不及了。”

这是实话,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父母起早贪黑这么多年,赚的都是辛苦钱。自己干,肯定比他们强。

创业就是从鱼塘边只有四张桌子的简易农家乐开始的。食材大多是旁边地上长的、河里养的,母亲是唯一的厨师,她农家菜做得好,秘制青鱼干、糖醋排骨和醉蟹很快打出了名气。

现在想来,身边很多同龄人回乡创业都是从心疼父母开始的。他们最初选择的项目,多多少少都有上一代人的影子。

他们开始时,并没有远大志向

家住马渚镇的洪益帆认识毛柯翔时正处在人生低谷:中职毕业,打工三年,所有收入给父亲看病,还欠了一堆债。

“再赚不到钱,就救不了爸爸了。”这位更年轻的90后觉得自己到了穷途末路放手一搏的时候。他爷爷以前是厨师,他想开个生煎包子铺。后来从毛柯翔和余姚市创业就业联合会的朋友们为他筹集的1.3万元启动资金中起步,从村口的小店开始,数年后开了多家分店,不但治好了爸爸,还成为”创业标杆”和”网红店长”。

毛柯翔农家乐开张的第二年,出生于梁弄镇的方树大学毕业进了杭州的一家国企。做了20多年教师后下海开餐馆的父亲为他在杭州买了房。方树几次回家,看到深夜店打烊后父亲还在收拾,灯光打在他日益苍老的脸上,几根白头发闪闪发亮,不由鼻子一酸。后来他回家在父亲的餐馆旁开了家经济型酒店,也经营得不错。

“听起来都是励志故事,其实开始时,都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和宏伟蓝图。”毛柯翔说,“可能就因为乡下孩子从小能看到父母的辛苦吧!”

交租金前几个小时,才把钱凑齐

2011年,毛柯翔踌躇满志开始创业第二步:投资50多万元,扩建10多个包厢,这时第一道坎出现了。

那年3月,土地租赁合同到期,续租条件是全额缴纳20年租金286万元。就算一家人掏空全部积蓄,卖掉他准备结婚的房子,还是差了100多万。

为此,父子俩大吵了一架。

“赌什么气!”父亲怒吼,“那套房难道不是我们心血?还有一百多万,亏了你怎么还?”

儿子的嗓门更大:“我一天打三四份工,我去捡垃圾,一定给你还上!”

那年毛柯翔虚岁22岁。陶喆有首歌叫做《二十二》他很有共鸣,“安定的日子不一定就是幸福,忘不掉他在心里做过的梦”。那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总觉得世界是自己的,一切在掌握之中,只要努力就行。

如果放到现在,三十而立历经挫磨后再做这个选择,未必如此果断。所以年岁越大,越明白父母的了不起。

交租期限前一晚,妈妈连夜给所有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父亲沉着脸,坐在角落里生闷气,可到底也没有阻止。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把钱凑够了。他走过去抱住妈妈,两人都哭了。

理解父母苦心时,就算长大了!

那一刻他们彼此信任相互依赖,但并不意味着从此没有分歧。辛苦半生的父母不会想到,儿子“烧钱”才刚刚开始。

这些年,从单纯的养殖,到垂钓、农家乐、烧烤、农产品开发,再到户外拓展、农事体验,还有露天电影、篝火晚会、影咖、皇茶、VR逼真体验、真人CS户外竞技……一笔笔真金白银投进去,新元素越来越多。

2014年,毛柯翔把一笔原本用于投资鱼塘的钱拿去造了一个父亲看来不伦不类的欧式大棚后,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父亲直到建成也没想通:“这个前后花了100万的东西有什么用?”

“就是一个场地,有了场地,我才可以承接各类活动,活动可以赚钱,还可以带来人气,有人气才有商机。”毛柯翔捂着脸解释。

这个大棚当年就承接了婚宴、年会、户外拓展等活动共十多个订单,直接销售额近30万元,算一个成功典型。

但还有些项目最终血本无归,有时是因为对政策的不熟悉,有时是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有时仅仅因为人情世故不够练达。

父母劝阻他的时候,常常也说不出具体的理由:“哎呀,农村有农村的具体情况,你就是年轻,不懂!”

他们总想着早早打算,留条后路。去年开张的“玥玡湾壹号”田园餐厅,也是父母几年前准备好的房子。在最早的农家乐因故被关闭时,毛柯翔多了个选择。

以前一腔少年狂狷之气,经历磨炼摔打后,慢慢就懂了。

媒体报道的都是“经验”,外人看到的全是热闹,只有最亲的人,才会陪着他经历那些焦虑得睡不着觉的漫漫长夜,想尽办法分担风险。

“两代人,总有争执有妥协,爸妈不比老板好对付,你真的理解他们苦心时,就算长大了吧。”宁波晚报

80后农村人在城市创业(90后农二代在家门口创业)(2)

毛柯翔在户外的茶座。樊卓婧摄

家乡越来越接近梦想中的样子

不是每一次尝试都成功,但毛柯翔不后悔走过的每一步,至少乡村变样了。

刚借100多万债的时候压力最大,他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招来客流。

那时微信刚刚起步,直播还很遥远,他不是微博大V,也清不起大V做广告。最难的时候,连买菜的钱都快拿不出来了。他印一堆宣传单贴在载人三轮车后面,陪着笑给人递烟:“师傅别撕呀,帮忙推广推广,年底请你吃我妈做的青鱼干!”

他家鱼塘盛产青鱼,妈妈的青鱼干堪称牟山湖一绝,但只有冬天才做。那刚好是旅游淡季。看着零散晒在院子里的鱼干,满脑子想着怎么不花钱打广告的他突然灵光一现:“妈,把咱家的鱼干、还有邻居们的鱼干都拿过来晒!”

职高学机械设计的他设计了一种推车,让父母把鱼干一条条整整齐齐地挂在推车上。冬日的暖阳下,两三千条鱼干成片地挂在一起,蔚为壮观,成为当地一景。

来吃饭的客人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不但拍照发了微博,还有买了一些带走。毛柯翔趁热打铁,开发了青鱼捕捞到青鱼干现场制作体验的活动,冬天终于不再冷清了。

这个翻身仗打完后,他还清了大部分债务,注册了“渔绿园”品牌,卖妈妈做的青鱼干、醉蟹等农产品。做出品牌后,他和身边很多乡亲合作抱团经营,通过“渔绿园”平台销售农产品。他的1200亩外延水产基地和600亩杨梅合作基地带动近千农民共同致富。

有一年七夕,毛柯翔邀请当地的婚庆公司在农家乐里举办了一场相亲活动。原来准备的是200个人,没想到一下子来了400个人。

当天晚上人山人海,五六个厨师同时忙活。

“来了就上菜,保证所有人都吃饱!”毛柯翔豪气地吩咐。

准备的菜很快吃完了,后来连冷库都搬空了。父亲兴奋地把他拉到一旁:“这么多人,能赚多少啊?”

“放心,至少不赔本!”他拍着胸脯保证,没敢告诉老父亲,全场免费,一晚上吃掉5万。

“我从来不骗他的!”毛柯翔后来狡猾地总结:“400个人里有一半发微博,就算赚啦!”

这笔帐不算错,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慕名而来,给乡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这个他从小生活的地方,越来越接近梦想中的样子。

2017年,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后。毛柯翔当时觉得,这个新名词真好,让人联想到安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无限可能,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尝试做的事情吗?

事业渐渐做大后,他才发现自己知识储备的缺乏,后来通过自考拿到了本科文凭。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因为时代发展得太快了。

80后农村人在城市创业(90后农二代在家门口创业)(3)

青鱼干晾晒。被访者供图

留下更多“农二代”,乡村才有未来

今年,因为疫情所有订单取消,员工的底薪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发出去。在父母急得团团转时,毛柯翔一直在气定神闲地读书,接着花了十多万买了盆栽、室外桌椅和遮阳伞,建好了户外的茶座和小花园,没事的时候让人修修草坪。

当疫情渐渐散去,有人犹豫着问他可不可以办婚礼时,他信心十足地发去了餐厅室外的照片:“形式换下?改成草坪婚礼吧,户外,人数控制好,就没问题!”

“我相信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倾向于参加户外活动,这是大趋势。”他说。没有客源的时候,与其干着急,倒不如早作准备。他还开发了“定制烧烤”,限制人数,优化食材,也颇受欢迎。

毛柯翔也这么想,年轻人多了,乡村才会生生不息充满希望,才会有更多商机。所以他不想做“独苗”,更愿意和更多的同龄人合作,也总是尽力帮别人吆喝。

这几年身边志同道合的人多了,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45周岁以下、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投身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创新的“农创客”共有549名,其中80后与90后占86.7%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近一半。这些专业知识扎实、市场意识强烈、学习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

毛柯翔成为余姚市就业创业联合会会长。他的创业朋友圈里,除了做餐饮和酒店的,还有卖榨菜的、配送食材的、开发农庄的……这些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的成功脱贫,有的拿到了千万融资,有的成为致富带头人。他们在摸索中思考如何改变乡村的传统经济,努力探索建设乡村的特色办法,也尝试挖掘乡村的经济潜力;他们是朋友,也是合作伙伴。

毛柯翔说,曾经有一次,相关部门曾把这些年轻人召集起来开会,让他们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有人说土地很重要,有人说政策要倾斜,而更多的人觉得,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年轻人。

“只有留下更多‘农二代’,乡村才有未来。”

宁波晚报记者樊卓婧 张海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