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

北方老师

(1)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

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茶色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1)

(2)玻璃板薄厚选取: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应选用薄玻璃板;

(3)实验中玻璃板放置:垂直于桌面.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2)

(4)两只蜡烛要求:完全相同. 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

(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另一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所成的像去比较、去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6)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3)

(7)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①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确定像的位置.

(8)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4)

(9)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10)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

(11)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

(1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点)(5)

(13)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 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 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蜡烛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的原因是:

作为点光源,发光二极管比蜡烛光更合乎要求,且光源更稳定、安全。

(1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16)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17)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

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8)镀膜问题:

如果要在玻璃板上第一层膜为啥要朝向像?

因为玻璃板属于透明材料,当光射到玻璃板上时,既会有少部分光被玻璃板朝向物体的一面反射回来发生反射形成虚像,又会有大部分光没有被反射回来,而是透过玻璃板再射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这样像就比较暗、不清晰;而在玻璃板后面镀膜之后,除了少部分光依然被玻璃板朝向物体的一面反射回来之外,还会有透过玻璃板的大部分光也被镀膜反射回来而不再射入空气,这样反射光就增强了很多,像就更明亮、清晰了;如果镀膜的一面朝向物体,则将会导致镀膜挡住玻璃板,进而导致只有镀膜反射光形成虚像,玻璃板就不能再反射光了,像同样是暗的、不清晰的!

镀膜是为了使玻璃板和镀膜同时反射光,从而使反射光大大增强,进而使像的明亮度和清晰度大大增强;

将镀膜置于玻璃板后面、朝向像的一侧,也是为了使玻璃板和镀膜同时反射光,避免镀膜挡住玻璃板、只有镀膜反射光而损失了玻璃板反射的一部分光,同样是为了使反射光大大增强,进而使像的明亮度和清晰度大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