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风俗习惯(浙南地区民间信俗故事)(1)

在温州地区各县市,陈十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各地太阴宫内香火鼎盛,信众繁多。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娘娘巡游”活动,活动之日,邀请鼓词艺人来太阴宫内唱“娘娘词”,热闹非凡。陈十四信俗被列入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娘娘”出巡一是保地方平安。出巡的队伍庞大,整肃活跃,“娘娘”的轿前,装扮的“旗牌”高举“出巡”、“肃静”的牌子,由多人吹着长号,鸣锣开道,吹吹打打前行。后面则由村民扮演“老鼠嫁囡”等民间游艺杂耍助兴。并规定凡“保界”内的村落(今东山、外塘、里塘、永光、龙珠塘)都要设香案迎接,每个香案,必须由村中“丁财两旺”而且有威望的老人主祭。祭拜时,由司仪高呼“娘娘”的圣号让主祭人参拜。结束以后,“娘娘”乘坐着半副“銮驾”回庙。

二是庙会活动期间,要上演三天三夜大戏,热闹非凡。

三是庙会活动期间,进行民间贸易。本地的、外地的村民、商贾,买卖水车犁耙、畚箕扁担等农副产品以便备耕。

为什么“陈十四娘娘”有此威望,有关的传说很多。

有传说道,唐代中叶,一白蛇千年修炼成精,统领白猿精、青虎精等大小妖魔,占据福建省古田县临水村的灵气洞穴,残害黎庶。并强迫乡民为其立庙,要于每年的重阳节送童男童女二人作祭礼,民不堪其苦。乡民请当地颇具法术的道教法师陈上元(讳陈昌,官封谏议户部郎中)之子陈二相(号法通)、义子陈海清(号法青)作法除妖。法通与法青虽都是经异人传授瑜迦大法神通三界的法师,无奈妖蛇法力比法通、法青更胜一筹,无力翦除。那妖蛇更加兴风作浪,直搅得东南沿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适一日观音大士赴会南海,途经东南沿海,见人间妖气冲天,掐指一算,知是妖孽所为。乃剪一指甲化作一道金光,直往福建省古田县临水村陈上元之元配夫人蔼氏腹中投胎,蔼氏生下一女后,取名十四,又名进姑,亦名靖姑,自小聪颖,幼年便悟玄机。至成年,观音菩萨点化传授其通天法力,并命其带领法通、法青等法师,在东南沿海一带除灭了妖蛇及其他魔怪,佑护黎民百姓免受苦难,广受尘世众生的爱戴。

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在南海香山修法得道后,普度众生,蟠桃宴会上,众仙弹擎天柱,观音法力无边,弹动擎天柱,却弹落二滴佛血,童子收集了这二滴佛血。日后机缘成熟,一滴送陈家,陈家降生陈十四,一滴送李家,李家降生李十三。观音见世人作恶,为替世人赎罪,实因果报应之道,特让一条自己的佛发下凡,在大罗山白蛇洞修炼成精。观音见大罗山顶霹雳尖是一块宝地,高可瞻东海,就托梦于当地人在此处修建自己的殿宇,亦取名为香山,并经常在此讲经,把整个大罗山顶点化成祥云和蔼、花香鸟语、寺宇庄严、道场宏伟的美丽仙境,吸引了众仙班灵物前来听经悟道。带有三分佛骨的市区卖绡客吴德在大罗山石竹岭头卖绡遇白蛇精,因六根不净,被白蛇吞吃。后为斩白蛇,几位前世有恶作的法师与凡人入了白蛇腹,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于是观音让自己的佛血陈十四庐山学法得道,一路救苦救难,斩白蛇除害,以因果报应点化了世人以及仙班悟道得道。

其在泰顺境内的传说大致为: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两根白发下界化为雌雄南蛇为害人间,而后手指上渗出三滴血化为红雨降世陈家生陈十四。陈家世习茅山法,百姓恳请陈教义出山收伏蛇妖,陈因患病难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幸免逃归。南极仙翁荐陈十四至闾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陈靖姑手持闾山镇山牛角,经过多次斗战,终于除灭了蛇妖。期间由于偷吹闾山镇山牛角令地动山摇,降雨解灾又斩杀雷神,多次触犯“天条”,廿四岁阳寿便终。

后来,唐朝皇帝的皇后分娩艰难,宫中御医无能为力,有朝臣推荐靖姑解难。靖姑降玉施法,使太子安然产下,保皇后平安,立下大功,皇上敕封陈十四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太奶夫人”,并敕建庙堂于古田。陈十四娘娘的法术系观音菩萨所传授,功力高强,其人又嫉恶如仇,专在东南沿海一带除妖灭怪,保生护幼保境安民。

传统民间风俗习惯(浙南地区民间信俗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