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三个叛徒的下场(皖南事变他腰缠万贯)(1)

故事主人公叫潘友宏,新四军新编第二支队供给处主任。

皖南事变发生,历经七天七夜的惨烈战斗后,1941年1月13日下午,军部下达突围令。新二支队决定分两路渡江,到无为县会合。

突围前,支队供给处给各单位发完了伙食费,还剩下一笔经费,为数不小。潘友宏深知经费的重要性,他把所有能丢的东西都丢了,唯有这笔钱他怎么样也舍不得丢。他找来一件缝制了许多口袋的特制背心,在每个口袋里都塞满了钱,贴身穿上了这件背心。

他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要带着这笔钱突围。得益于他这一举动,部队突围过程中很多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都因这笔钱而得以解决。

突围开始了。全军向四面八方冲击,潘友宏和新二支队政治部钟德胜主任、新三团熊梦辉团长、阙中一政委等率部从右路冲锋。一时间枪炮声大作,喊杀声惊天动地,敌人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部队冲杀出一条血路。

突围路上,潘友宏带的钱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新二支队副司令员冯达飞找到他,说他们没吃的了,要他给点经费。潘友宏给了他一笔钱,冯达飞找来一把破伞,把伞柄的竹节打通,把钱装进伞柄。冯达飞后来突围失败被捕,于这年6月牺牲于上饶。

潘友宏还遇到好几批的伤员,他给每人发了一百元生活费,嘱咐伤员同志赶紧隐蔽,等伤好后再行动。伤员都很坚强,要同志们放心,他们一定会坚持下去,同志们赶紧向前冲,不要顾念他们。

14日破晓,潘友宏随右路突围部队冲到舒溪,这里是青弋江的下游。江两岸树林茂密,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敌新七师在对面重兵防守。

部队涉水强渡,冲到江心时,敌轻重机枪封锁了江面,子弹暴雨似的泼过来,江面水花飞溅。潘友宏前面和后面的同志当即中弹倒下,他伸手去扶旁边受伤的同志时,一颗子弹从耳边飞过。

第二支队作战科科长王培臣非常勇猛,站在江中,端着轻机枪对敌人猛射,只顾掩护大家,完全不管自身危险。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右手,同志们急忙把他拉了回来。但王培晨后来成功突围到了无为县,解放后,历任师长、军副参谋长、济南军区胶东半岛国防指挥部参谋长。

地形不利,敌人防守火力很强,部队只能撤回舒溪南岸,刚上岸,又遭遇背后敌人的追击,部队被打散了。潘友宏和十几个人同志沿着青弋江向西,转移到焦石埠,在一个牛屋草堆躲了一天。

他们上山潜伏,寻机渡过青弋江,没料到敌人放火烧山,差点被包围,又退回焦石埠。

16日早晨,青弋江腾起浓雾。他们准备再次渡江,但派人侦察发现,江边敌人戒备森严,每隔几十步就有一个哨兵,强渡非常困难。

大家凑在一起商量,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熊梦辉对着潘友宏打量了一阵,眼睛一亮,说:“有办法了。”

大家问什么办法。熊梦辉说:“你身上不是有很多钞票吗?钞票有时候比枪还管用。”

“怎么说?”

熊团长说:“这里的保长是我们的地下党员。你给他些钱,要他想办法收买渡口的哨兵,再叫他找些旧衣服,我们化装成敌人的筹粮队,就可以从渡口摆渡过去。”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钟德胜还开玩笑说,潘主任的这些纸片片,真是没白背,敌人见了,也得给他这个财神爷让路。

保长拿到钱后,拉着渡口哨兵大吃大喝了一顿,还发动一些群众一起过渡口。第二天,潘友宏等十几个人穿上旧衣服,扛着扁担,背着麻袋,夹在群众中大摇大摆渡过了青弋江。

但是上岸后不久,他们遭到了土顽袭击,熊团长牺牲了。同志们悲痛地把他埋在了长江岸边,继续觅路北渡长江。

长江南岸,到处都有搜索的敌人。

他们专挑偏僻的山间小路走,左绕右拐到了水龙山一个山坡,这里长满竹子和杂树。大家都有些疲劳,眼下又也是个隐蔽的好地方,就躺下来休息,准备天黑了再行动。

快傍晚的时候,潘友宏起来解手,突然发现敌人从附近的山上包抄过来,大喊:“敌人来了。”大家从梦中惊醒,就使从山坡上往下冲。潘友宏的衣服被荆棘和树枝撕成一块块布片,里面的背心露了出来,他捡起找到的一根草绳捆在腰间,以防把钱跑掉。

大家一路狂奔,天色随之渐渐变黑。跑到后来,潘友宏再听不见敌人的动静,可也看不到一个同志,他和大家跑散了。不过他并不慌张,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再残酷的事情也经历了,这种孤雁飘零的情况不过是寻常小事。

他记得有个同志的家在几座山外,马上翻山越岭找过去。对方在家,也认出了他。他在这里吃过饭,准备往北寻找过江的地方。那位同志送了他一点锅巴做干粮,把他悄悄带到村口,指着山上一处亮灯的地方说,往那个方向走,步子快一点,他可以找到前面几个同志。

潘友宏果真在山上找到了自己的同志,不是别人,而是阙中一等几个同志。他们集合在一户群众家,这家人不顾敌人搜查的危险,趁着夜深天黑,把他们一直送到沙洲。

到了沙洲,潘友宏心里就很踏实了,他们找到了组织。

铜陵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就在沙洲。他告诉大家,江北鬼子正在“扫荡”,暂时不能过去,可以先做准备,等待机会渡江。

张伟烈注意到了潘友宏背心鼓鼓囊囊,问是什么宝贝,要突围还背着。

潘友宏说,是部队经费。

张伟烈一听非常惊讶,说他真不简单,这么多钱都背出来了,还说他腰缠万贯身价高,可要小心啦。

潘友宏回答,敌人一路追都拿它没办法,到了你这里就进了保险箱啦。

根据张伟烈的安排,他们决定迂回过江,先乘船到江北的陈瑶湖隐蔽。人刚进村,正准备休息,鬼子就来“扫荡”了。潘友宏和两个同志划着船进湖,鬼子在后面追着打枪,三个人只好扔掉船蹚水跑进苇荡深处。

不过进了苇荡,他们却得到了一番盛情款待。

里面有打野鸭的农民搭建的棚子,还住有人。对方听说他们是新四军,非常热情,煮了一只鸭子来招待他们。吃完鸭子,这位群众帮着烤衣服,还在外面放哨,让三人安稳地睡了一觉。

醒过来时,已是晚上。因为已被鬼子发现,他们必须离开。潘友宏要付饭钱,对方说什么也不收。潘友宏说,这是新四军的纪律,不收不行,对方才勉强收下。

在这位群众的帮助下,他们坐小船到了长江边的大坝,再由陈瑶湖回到了沙洲。

到沙洲的同志越来越多,张伟烈决心晚上用船横渡长江,送同志们到江北。

十八日晚,过江的同志坐上两只帆船,开始了强渡长江。这晚上天气很冷,长江风大浪急,船颠簸得十分厉害,但是没人在乎,所有人都只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最好能一眨眼飞过长江去。

强渡成功,船在叶家墩子顺利靠岸。还没等船下锚停稳,潘友宏和同志们像滩头冲锋一样,纷纷跳下水,冲上了长江大堤,先期突围到达的同志从岸上跑下来迎接。大家紧紧拥抱,尽情跳跃,压抑许久的眼泪倾泻而下。

突围出来的部队在江北一边休息,一边重新编队。此时最紧要的是与上级取得联系,汇报事变和突围的情况。但他们什么通讯工具也没有,当务之急必须获得一部电台。

潘友宏身上的“纸片片”这时再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他找到姚家沟的一个对新四军抱同情态度的商人,请他帮忙购买。这位商人通过伪军中的关系,秘密买到了一台五瓦的电台。当同志们收到驻盐城的新四军新军部的指示时,大家像孤儿回到了亲人怀抱,有的同志高兴得把电报碰到了怀里。

新四军第七师组建后,潘友宏用剩下的经费为师部买了一台十五瓦的电台。至此,他突围带出来的经费所剩无几。但这时各项工作逐渐恢复,第七师开辟了自己的税收财源,资金上有了保障了。

,