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读主题活动(经典High读从课堂走进家庭)(1)

“父子之道,天性也……”昨日上午8点,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七班,记者还未走进教室,便听见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朗朗读书声。这样每天25分钟的诵读,孩子们已经坚持了3年。

3年的积累,孩子们如今个个都能出口成章。为了跟上进度,家长们也重新拿起书本,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坚持阅读、爱上阅读潜移默化地从课堂走进了家庭。

家庭共读主题活动(经典High读从课堂走进家庭)(2)

家庭共读主题活动(经典High读从课堂走进家庭)(3)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天,孩子们晨诵的是《孝经》中的《圣治章第九》。在老师梅媛的带动下,孩子们跟随节拍,右手整齐划一地拍打桌面,显得轻松活泼饶有趣味。记者仿佛看到了古时“击掌而歌”的画面。

家庭共读主题活动(经典High读从课堂走进家庭)(4)

“今天孩子们进行的是歌诀体诵读,我们还有吟诵、齐诵、轮诵、镂空诵等,每天早上从7点50分开始,到第一节课上课前,大约诵读25分钟。经过不断的复习巩固,孩子们一般3天就可以背诵新学习的篇章。”梅媛告诉记者,如今不少孩子都能背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她希望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孩子感受文字的魅力,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对经典内化吸收,从精神层面提高孩子们的素养,引导他们做人,并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文化的复兴最终要回归到读书上,‘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梅媛说。

家庭共读主题活动(经典High读从课堂走进家庭)(5)

晨诵间隙,梅媛老师讲解。

除了诵读经典,每天课前,孩子们还有例行三环节——讲系列故事、新闻播报、演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胆量。“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摄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同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判断,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化,便于学会梳理、积淀与信息提取。”通过经典“海读”,孩子们对文字的敏感度明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所提高。

“不能让儿子超过我”

阅读从课堂上走进家庭中

“儿子超过我了,我要加紧看书了!”因为儿子黄寅涵特别喜欢看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与历史有关的书,他的爸爸常常答不出他提出的问题,面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窘境,黄寅涵的爸爸表示,自己得更加努力才行。

“刁难”家长,成了三年级七班孩子们的乐趣所在。胡熙宸喜欢给妈妈出对联对,然后看妈妈一脸懵;王梓柯问妈妈“苦苦苦苦苦皇天”下一句,妈妈总是颇为尴尬……

自家孩子太优秀,怎么办?三年级七班的家长渐渐有了共识——为了不掉队,他们开始在读书上下大功夫,坚持在“亲子共读”活动记录本上,与孩子一起写下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与读后感。赵婧萱的妈妈说,“有次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家里争吵,让她评理,她淡定地回我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让我们大人都不好意思了。”看着女儿的不断进步,她开始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坚持每晚亲子共读,3年下来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现在因工作调动经常需要写文章,但我很快就上手了。”陈筱萌妈妈则说,孩子因为坚持晨诵,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现在我们出去旅游,她会带着妹妹一起读经典,和几个小朋友玩时,把吟诵当成她们的小游戏,这样的互动,真的很棒!”

本期编辑:林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