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大观园里的一个独特种类。这种建筑源于印度。在佛教经典里,这种安置、供奉佛陀舍利的专门建筑,是佛教徒膜拜顶礼的对象。塔本是佛教的宗教建筑,传入中国以后,在文化功能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改造。由于中国塔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了与传统的楼阁亭台相结合的方式,很自然地成为登临观览的好地方。塔与中国旅游文化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佛教传入潮州的时间,目前未能确定,不过,从唐初开始,佛教在潮州就有比较大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潮汕地区从唐初已经开始营建佛塔。但由于唐宋两代潮州建筑的佛塔大都崩毁,除了一个宋代重修的大颠禅师墓塔之外,其余都无从了解。目前,潮汕地区一共保留着二十余座楼阁式塔,基本上是元代以后建造的,另外,还有十座安放僧人、善众骸骨的墓塔。

中国早期佛塔的建造,采用传统的木作建筑技术,几乎都是木塔。到隋唐以后,才越来越多地用砖、石建塔。因为潮汕地区宋代以前的古塔都崩坏不存,是否建过木塔,已了无踪迹可寻。现存年代最早的镇风塔是用石料建筑的;明代古塔,如凤凰塔、三元塔等,建筑材料多为石、砖并用;明代用砖建造的祥符塔和鳌头塔,都是实心塔;乾隆年间开始出现用灰沙土夯筑的古塔,如腾辉塔和培风塔。

潮汕的楼阁式塔,无论以何种材料筑造,大体都有两个特点:首先是重视塔下基座的坚固,同时在基座刻画各种精美图案,这样的基座构筑,既保证了塔身的稳固,也增加了视觉效果;其次是塔身多仿木构造。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斗拱的精巧,檐、栏的婉丽,藻井的绘饰,潮汕的砖石塔都加以仿效。如果按功能性质来给潮汕的塔分类,那么除安置僧人信士骸骨的墓塔之外,楼阁式塔大略可以分供奉佛陀、主风水文运、观赏游览这几个功能类型。

潮汕的塔(浅谈潮汕古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