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黄梅戏起源”问题,安徽与湖北争了几十年但是,没有结果,或者说没有双方各自满意的结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黄梅戏之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黄梅戏之争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问题,安徽与湖北争了几十年。但是,没有结果,或者说没有双方各自满意的结果。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所谓五大剧种,一般是指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中国戏曲剧种其实很多,比较通行的说法是360种以上。由此可见,黄梅戏是很有影响力。正因为有影响力,所以争起源。
湖北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有一定道理:
民国九年(1920)版《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宿松,即安徽宿松县。
晚清江西乐平人何元炳《焦桐别墅诗稿·下河调》云:“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安庆标牌
安徽安庆菱湖公园大门东侧(再芬公馆)旁的标牌上,明确标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看来,安徽与湖北在黄梅戏起源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
以“五大剧种”命名方式观之,京剧在“京”,越剧在“越”,豫剧在“豫”,黄梅戏在“黄梅”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官方与民间并不完全认同“黄梅戏起源”的上述结论。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19版张贺《黄梅戏发源有新说》:“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2021年9月25日,《安庆日报》刊文《黄梅戏发源于安庆》,观点不言自明。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安庆日报
可以肯定,这种争论即使再持续几十年,也不会有令安徽、湖北两方都能满意的结果。并且,不论双方请什么样的理论权威站台,都会仍旧是这种结果。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哪里?——逻辑错误!
所谓“剧种”,是一个当代概念。当代剧种的生成逻辑,是吸收不同的声腔、腔调等加以固化。“剧种”概念未出现之前,不同的声腔、腔调可以在不同地方流播;“剧种”形成之后,不同的声腔、腔调归入相应的“剧种”,不同的地方戏不再对其他声腔、腔调兼收并蓄,戏曲创新事实上终结。
换言之:“剧种”有诞生地,声腔、腔调有源流;同一剧种中,具体的某个声腔、腔调可能追溯出具体的发源地,但把某一“剧种”中所有的声腔、腔调,都归于一个发源地,这在逻辑就是错误的。
不是所有的公众都熟知戏剧史,这里不妨打个比方:某空调的制造地是珠海,该空调的元器件有来自上海的,这个空调是“发源”于珠海还是上海?
当然,“任何比喻都有缺陷”。但是,“黄梅戏起源”问题中最深刻的道理恰在这里。
皖剧团徽章
“黄梅戏起源”之争,问题的出现与该地方戏的命名有关。民国时期,安庆已实质性地筹办“皖剧团”,后因抗战爆发而胎死腹中。安庆称“皖城”,皖城唱“皖戏”,这样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黄梅戏”,更谈不上什么起源之争了。
再打个比方:“张三”生了个孩子,取名叫“李四”。如果有麻烦,那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