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一句出自《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诗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技巧。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1)

图片来自网络

原诗歌及译文如下:

忆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

回想起梅下约会的情景,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到长江北岸。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女子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细。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低下头拔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2)

国片来自网络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见底。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指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西洲的天空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台虽高却看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方,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洲。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3)

图片来自网络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是说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

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

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但从内容和风格看,这是经过文人润色,修改后的一首南朝民歌,十分精致流丽,被后人广为传颂,是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全文感情十分细腻,清辞俗语,连篇不绝,令人“情灵摇荡”,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

诗歌由“梅”“折梅寄江北”而唤起女子对昔日情人在西洲梅下相会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想去西洲。

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

折、穿、梳、动作看似随意,却麦达出了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纵然时空流转,也从未停歇过。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4)

图片来自网络

诗歌的七至十二句,写出了少女沉浸于思念、相思之中。

风吹落叶,她误以为情人的脚步声,“门中露翠钿”,从门降中探出头等待爱人的出现。

“露”字透着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有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盖自己的小心思,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

此刻的她,百感交集:

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

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掩饰的动作,把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少女,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和女子对待爱人的赤烈之心。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时节去“采红莲”,仲秋“弄莲子”子,到深秋“望飞鸿”。

“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在这里比喻对爱情的赤城坚贞,语意双关。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爱人的消息。写尽了相思之深。

“海水梦悠悠”比喻女子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耐人寻味。

诗中将丰富的民间词语巧妙地运用,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时空的流转,时间脉络清晰,井然有序,渐渐深入。

女子别样的相思,款款深情,娓娓动听地途述在字里行间。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尤其是“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句能让人一眼看见那个饱受相思折磨的女子:

她眼神充满忧郁,她在茫茫夜色中呢喃,她对风诉说,请风传达她的思念。

爱,让心悦然,爱让女子忧郁辗转。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5)

图片来自网络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就是钱锤书与杨绛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这写照吗?

1932年春天,钱锺书和杨绛第一次见面。

钱锺书穿着青布大褂,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瘦瘦的,书生模样。

其实,这次初见,杨绛也给钱锺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立马写信给杨绛,约她在清华的工字厅碰面,想和她谈谈。

钱锺书开门见山地说:“我没有订婚,我表弟说你是费孝通的女朋友是吗?”

杨绛答:“不是”

钱锺书又问:“那很多人在传,说你是‘清华七十二煞’,同时有七十二个人追求你,是真的吗?”

杨绛笑了:“当然不是真的。”

这次谈话过后,他们两人便互相介绍着读书,有时还会用英文通信。

有趣的是,钱锺书通信极勤,一天一封,还把落款写成“奏章”,说是“禀明圣上”。

有一次,杨绛寄给钱锺书一封书信,偌大的一张纸就写了一个字:怂。

钱锺书心领神会,回了一封信,偌大的一张纸也只有一个字:您。

杨绛看完,十分欢喜。

她写“怂”,是想问问钱锺书“您的心上有两个人吗”,而钱锺书的回信,意思则是“我的心上只有你”。

以前,钱锺书总嫌弃天下人都没他聪明,如今却天天要找杨绛一起看书、做功课。

他还给杨绛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夸她长得美。

吹梦到西洲诗句手写(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6)

图片来自网络

莎士比亚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深以为然。

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法改写;未来的还未到来,很难预测;唯有珍惜当下,把握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愿所有真情都不被幸负: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