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点评大赏#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对婚姻爱情有太多幻想,迈出第一步便误入歧途,甚至招致满身伤痕。因此,提前了解婚姻和学习经营婚姻的技巧就非常重要了。 聪明的爱情高手清楚地明了,凡事有其优点必定有其缺点。婚姻爱情的迷思之一,就是我们在婚前往往只见其优点,而婚后,看到的却是这些优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一不小心,两个人牵手的原因,就成了分手的理由。 但直面婚姻你不必忧虑,只要我们正视婚姻,了解婚姻爱情的真相,像对待工作一样写规划、做经营……我们就可以做幸福人生所光顾的那个“有准备的女人”。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

爱是个动词

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后天习得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真正的爱,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疫情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亲人的重要,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懂得如何去爱。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2)

爱就在一念之间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作品把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成一见钟情。比如《西厢记》中张生见了崔小姐,一时间“眼花撩换口难言,魂灵而飞在半天”;在古龙的《剑客行》中,翠翠遇见展白时恰是青春少女,情窦初开,一眼看见意中人,热情如火,恨不得马上以身相许;而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谢逊的嘴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时一见钟情,终于成为铭心刻骨的相思。”

很多人都相信“一见钟情”,甚至在这种激烈的情感下无法自控,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爱的理解都存在偏差,很多人会这样解释为什么一直单身:“我没有找到值得爱的那个人啊,找到了,我自然就去爱他了”。

但有一个人却说,这种说法是荒谬的,你不能说自己之所以不会画画,是因为没有看到想画的东西。他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去领悟,需要去锻炼的能力。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3)

每一个在特定社会生活的人,他的爱的能力,取决于社会对这个人性格的影响。他认为,在西方社会里已经有许多病态的爱情取代了真正的爱情,而这些假爱情实际上表明了爱情的衰亡。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调节一切经济活动,不管是人还是物品,其价值往往不是自发表现出来的,而是以交换价值为表现形式。什么意思呢?

有用的物、有用的人的精力和技巧,只有在市场上被自愿公平地交换,它自身的价值才能反映出来。如果一双鞋在市场上无人问津,那么无论它多么有用、多么被人们所需要,它都不会有任何经济价值。

在这种环境中,人的体力和智力也变成了商品。资本的所有者可以购买劳动力,用薪酬作为交换,命令劳动者为自己工作;而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出手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才不至于挨饿。一旦他的劳动力不能在市场上交换出去,那么他不仅失去了经济价值,也会失去安全感。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4)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大规模协调合作的人,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服服贴贴地进入社会这部机器中去,不断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结果就是,人们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力也是一种资本,可以在市场交换中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陌生的,类似于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了获得安全感,人只有想方设法靠拢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同一群人保持一致,让自己不至于落单。虽然每个人都努力同别人接近,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感到十分孤独,充满焦虑、恐惧和负罪感。

我们的文明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帮人们克服孤独感。首先,人们每天都要重复着机械化的劳动,暂时放弃追求生命的超越,以此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具有交换价值;其次,人们消费着娱乐工业提供的音乐、影像,购买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欣赏美景……凡可以消费的,便能给他们带来莫大快乐。

每样东西,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变成了可交换和可消费的对象。在这种“一切都是商品”理念的影响下,人们交友前会先衡量双方的可交换条件,恋爱时会考虑“门当户对”,自我的感受消失于价值的天平。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病态爱情。最常见的病态爱情,是“结伴”思想,它在婚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5)

大量关于美满婚姻的文章,把理想爱情的模样描绘为天作之合。在理想的婚姻中,丈夫应该理解妻子并帮助她,要赞赏妻子的新衣服和她做的饭菜;妻子也应该理解丈夫,当丈夫谈及事业上的烦恼时要认真倾听,当丈夫忘了自己的生日时也不应生气。

所有这类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毫无摩擦的完美关系,两个人压抑着自己的本性,维持着一种假性和谐,他们以礼相待,谁都试图使对方感觉更良好,他们像是一起生活的两个陌生人,除了过日子外,生活没有别的目的。

这种爱情婚姻观,不过是一个人找到了另一个伙伴,他们结成联盟来躲避孤独,这种关系常被误以为是爱情和亲密。

还有一种病态的爱情是,一方或双方把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情,转移到对方身上。比如,有的人在感情发展中仍滞留在婴儿对母亲的依附阶段,他们想要母亲般无条件的爱,他们想找的恋人大多温情、迷人,而且很会展现自己的多情和魅力,但他们与爱人的关系是不负责任的,他们的目的是被人爱而不是爱他人。

在被对方爱上后,他们便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爱,要求爱人以他为中心,包容、接纳他/她的所有一切。一旦对方感到疲惫或开始反抗,不能满足他/她这种虚幻的感觉时,矛盾和怨恨便开始产生,他/她会说爱人“自私”“专横”“不爱了”等等。

同样地,与感情依附于父亲的人恋爱,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这种人从小是父亲最听话的孩子,他的全部生活目的就是讨好父亲,如果受到夸奖就会感到幸福、安全和满足;如果犯错被批评,就会感到丧气、失宠。

这样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试图找到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她生活的沉浮摇曳,依赖于他/她是否成功地赢得了“父亲”的赞扬。这样的人在事业上会非常成功,他们忠实可靠、执行力强,但爱情关系中,他们却冷漠、淡然,因为对方根本没什么决定意义。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两种,病态的爱情观还有很多。比如说,当婚姻出现问题后,为了孩子有完整的家,夫妻双方选择不离婚,其实研究表明,这个表面上的“完整家庭”有着紧张和凝固的气氛,对孩子们更有害。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6)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品尝不同的生活滋味,成功失败,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唯有爱,可以让人不再沉沦,对生活充满希望,让生命变得美好。

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爱像一把刻度尺,丈量着人们灵魂的高度,指示着人们良心的冷暖。

大灾面前,人性的光辉随处可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放弃与家人、爱人的团聚,奔赴武汉,日以继夜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生命守护着亿万人的安全。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

疫情也许会让人们彼此隔离,却不能阻挡爱。

95后护士陈颖,在2月14日情人节时和男友隔着玻璃的一吻,看哭了无数人。

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应该是个特别甜蜜的日子,他们要在那天领证,约定成为彼此余生的伴侣。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计划。

疫情开始后,陈颖一直坚守在医院这个“一线战场”,这期间她再没有和男友见过面。

不过她的男友一直在用另外一种方式陪伴着她。

每天凌晨两点左右,陈颖要独自一人上下班,医院隔离宿舍到住院大楼这条路不长,可是晚上寂静无声,陈颖每次走,都会忍不住害怕。

她的男友知道后,每晚都会熬到凌晨两点,跟她视频,陪她走完这段5分钟的路程。

在一线“战斗”了11天后,他们终于7见了一面。

但也只能隔着玻璃说声“好想你”,然后亲一亲对方。

他们相约,等疫情结束,马上就去领证。

这便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跨越生死,我心里只有你;这也是人间大爱的一种体现,我爱你,同时我也爱更多的生命。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7)

生命需要阳光雨露

有些事,只有经历才会感悟,只有懂得爱,珍惜爱,爱自己,也爱他人,才会真正拥有爱,这,就是爱的能力。

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炼、增进技巧即可获得。

人们一方面渴望爱,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这些目的上,却很少用于学会爱这门艺术。

人们要学会爱,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医疗和技术一样,去掌握理论并付诸行动。

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是经过精雕细刻,慢慢打磨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人急于求成,那么他永远也学不会一门艺术。

比如,金匠艺术家在做一件作品的时候,会极具耐心。他们会把黄金拉成一条条细丝,然后再把这些金丝做成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只要稍稍觉得手中的作品有一点瑕疵,他们会毫无犹豫地把已经成型的作品入炉重铸。正是在不断烧毁重铸的过程中,他们的技艺越来越纯熟,作品也越来越完美。

除了规范、专心和耐心之外,学会一门艺术还有最后一个条件,那就是对给予最大的关注。

如果你不认为这门艺术是最重要的东西,不去关注它,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这门艺术的行家,最多只能是个懂些门道的爱好者。

这跟爱情一样,如果你爱一个人,愿意跟他在一起,但是你却从不关注他的情绪、他的变化,那这并不能是爱,充其量只能是喜欢而已。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8)

我们先说兄弟之爱。在所有形式的爱当中,兄弟之爱是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要解释一点,兄弟之爱并不是单纯指对血缘兄弟的爱,而是指对所有人都抱有一种兄弟般的责任感,愿意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

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兄弟之爱的特点是,没有独占性。简单来说,如果你具有爱的能力,你就会去爱你周围的人。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是兄弟之爱的开端。只有在那种不服务于任何目的的爱中,真正的爱才开始显露出来。

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叫《你的孩子》。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希望家长都能明白这一点,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接着,我们再来说母爱。母亲一方面在生存和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关爱和保护;另一方面,母亲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就其本质而言,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方需要帮助,另一方则给予帮助。正因为母爱这种利他的无私特性,所以母爱常常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爱,是一切感情中最为神圣的爱。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9)

然而,母爱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爱。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去爱的母亲,才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去发展。

与之相对比的是消极的母爱,这种变质的母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对于这一类母亲,她们给予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深受母亲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依附类型是不安全的,另一方面,他们对别人的爱也是有条件的,而且对那些无条件的爱会产生本能的拒绝和怀疑。这种心理往往是潜意识的,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积极的母爱是无私的爱,兄弟之爱是平等的爱,尽管二者存在区别,但是这两种爱的对象并非只是局限于一个人。有一种爱则正好相反,它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性爱。

性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是排他的,不具有一般特性的爱。然而,它也许是所有形式的爱中最靠不住的。

首先,人们常把性爱与堕入情网的强烈感受相混淆。他们很容易得出具有迷惑性的结论,那就是,如果两个人愿意互相占有对方的身体,他们就是互爱了。

可是,生理上的结合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因此,这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种纯生理感知上的暂时性结合。

性的吸引力虽然在一刹那间可能会造成彼此相爱的错觉,但是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他们结合后留下来的只能是陌生的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没有缩小。有的人会觉得羞愧,有的人会相互憎恨,因为他们比过去更强烈地感受到,错觉消失后留下来的陌生感受。

所以,如果说性爱是爱,那么它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你真正地去爱另一个人。只有这样,性爱才能成为一种意志行为,一种用自己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决心。

说完了爱别人,我们再来看爱自己。有趣的是,一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这种观点在西方思想界源远流长,还曾经一度出现过“自爱是温疫”的说法。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0)

其实,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是爱自己的。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爱源自于自爱,因为自爱意味着能产生爱的能力,它蕴含着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这不是被某人所感动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

我们都要明白,自私和自爱绝不是一回事。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一切为我所用,他们体会不到“给”的愉快,而只想“得”。对于周围的一切,凡是能从中取利的,他们才会感兴趣。自私者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总是按照对自己是否有利的标准,来判断一切人事物。从原则上来说,他们没有爱的能力,而由于没有爱的能力,自私者不会爱他人,因而也不能爱自己。

所以,自爱很重要,因为人只有真正地爱自己,才会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能平等地爱所有人,那么,他便拥有了爱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种特别的爱,对上帝的爱。前面说到,人们之所以追求爱,是因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所以试图通过性爱去消除这种隔膜。其实,除此之外,宗教信仰也是人们表达这一诉求的方式。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上帝的爱,同样产生于克服分离、达到结合目的的需要。在人类信仰的所有宗教中,不管是多神教还是一神教,上帝都代表着最高价值以及最高的善。

在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宗教中,对上帝的爱,基本上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的正义和上帝的爱。而且,人们对上帝的爱和对父母的爱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一致性。

宗教中的母性因素,要求人们爱上帝犹如爱包容一切的母亲。换句话说,我对上帝的爱抱有信念,不管我是否贫困无助,不管我是否有罪,上帝都会爱我;不管我出了什么事,上帝也都会解救我,饶恕我,原谅我。

宗教中的父性因素,要求人们像爱父亲那样爱上帝。人们认为上帝是公平而严厉的,是奖罚分明的,最终,上帝将选择自己为其宠儿。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2)

彩虹的约定

所以,上帝之爱和父母之爱很相似,也有同样的发展过程。从起初无助地依附母亲般的神,到顺从地依附父亲般的神,再到成熟阶段,此时,上帝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人们已经把正义与爱的原则合并到自己的心里。最后,人们只是在富有想象的象征意义上,谈及上帝。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爱,都拥有这些要素,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我们最熟悉的一首童谣,莫过于“世上只有妈妈好”。在我们的认知里,母亲就像是爱的化身,在关心孩子这件事情上,母亲可以倾尽所有。如果一个母亲拒绝给孩子喂食,一点儿也不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无论这位母亲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因为只有母亲关心孩子,她的爱才令人信服。

人类对事物的喜爱之情亦是如此。

打个比方,如果有一个人说,他很爱花,可是我们却发现他经常忘记浇花;再比如一个人说,他非常爱他的狗,可我们却发现他的狗瘦骨嶙峋,那么,我们也不会相信他们说的话。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少这种关心,爱就不会存在。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3)

讲一个圣经里的故事。

据说,有一位名叫约拿的先知,上帝曾经派他去尼尼微城警告当地的居民,如果他们不改恶从善,他们就将受到惩罚。可是约拿却觉得,尼尼微城的居民腐败不堪,人心坏透了,所以没有拯救的必要。他不愿去执行这个使命,因为他担心尼尼微城的居民会悔过,从而得到上帝的宽恕。

于是约拿逃跑了,而在逃亡的过程中,他无意间落入一条鲸鱼的肚子里。正当约拿不知所措的时候,上帝救了他。没办法,他只好回去执行上帝派给他的使命。

约拿来到尼尼微城,向那里的居民宣告上帝的警世之言。这时,正如约拿所担心的那样,当地居民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因此,上帝原谅了他们,答应不让全城覆没。

可是,约拿却极为愤怒和失望,他希望看到“正义”,而不是仁慈。

后来,他坐在一棵树下,试图让自己静一静。这棵树本来是上帝为了免除约拿受到日照之苦而长出来的,然而他刚坐下,这棵树枯死了。约拿十分沮丧,埋怨起上帝。

上帝回答说:“那棵一夜长、一夜死的树,你既没有栽种它,也没有关心它,但也会为它惋惜。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爱惜尼尼微城内那些居民和那许许多多的动物呢?”

你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要关心和付出。我们既要爱自己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也要为之付出辛劳。

除了关心和责任心之外,爱的基本要素还有尊重和了解。

这需要我们尊重所爱的对象,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独特性,让对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行事和成长。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4)

尊重不是害怕和畏惧,而是按其本心去发现一个人,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如果你爱一个人,觉得和他相处起来很融洽,那么,你就得接受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要求他成为你理想中的模样,成为你需要的“工具”。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尊重是以自我独立为前提。只有当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不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这样,尊重才成为可能。

正如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得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是盲目的,而了解若无关心为动力,那就成了一句空话。

了解有多种层次,其中,出于以爱为前提的了解,要求我们深入到本质。只有当我们能够超越对自己的关心去看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这种层面的了解,一般都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即使对方没有表露自己的情绪,可你却知道他生气了。而通过你进一步的了解,你发现他的急躁和忧虑,其实是因为他感到很孤独。因此,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而在你眼里,他只是一个遭受痛苦的人,也只有你能看到他的忧心忡忡和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只有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明白他为什么而喜,又为什么而忧。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成熟的爱,才能让这四者融合在一起。凡是真正懂得爱的人,都能发自肺腑地关心他人,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把他人当作独立的个体,了解并尊重对方。

爱一个人,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只有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发现爱的真谛。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5)

信念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动力,它让我们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给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

爱需要从内心树立客观和理性的信念。对于爱来说,内心坚定的信念必不可少。

爱是一种信念,相信自己爱的能力,相信自己对他人的判断,并遵从内心的想法,勇敢地去爱才会收获爱。拥有爱的能力的首要条件是理性地看待事物,克服自恋。

自恋体现为,人们总以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世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是正确的。其实,他只是从对自己有利或有害的角度去做判断。和自恋相反的是客观看待事物,就是按其本来面目认识任何事物,并能够把客观事实,和掺杂了主观意愿的想法区分开来。

与人交往中,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因为自恋而产生主观态度。比如,一个女子给朋友打电话,说下午想去找她逛街。朋友说,正好下午有事,可以明天跟她约。她听了后却说,她现在离朋友很近,只有5分钟的路程,而且她就下午有空。

这位女子不能明白朋友的解释,对于她来说,她们离得那么近,朋友怎么会没有时间见她。她自恋地认为,因为她有时间,朋友就也有时间。对于她来说,唯一考虑的是自己。

这样扭曲的人际关系,还是很常见的。我们想想,天下有多少父母是在真正感悟或切身关注孩子的自我感受呢?很多父母常常根据孩子对他们的顺从,以及孩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荣耀等,来体会孩子的反应。

有多少丈夫,因为从小对母亲的依恋,而觉得妻子蛮横,认为妻子的任何要求都是束缚了自己的自由?

又有多少妻子,因为丈夫没有满足她们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而认为自己的丈夫无能或愚蠢?

客观的思考本质是理智,而理智背后的情感态度是谦卑。

要想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只有采取谦恭的态度,从幼稚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梦中醒来,才能做到。

就爱的艺术的实践而言,爱需要抛却自恋,需要发展谦卑、客观性和理性,并且要为此努力一生。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6)

只有学会去爱,才会真正拥有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夸张,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较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爱就是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爱。在价值观的探寻中,我们的本性就是去探寻真理,为了生存,我们在尽可能远离恐惧并且我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的爱。当一个人表现出爱的时候,整个身体和感官系统都会处于“开放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整个系统希望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婚姻都是从爱情开始走进坟墓(爱情是坟墓婚姻是围墙)(17)

人生如一首乐曲,每一段都有它独特的节奏,高低急缓自有它的韵律,我们只要掌握好自己的节奏,不用追,不用抢,快慢适当,急缓自如,自然能弹奏出最和谐最美妙的生活曲调,爱的炫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