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身为民歌唱作人的叶佳修和民歌手潘安邦,在“海山唱片”的牵线上相识,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潘安邦写下这首歌。

创作者叶佳修回忆这是潘安邦的故事,也是叶佳修第一次写别人的故事。为了潘安邦的第一张专辑,叶佳修和潘安邦谈了一整个下午,潘安邦把他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事都告诉叶佳修,包括潘安邦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事,叶佳修觉得这种祖孙之间的情感很特别,所以就写了这首歌。”创作了这首歌叶佳修在闻名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后,也立刻萌发了为其创作作品的动机,并根据这段真实的经历,写下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作品,而这也是叶佳修第一次为其他歌手写歌。

潘安邦当天立刻用公用电话,从台北打长途电话到澎湖给外婆。他说,当时他在电话里唱了这首歌,可是电话的那一头在他唱完后没有任何声音,他可以感觉到外婆在啜泣、流眼泪。这首歌背后藏着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潘安邦是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校园歌曲,以充满激情地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外婆的澎湖湾》成了澎湖观光的代言歌曲,截至目前已经传唱30多年 ,每当这首歌旋律一响起,许多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甚至七、八年级学生都能跟着哼唱,连对岸大陆的民众也会唱,足见歌曲跨越世代与地区的魅力。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属于台湾校园歌曲,也称作校园民谣,不算是传统的民歌。这种校园民谣跟传统的民歌有很大区别。前者主要流行于校园中,后者主要产生于民间。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延伸阅读:

潘安邦(1961年9月10日-2013年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金龙头眷村保留区,祖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中国台湾民谣男歌手。

外婆的澎湖湾最早谁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歌曲创作背景故事)(1)

出道于1979年,素有“台湾民歌王”之称。活跃于80年代。

在1989年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和《跟着感觉走》而红透大江南北,其后激流勇退,2000年后重出歌坛。他的歌伴随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成长、沉浮。他的唱腔深情婉转,扣人心弦,其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聚散两依依》《乡间小路》《爸爸的草鞋》《思念总在分手后》等。

2011年潘安邦加盟点时唱片,他的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仍耳熟能详。并与费玉清唱“小调”歌曲并称“双雄”。

2013年,潘安邦因病去世,享年52岁。

叶佳修,1955年2月18日出生于台湾花莲,校园歌曲创作歌手,台湾校园民谣的奠基人之一,

外婆的澎湖湾最早谁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歌曲创作背景故事)(2)

1974年,创作了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独白》;1979年初,为潘安邦创作外婆的澎湖湾;1986年到1997年,叶佳修都担任台湾大学城歌谣比赛的评委;2009年6月,叶佳修第8届“荣誉·梦想”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上,演唱了《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等曲目;2015年5月8日,在福州九日台音乐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乡间小路》、《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分手后》等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