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1】外墙面接槎有明显抹纹,色泽不匀

【分析】

外墙面抹水泥砂浆后,留有明显的抹纹和接槎或颜色不一致。

原因分析如下:

1.墙面未设置分格缝或分格过大,不能同时操作成活。

2.抹灰接槎位置不正确。

3.底层或基层浇水不均匀,干湿情况不一致。

4.施工中采用了不同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仅造成了颜色不一致(如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青黑色、矿渣硅酸盐水泥为土红色),同时由于水泥等级不完全一致,在两种水泥交接处由于收缩应力不同,还会导致裂缝。

5.水泥或其他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不能按时交工,反复抹压也会出现色泽不一致和抹纹现象。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1)

【措施】

1.严把材料进场关,做到先试验合格后再使用,保证货源充足并按计划进场,杜绝施工过程中更换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2.外墙抹灰的接槎应留在分格条或阴阳角冰落管等部位,阳角抹灰用反贴八字尺的方法操作。

3.主体施工搭设脚手架时,不仅应满足主体施工的要求,而且应考虑到装修时分格施工的部位,便于装修施工方便及外墙面抹灰后很好的艺术效果。

4.毛面水泥面施工中用木抹子搓抹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弧形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致、起毛纹等问题。

5.要求压光的水泥外墙面,提倡在抹面压光后用细毛刷醮清水轻刷表面,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解决表面接槎和抹纹明显的缺陷,也不易出现表面的龟裂纹。

6.抹灰后,应将分格条轻轻起出(也可用无需再起出的一次性分格条),修补条角并用素水泥浆细致勾缝,适当加重分格条的色调,以提高观感效果。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2)

【禁忌2】外墙面空鼓、裂缝

【分析】

外墙面用水泥砂浆抹灰后,有的部位出现空鼓、裂缝,严重的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原因分析如下:

1.主体施工未达到检查验收标准要求,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较大,使得抹灰面过厚或薄厚不匀,导致水泥砂浆收缩应力较大或不均匀,影响砂浆的粘结性能。

2.使用的材料如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较大,水泥强度等级过高。

3.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或不均匀,使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能受到影响。

4.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如同一遍抹灰成活。

5.夏季施工砂浆存放时间较长或砂浆失水过快,降低了砂浆强度,抹灰后浇水养护不及时,砂浆过早脱水影响其强度和粘结力。

6.冬期施工防寒措施差,导致砂浆受冻或冻融循环,破坏了砂浆粘结力,影响其强度而导致空鼓、裂缝。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3)

【措施】

1.主体施工中严格控制其平整度和垂直度。砌筑砖混结构四角,不宜由同一个人从下砌到顶,防止产生视力误差;混凝土结构应对模板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层与层之间用经纬仪找直,以免产生过大偏差。

2.水泥砂浆抹面宜掺加适当的掺合料(如粉煤灰)或选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子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

3.框架结构中梁与砌体交接处的缝隙、外墙面的脚手孔洞必须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勾缝和堵孔工作。

4.抹灰前应清理基层表面,混凝土墙面凸出的地方要剔平刷净,凹洼、蜂窝、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4(108胶:水)的胶水溶液,并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加气混凝土墙面缝隙和缺棱掉角处,宜先刷一道掺水泥重20%的108胶素水泥浆,再用1:1:6水泥混合砂浆分层修补平整。

5.从上到下进行抹灰打底,并进行一次质量验收(标准同面层),合格后再进行罩面,不允许分段打底随后进行罩面施工。

6.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墙面,为增加砂浆与基层的粘结能力,抹灰前应先刷一道108胶素水浆粘结层,可防止空鼓和裂缝。

7.室外水泥砂浆抹灰一般长度较长,高度较高,为了不显接槎,避免抹灰砂浆收缩开裂,应设分格缝。

8.炎热夏天应防止在日光暴晒下进行抹灰,砂浆应随拌随用,停放时间不应超过3h(当气温高于30℃时,不应超过2h),抹灰24h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7d。

9.冬期室外抹灰,砂浆使用温度不宜低于5℃,当室外气温低于0℃时,应掺加能降低冰点的外加剂,其掺量按冬施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保证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受冻。

10.窗台抹面易产生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结构与基础受力性质有关系,由于窗口和窗间墙自重和受力大小不同,传递到基础上的承受压力和沉陷量也就不同,沉陷量差会使窗台处产生负弯矩而出现裂缝。要防止窗台抹灰后裂缝问题,除从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外,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时间(主要指一层窗台),使结构沉降稳定后再施抹,并加强养护,以免砂浆收缩内力和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4)

【禁忌3】雨水污染墙面

【分析】

雨后外墙面出现顺雨水流下方向的水渍和尘土污染的痕迹,甚至有的还会造成墙体的渗漏,使外装饰失去光泽。

原因分析如下:

1.外墙面的窗台、压顶、阳台、雨篷以及突出外墙面的腰线等装修没有按规范要求:上面做好流水坡度,下面做好滴水槽(线)。

2.外墙面施工的平整度差或为毛面易积尘土,雨后(尤其是小雨后)容易发生雨水顺墙面流淌,污染墙面的现象。

【措施】

1.外墙装饰线凡突出墙面60mm以内者(如压顶、窗套、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线(鹰嘴),窗楣部分必须做滴水槽;凡突出60mm以上者(挑檐、雨篷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做滴水槽,滴水槽必须下木条成型,且两端应留出30mm做断水处理。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5)

外墙装饰线做法

(a)窗洞;(b)女儿墙;(c)雨篷、阳台、檐口

1—流水坡度;2—滴水线;3—滴水槽

2.外墙窗台抹灰前,窗框下缝隙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实,防止雨水渗漏;抹灰面应缩进木窗框下1cm左右,慢弯抹出泛水,如图1-7所示。当为钢、铝合金窗时,窗台处抹灰应低于窗框下1cm。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6)

外墙窗台抹灰做法

3.压顶流水坡度方向应指向屋面。

4.室外窗台应低于室内窗台,窗台与窗框交接处除认真做好处理外,应做不小于5%的外流水坡度,严禁倒坡。

【禁忌4】建筑物外表面起霜

【分析】

工程竣工后在建筑物外表面易产生一种白色物质,俗称"起霜",严重者由于结晶的膨胀压力,也会导致装饰层与基层剥离,产生空鼓。

原因分析如下:

1.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水泥含碱量高,在水泥的硬化过程中有大量的Ca(OH)2析出,随着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水分蒸发,逐渐沿毛细孔向外迁移,带出溶于水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接触并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CaCO3,留在建筑物外表面。

2.水泥水化反应时生成部分KOH和NaOH,它们与水泥中的CaSO4等盐类反应,生成K2SO4和Na2SO4,二者是溶于水的盐类,随着水分迁移到建筑物表面,当水分蒸发后在建筑物表面留下白色粉状晶体。

3.冬期施工中使用NaCl或Na2SO4做防冻剂或早强剂,增加了可溶性盐类,也就增加了建筑物表面析出白霜的可能性。

4.某些地区用盐碱土烧制的砖,经日晒雨淋,水分蒸发迁移,带出其内部可溶性盐,在建筑物外表面形成一种白色结晶。

5.由于砖、混凝土和砂浆等存在着大量的孔隙,且具有渗透性,外界介质(尤其是空气中水分)进入其内部,然后由于蒸发也会有一部分物质被带出来,加剧产生白霜。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7)

【措施】

1.选用含碱量低的建筑材料,如水泥和砖;不使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高的外加剂,且应严格控制用量,如使用Na2SO4应控制在水泥用量的1%以内。

2.配制混凝土或砂浆时掺加适量活性硅质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等。

3.提高基材的抗渗性,配制混凝土、砂浆时使用减水剂降低用水量,从而提高抗渗性能,降低其孔隙率。

4.在基层表面喷防水剂,用来封填混凝土或砂浆表面的孔隙。

5.混凝土、砂浆等都是亲水材料,可用有机硅憎水剂处理其表面,使水分无法渗入基层内部,这样也可阻止起霜。

6.对不溶于水的盐类可用喷砂机喷干燥细砂将白霜除去。

7.对于溶于水的碱金属盐类,可直接用水冲刷除去。

8.也可采用酸洗法,一般可选用1:1的稀盐酸溶液或草酸溶液。酸洗前应先将表面用水充分湿润,使其表面孔隙吸水饱和(避免酸液进入孔隙内),然后用稀弱酸溶液清洗,将白霜除去后,再用水彻底冲洗表面。

9.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最后对表面应用有机硅做憎水处理。

【禁忌5】阳台、雨篷、窗台等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

【分析】

工程竣工后,目测或实测检查阳台、雨篷、窗台等突出墙面的工程部位,出现水平或垂直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原因分析如下:

1.在主体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或构件安装偏差过大,装饰抹面时已无法纠正。

2.砌筑施工中游丁走缝偏差过大(大于20mm),导致上下层外窗口竖直方向不在一条线上。

3.抹灰前未拉水平和垂直通线,施工误差较大引起的。

【措施】

1.结构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或构件安装都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拉通线,找平找直,减少结构安装偏差。

2.安装外窗框前应先找出窗台的水平通线和窗口垂直方向的中心线,按水平线和中心线立窗框。

3.砌砖中应由瓦工利用铅笔和靠尺板在墙面上(间距2~3m)划立线,控制游丁走缝(包括混水墙),砌筑上一层窗口时应同下层吊线,确保各层窗口边缘一致。

4.抹灰前应横竖拉通线找平、找直、找方正后并贴灰饼,然后按灰饼冲筋抹灰。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8)

【禁忌6】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分析】

水泥砂浆饰面分格缝不直不平,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原因分析如下:

未拉通线统一在底灰上弹垂直和水平分格线;木分格条浸水不透,使用时变形;粘贴分格条和起条时操作不当,导致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措施】

1.柱子等短向分格缝,要统一对每个柱子找标高,拉通线弹出水平分格线,柱子侧面要用水平尺引过去,保证水平;窗间墙竖向分层分格缝,几个层段应统一吊线分块。

2.使用前分格条要在水中泡透。竖向分格条一般应粘在垂直线左侧,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在水平线下边,以便于检查其准确度,以免发生错缝、不平现象。分格条两侧抹八字形水泥砂浆固定时,应先在水平线处抹下侧一面,当天抹罩面灰压光后就可起出的分格条,两侧可抹成45°,如果当时不罩面的,应抹陡一些成60°坡,待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出。面层压光时应清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防止起条时墙面损坏。

建筑工程外墙抹灰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外墙抹灰施工)(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